陳婉儀
古詩詞的語言高度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但是,古詩詞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思考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詞的教學,讓古詩詞教學更具詩情畫意,讓小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學會欣賞古詩詞中蘊藏的美。
一、誦讀吟唱,感知入情
要讓古詩詞教學更具詩情畫意,讓學生更好地去感知詩意、詩情,教師就要讓學生多讀?!笆熳x精思,必須成誦”,誦讀在古詩詞教學方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古詩詞篇幅短小,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具有獨特的韻律美。學生只要多接觸、多讀記,很快就能熟讀成誦。
在古詩詞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詞。為了讓學生能快速誦讀,保持誦讀樂趣,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如教學杜甫的《絕句》,我就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帶上自創(chuàng)的動作來讀,“泥融飛燕子”,學生就做出燕子在飛行的動作;“沙暖睡鴛鴦”,學生就開心地做出睡覺的動作。自帶動作的誦讀法,無形中增強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感知詩詞所抒發(fā)的感情。
學生把詩詞讀熟了,詩詞中的情景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流入他們的心田。離開讀,古詩詞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學生把古詩詞“熟讀成誦”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吟唱古詩詞。如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當學生用自己打出來的節(jié)拍,用專屬于自己的調子吟唱出這首詞時,就達到了“吟唱心自足”的境界:學生在吟唱古詩詞時,自己內心的情感能夠跨越時空的距離,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心中很是舒暢、滿足,自然也能夠更好地去體悟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知、品味古詩詞,并大膽吟唱,這樣才能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體會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讓課堂更具詩情畫意。
二、音像結合,入境悟情
古人?!耙匝栽煜?、立象盡意”,即用語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傳達詩情。所以,閱讀一首古詩,入境是根本。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通過播放音樂、圖像、視頻等方式來營造情感氛圍,幫助學生進入詩境,體悟詩情。
如在教學《望天門山》一詩時,可配以雄渾的古琴樂曲,并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這樣的畫面:楚江把天門山劈成了兩半,碧綠的江水自東而下,水流在這里形成漩渦,轉而向北流去,詩人抬頭眺望,兩岸的青山相對而立,一張白帆從太陽升起的天邊飄來。學生在雄渾之樂中觀賞完一幅幅壯麗的山水畫卷,心中有感,便能漸漸走入詩中營造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山川勝景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音像結合,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幫助學生進入詩境,在欣賞意境美之時,更好地體悟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與詩人“心同此情”。在圖像展示、音樂和視頻播放等方式下,古詩詞教學才更有效。
三、抓關鍵字詞,想象悟情
古詩詞教學要“從語言中來,到語言中去”。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仔細品讀感受古詩詞特有的語言美,引導學生與詩人進行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詩詞課堂。
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盡”字細心品讀,先讓學生說說“盡”是什么意思,“碧空盡”又是什么意思,再用話語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面詩句來想象畫面:繁花盛開的陽春三月,孟浩然在黃鶴樓辭別李白后,就乘船去揚州。那時江面是那么的廣闊,天空又是那么的浩渺,李白佇立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在學生腦海呈現出畫面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盡”字帶給他們的感受。學生認真品讀關鍵字詞,就能夠知道李白佇立江邊的時間很久很久,再加上學生把詩句所描述的畫面延伸開來,便更能深入體會到李白對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至深。
教師在課堂中要多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去感受詩詞的畫面美和情感美。如我在教學《憶江南》一詞時,利用多媒體出示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用詩句中的關鍵字說出“江花”和“江水”的特點,學生自然很快就能找到關鍵字“紅”和“綠”。緊接著,就讓學生自由想象詩句所描述的畫面,再讓學生閉上眼睛,在我的輕聲講述中盡情想象畫面:太陽一出來,江邊盛開的鮮花映著朝霞,比火還要紅。春天一到,江水碧綠得像是用藍草染過了一般。學生在感受著江南春色的畫面美之時,也能更容易體會到詞人對江南春色的懷念與熱愛之情。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抓住關鍵字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進而體悟詩詞情感。這樣一來,在學生眼里,古詩詞不再是枯澀難懂、生硬刻板的,而是包含了顏色、形態(tài)、聲音、語言等的豐富畫面,詩詞在學生的心中也會變得愈發(fā)生動,詩詞的情感也會愈加容易被學生所體悟。
四、以畫表意,深入悟情
詩情畫意,如詩的情感,如畫的意境。古詩詞是很美的,它所蘊含的美有很多,如詩意美、詩情美、意境美、畫面美等。當學生已經能夠想象畫面來體悟詩情之后,教師應該抓住時機,讓學生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呈現出來,以自己的畫作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詩意、詩情,這也是學生體悟詩情的更深層次。以畫表意,教師的詩詞教學也會更具詩情畫意。
如在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意、初步體悟詩情之后,現場繪畫,畫出自己眼中的洞庭湖景色。在有些學生的畫作中,“湖光秋月兩相和”畫得特別和諧、寧靜;有些學生的“白銀盤里一青螺”則畫得特別形象、有趣。學生以畫表意,能更深入地體悟古詩詞的情感。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部分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Y QJK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