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閔遙 謝秋萍 林穎 王長康 高玉云
◆單位:1.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2.福建省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
雞舍的保溫和通風措施要根據氣溫的變化而調整,防止溫差過大導致雞群感冒。控制育成雞及蛋雞雞舍每日溫差小于6℃,每小時小于0.5℃。雞舍較為理想的溫度應控制在15℃~25℃。20℃時產蛋率最佳,低于15℃,溫度每降1℃,產蛋率約下降1.5%;高于26℃蛋殼變薄,高于30℃破蛋率明顯增加(張爭勁等,2012)。雞舍的理化及生物因素與雞舍的通風關系密切(江曉明等,2014)。通風對舍內溫濕度影響較大,要做好平衡。保證雞舍內CO2含量不超過0.3%,NH3濃度不超過15μl/L~20μl/L。通常有害氣體比空氣輕而漂浮于雞舍上層(高學虎等,2007),雞舍空氣質量前端優(yōu)于后端,早上7 時許空氣最差(李福偉,2018)。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進行高效通風,一般由內而外,從上到下有序進行(韓道明等,2011)。
生產中盡量利用進舍工作的時間通風換氣。加料時及氣溫高的中午,雞群走動較多,灰塵較大,可在這些時間段單次多樣操作,減少頻繁進舍對雞群的應激(韓道明等,2011)。幕簾開合度及風機開啟數量根據實際生產而定。通風模式改變后,進風小窗及幕簾的管理也要跟上,以確保雞舍前后風速一致,既能將污濁空氣徹底排出,又不讓賊風冷氣直接吹打雞群等(逯振峰等,2018)。倒寒天氣,以換氣為主,通風為輔,減少溫度的波動;大風或沙塵天氣,控制進風量與風速,合理控制小窗、幕簾開合度及數量,防止賊風奇襲、減少粉塵(王金華等,2012a)。
一般雞舍相對濕度控制在50%左右即可(盧緒峰,2008;李繼連等,2002;陳輝等,2014)。極端情況或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時,濕度會對雞群造成嚴重危害。高濕環(huán)境會導致雞群羽毛松亂、精神沉郁,對高低溫更敏感、抵抗力減弱,致病后病程加長、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上升,雞白痢、球蟲病等大面積暴發(fā)難以根除(劉立新,2013;李繼連等,2002);高濕環(huán)境能加快病原體繁殖,降低設備使用年限。低濕環(huán)境可導致雞呼吸道上皮組織干裂,減弱皮膚和外露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抵抗力,易誘發(fā)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導致雞群發(fā)生啄羽、啄肛;干燥的環(huán)境帶菌粉塵過大,空氣質量下降(李繼連等,2002)。
舍內的水汽主要為排泄物蒸發(fā)、呼吸道及皮膚所排出的水分,占舍內總水汽的70%~75%;空氣帶入及雞舍內地面、墻壁、飼料、水槽、墊料等所蒸發(fā)的水分占25%~30%(李繼連等,2002)。要合控制飼養(yǎng)密度及時清理糞便,平養(yǎng)地面過濕可適時增加新的墊料。
光照時長及強度對雞的生長發(fā)育、生殖系統(tǒng)的成熟及產蛋性能均有很大影響(牛竹葉等,2000)。合理的光照對蛋雞產蛋量的提高和產蛋周期的延長有極大幫助(潘琦等,2001),保證每天14h~17h 的光照時長。蛋雞19 周齡起,每日進行13h~14h 的光照,以后每周增加0.5h,當光照時長增加至17h 時,以17h 維持產蛋高峰期。
研究表明,光照強度至少達到10Lx 才能獲得較好的產蛋性能(牛竹葉等,2000),光照太強或太弱都會影響產蛋性能。以自然光為光源的養(yǎng)殖戶應及時補光;層疊式雞籠的光照強度要以滿足最底層雞籠為標準(牛竹葉等,2000)。到達蛋雞產蛋高峰期,光照時長及強度要穩(wěn)定不變,切記忽明忽暗,忽長忽短。
蛋雞的日糧配比因季節(jié)不同而有所差異,要因地因時制宜。
低溫冬季,動物體的維持需要量增加,日糧中能量水平較高,代謝能一般為2800 kcal/kg;而隨春季氣溫回升,代謝能應降至2700 kcal/kg(洪學,2009),目的是防止蛋雞體重過大而影響產蛋效率。同時,適當增加粗纖維含量,促進腸道蠕動及增加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利于食物消化和胃腸道的健康,也可增加物理飽感。
蛋雞產蛋高峰需消耗大量蛋白飼料,要適時適當增加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含量。19 周齡開始,逐漸增加日糧中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以滿足體成熟和性成熟的需要,防止蛋雞開產后脫肛和籠養(yǎng)疲勞癥的發(fā)生(盧緒峰,2008)。一般當產蛋率每上升10%,蛋白飼料含量提高5%,但總體不超過18.5%(洪學,2009)。
當產蛋率上升時,要提前一周飼喂高蛋白飼料;下降時,也要維持一周再調低,以減慢產蛋率下降的速度(張爭勁等,2012)。
研究表明,蛋雞產1 枚蛋約需4g 鈣(李京斌等,2014)。鈣不足會增加采食,易導致體肥及脂肪肝;鈣過量則采食降低,影響產蛋率。若鈣嚴重不足則蛋殼質量變差,嚴重時母雞癱瘓,發(fā)生籠養(yǎng)蛋雞疲勞癥(李京斌等,2014)。研究表明,日糧鈣水平為3.25%~4%時(洪學,2009),蛋殼質量較好,且以碳酸鈣鹽、磷酸鈣鹽為好。鈣源飼料顆粒大小對蛋殼質量也有明顯影響,大顆粒鈣質飼料能提高蛋殼強度。可在下午4 時左右給蛋雞補飼砂礫,消化吸收后剛好滿足蛋殼形成時的需要(袁旭紅等,2008)。
蛋雞對磷的需要不是十分迫切,但磷會影響鈣的代謝。通常日糧中有效磷的含量在0.35%~0.42%,總磷應控制在0.5%~0.7%,超過生理量會干擾鈣從骨骼進入血液,而使蛋殼質量下降;同時,鈣磷比也影響鈣的吸收,產蛋期日糧鈣磷比為(5.5~7)∶1,日糧中的鈣磷比過高或過低,對蛋殼質量、產蛋量、蛋重及飼料轉化率等均有不良影響(張爭勁等,2012)。
維生素D3參與機體鈣磷代謝,能促進鈣磷的吸收。當日糧中維生素D3含量小于500IU/kg時,產蛋量和蛋殼質量顯著降低;過量的維生素D3對蛋殼的鈣含量和機體內鈣質的儲存都沒有好處。蛋雞日糧中維生素D3的量一般控制在1000~1500 IU/kg,有利于促進鈣磷的吸收,提高蛋殼質量(李京斌等,2014)。
維生素C 能改善蛋殼質量,具有一定抗應激的作用。在適宜的溫度環(huán)境中,雞體內所合成的維生素C 能滿足自身需要,但高溫環(huán)境無法滿足自身需要,必須由飼料中供給。
保證充足而健康的飲水能有效發(fā)揮蛋雞生產性能,每只雞每天約需200mL 飲水,一天有3個飲水高峰(8 時、12 時、18 時)。12 時是產蛋高峰時間,需水量大,要保證飲水,可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或加倍供應維生素(薛明霞,2008)。產蛋期嚴禁缺水,缺水會導致臨近幾天產蛋率急劇下降,且產蛋率的下降在短時間很難恢復。工作人員要定期巡查水線。
春季氣溫回暖,病菌繁殖加快、晝夜溫差大、過冬的雞體質較弱,因此春季也是雞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在生產過程中要做好各區(qū)域的衛(wèi)生消毒工作。
雞舍必須消毒徹底,空舍消毒時先做衛(wèi)生,再用2%火堿徹底噴灑消毒,密閉48h。干燥后,用清水沖凈,再用抗毒威、威力碘等進行第2 次消毒。干燥后用甲醛、高錳酸鉀進行第3 次熏蒸消毒。進生產區(qū)要洗澡,換消毒后的工作服和鞋;雞舍門口要設消毒池,池內消毒液要定期更換;雞舍人員、用具等要固定,堅持每周兩次以上的帶雞消毒,每周一次環(huán)境消毒,消毒可用對人畜無害、無刺激的消毒藥(張爭勁等,2012),帶雞消毒盡量避免對雞群產生應激。應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消毒藥,避免細菌病毒產生抗藥性。
科學的管理可以降低蛋雞生病的幾率,但是無法杜絕,因此要有科學的疾病防控手段,也要有科學的治療手段。
科學免疫對雞群健康十分重要,要按照當地禽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選用高質量疫苗,按規(guī)定劑量和操作方法進行免疫。同時,要進行抗體監(jiān)測,抗體效價過低或參差不齊要適時補免 (盧緒峰,2008),以維持產蛋的穩(wěn)定(王金華等,2012b)。接種前后3 天,暫停帶雞消毒,在飲水中添加多維,減少應激,確保接種效果。對于疫病的預防,不可存在僥幸心理。充足的營養(yǎng)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免疫更是建立在營養(yǎng)基礎之上(王金璽,2009)。
一些疾病流行呈季節(jié)性,很多細菌性疾病可通過在飲水及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春季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和球蟲病等較為常見,跟日齡及環(huán)境變化有關(李春紅等,2010)。
做到科學地診斷,辨證施治,就要加強病例研究,建立快速而高效的診斷方法。研究新發(fā)疾病的流行動態(tài)及規(guī)律,為規(guī)?;?、集約化養(yǎng)殖場提供防疫新理論、新技術及新產品(盧緒峰,2008)。
用藥要充分了解藥物的藥理藥效、毒副作用及配伍禁忌等。以下幾類藥物要謹慎使用:磺胺類及硫酸鏈霉素,會降低蛋雞血鈣水平、產蛋率及蛋品質;呋喃酮、金霉素及四環(huán)素等有抑菌作用,但會對蛋雞造成傷害;氨茶堿有平喘作用,能一定程度治療呼吸道傳染病,但會降低產蛋量,需特別注意;擬膽堿藥物(新斯的明、氨甲酰膽堿和巴比妥類),會使產蛋周期異常,薄殼蛋增多;一些抗球蟲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可的松等),不當的使用都會影響產蛋率(盧緒峰,2008)。
蛋雞高峰期常見病主要包括籠養(yǎng)疲勞癥、輸卵管脫垂癥、卵黃性腹膜炎及產蛋困難等?;\養(yǎng)疲勞癥主要發(fā)生在高產蛋雞中,多因飼料中Ca 含量不足導致蛋雞新陳代謝紊亂等(于志等,2010)。本病通過正確調整日糧配比可以自愈,情況嚴重的可單獨治療。輸卵管脫垂癥主要發(fā)生在產蛋高峰期的初產雞及高齡雞。脫肛要及時處理,避免導致死亡(于志發(fā)等,2010)。出現本病要及時調整光照時間,搞好相關疫病預防,定期在日糧中添加1%的補中益氣和抗菌消炎的中藥,情況較多時可在日糧中添加適量止咬靈或啄肛靈。適當降低老齡雞日糧中的蛋白水平防止產蛋過大。病雞及時挑出,被啄或脫肛嚴重可用0.1%溫熱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脫出部位助其回腹并倒掛1~2 小時(李中習,2017)。卵黃性腹膜炎多發(fā)生于成年經產雞,可用喹諾酮類藥物飲水治療,連用3-5 天(侯建華,2017),重者直接淘汰,日??稍谌占Z中添加1%的預防大腸桿菌病的中草藥(李中習,2017)。產蛋困難日常防治可在日糧中添加草粉、青綠及根莖類飼料;亦可人為助產,無效時可敲破蛋,清凈碎蛋后,用0.1%溫熱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病雞泄殖腔,防治感染(楊自全等,2008)。
優(yōu)質后備母雞具有持久地充分發(fā)揮遺傳潛力的能力,雞群的體型、體重、均勻度、性成熟度直接影響生產性能。荷蘭TheoPeters通過對蛋雞性能和育成期的大數據研究后指出:后備蛋雞5 周齡末體重和16 周齡均勻度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指標。
蛋雞育雛兩個很重要的指標為體重和均勻度。體重過大影響生產,控制體重一般為限飼,生產上從8 周齡開始根據情況限制飼喂量(李京斌等,2014)。均勻度對蛋雞產蛋高峰影響巨大,均勻度高,雞群開產后產蛋率增加快,過4-5 周達到產蛋高峰,高峰維持時間長,之后隨著月齡的增加而緩慢下降,整個產蛋期高峰突出,產蛋曲線呈現嚴格的偏態(tài)分布(李秀英,2014)。
管理上減小應激做到“四要”,蛋雞的生活環(huán)境(溫度、濕度、光照等)、員工的操作、動作要溫和;工作人員、工作服、操作順序、操作時間點(開關燈、加料、收蛋、衛(wèi)生、清糞等)要固定,少進出雞舍,確保雞舍安靜(李連連,2018);受到刺激要及時添加維生素、電解質等減輕應激;檢修設備要及時。
轉群前:動物的飼養(yǎng)要保證最小的刺激與傷害(劉立新,2013),轉群要溫和,一般至少在開產前三周開始轉群,讓其有時間熟悉和適應新環(huán)境,以及免疫接種、修喙、分群等。上籠過晚,則開產也晚,已開產蛋雞受到應激會停產,重者導致卵黃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數(李京斌等,2014);過早則因為水料線(槽)不匹配而影響生長。轉群的同時進行殘次病弱的淘汰。
轉群后:進行體重和均勻度的控制,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標準體重的雞群,按照前文光照程序進行光照刺激;體重偏小的雞應在雞群產蛋時開始光照刺激,光照時間要過渡性增加,突然讓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脫肛。開產前2 周骨骼鈣的沉積能力最強,要及時轉換產蛋前期料(含鈣2%)或產蛋高峰料(含鈣3.5%)(李京斌等,2014),換料要有過渡,防止過急引起拉?。◤堦J等,2003)。
產蛋后期占整個產蛋期近一半的比例,如果管理得當,在500 日齡時產蛋率仍可維持70%以上(房友波,2011)。所以充分利用好產蛋后期這一階段,發(fā)揮好蛋雞剩余價值。生產上要及時調整飼料營養(yǎng),加強管理(李京斌等,2014)。適當降低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防止營養(yǎng)過剩造成浪費,也防止過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增加日糧中鈣和粗纖維的含量,經過產蛋高峰,后期雞群對鈣的吸收能力變差,可將每天每只雞攝取鈣量提高到4.0~4.4g(車鳳霞,2014)。雞群要更加注意防應激,及時淘汰寡產雞、病弱雞,防止飼料的浪費,可每周進行一次,通過其羽毛、雞冠、肉垂、腹部、糞便、肛門等外部特征來判斷(車鳳霞,2014),產蛋后期蛋殼質量一般,要及時撿蛋而減少損失。
規(guī)?;B(yǎng)殖的優(yōu)勢在于集中與統(tǒng)一管理,也正是這一優(yōu)勢讓規(guī)模養(yǎng)殖企業(yè)很容易因小問題而遭受大損失。因此,不僅在管理上要面面俱到,而且從品種、環(huán)控、營養(yǎng)到疾病用藥等都需要有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支撐。嚴格而細致的管理,看似苛刻且短期難見成效,但對于企業(yè)長遠發(fā)展意義深遠??茖W飼養(yǎng)重在養(yǎng)與管,只有充分發(fā)揮蛋雞的生產性能,才能讓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