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安堂
班級合唱是指以一個班級為基本單位,在音樂課的日常教學中實施合唱教學。班級合唱水平的提高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的加強等有著重要意義。
班級合唱教學關(guān)鍵在于方法,需要學生對音樂作品給予理解然后通過人聲呈現(xiàn)。課堂上首先得解決 如何聽的問題。如何想盡辦法讓學生“會聽”“聽會”“聽懂”,成為了解決班級合唱教學難點的關(guān)鍵。
筆者嘗試以“聽”為突破口,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帶著聽后的記憶“思”,帶著體驗“仿”,帶著理解“悟”,由淺入深,在盡情感受多聲部和聲的過程中萌發(fā)對合唱的興趣,逐漸練就“音樂的耳朵”,從而提高班級合唱水平。
一、靜心傾聽,練就聽的好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作為聽覺辨別技能的理論依據(jù),對“聽辨技能”進行了理論界定。加德納的理論中還明確了聲音的辨聽與歌聲表達的重要聯(lián)系,他的論證正式揭開了聽辨在音樂藝術(shù)中的技能性作用?!奥牎笔且环N技能,也是一種修養(yǎng),靜下心來靜聽自己的聲音,傾聽他人的聲音,更是一門藝術(shù)。
1.靜聽自己的聲音,關(guān)注“唱了什么”
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需聽得出自己唱的是什么音高,并學會思考與周圍的聲音是否融合。在訓練中,我們可以考慮先將難度降低。以教材中的合唱歌曲《歌聲與微笑》為例,基于班級合唱與學校合唱隊基礎不同的因素考慮,嘗試把歌曲的二聲部旋律進行了簡化,目的是提高學生個體的歌唱水平,使其掌握方法,增強信心,循序漸進做好過渡。在歌唱單音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找出音準不夠的學生,由簡到難,讓學生逐漸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敬畏自己的聲音帶來的影響,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表現(xiàn)品格。
2.傾聽他人的聲音,關(guān)注“傳遞了什么”
傾聽,屬于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不是簡單地用耳朵來聽,還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對方傳達的信息。教育學生在自我傾聽的基礎上,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和周圍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包括音高、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融合。從關(guān)注自身最近的聲音開始,逐漸向圓的周圍擴散,直至將聲音完全地融入聲部中。比如,教師給出一個單音“3”,由高聲部先哼唱,低聲部先傾聽對方聲部的音高與音色,慢慢地緊緊地“倚著”唱出相同的音高,并輕輕地往對方聲部的音色靠近,直到融合,而后分組交換,高低聲部再次交替練習,長此以往將逐漸形成良好的互聽習慣。
3.融洽內(nèi)心的聲音,關(guān)注“能帶來什么”
在班級合唱中,不乏有表現(xiàn)欲較強的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喜歡凸顯他們的聲音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教師需引導學生逐漸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能關(guān)注自己的真實價值和作用,明確他們在團體中的意義。
二、授予方法,提高聽的準確率
1.逐層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
課堂上,若在沒有任何目標要求的情況下,一遍遍機械地反復聆聽一部作品,學生就會感到乏味、煩躁。以合唱教學歌曲《紅葉》為例,在聽歌曲前,教師應設計好若干問題:“同學們聽,老師的歌聲唱的是哪個聲部?”“我是怎樣在表達的?”“最高的音在哪?”“你們覺得用連貫的聲音還是跳躍的聲音更能表達歌曲的情感?”諸如此類,教師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引領(lǐng)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音樂、去發(fā)現(xiàn),才會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關(guān)注度,加強學生對合唱藝術(shù)的興趣。
2.多種方法并進,指導學生和諧合作
在合唱中,學生往往想將自己的聲音凸顯出來,這是合唱中所忌諱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嘗試先聽后唱,也可以邊聽邊唱、多聽后唱、互聽模唱,多種途徑聆聽音樂旋律,重點加強和聲記憶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模仿音高、音色等要素,亦可以默唱、心唱,動口不出聲“唱”出美妙的聲音,把“聽”后的成效以“唱”的形式表達出來。
3.關(guān)注教師本身,提升聽覺素養(yǎng)
音樂教師責任重大,得“聽得出名堂”,良好的聽辨能力能夠幫助教師聽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如果學生也具備良好的聽辨能力,則有助于提高自我訓練及班級合唱訓練的效率。教師需注重積累合唱教學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jīng)驗,提高合唱指導專業(yè)素養(yǎng)及綜合技能。在課堂中努力實踐“聽”音樂的方式方法,多從音樂本體出發(fā),不斷改進班級合唱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合唱中感受和聲之美、合作之美。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