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比安基
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無論田野還是林中空地,現(xiàn)在都像一本攤開的巨書:平平整整的,沒有一條皺褶;干干凈凈的,沒有一點痕跡。但只要有誰在這書頁上面走過,就會留下這么一行字:“××曾路過此地?!?/p>
白天下了一整天雪。到晚上雪停的時候,書的這一頁重新變成干干凈凈的白紙了。
第二天一早你來看看,就能發(fā)現(xiàn)潔白的書頁上印滿了很多神秘的符號:線條、句點、逗點。這就說明夜間有不少林中居民光顧過,它們奔走于此,蹦蹦跳跳,各施所能。
是哪些居民到過這里?它們都干了什么?
每一位林中居民都會在這本書里簽個字,留下自己的筆跡、自己的符號。人類往往是用眼睛來分辨這些符號的。不過除了用眼睛讀,還有什么讀法呢?
動物就會用鼻子讀。比如,狗用鼻子聞一聞“冬書”上的字,就能判斷出“這里有狼來過”,或是“剛才有一只兔子從這兒跑過”。
動物的鼻子可神奇啦!它們的讀法既快捷,又準確。
大多數(shù)動物都是用爪子寫字的,有的雙足并用,有的四爪同揮,有的則用蹄子揮舞而成。有時候,也有用尾巴、鼻子、肚子等寫字的。
飛禽一般是用尾巴寫字的,也有用翅膀的。
松鼠的“字跡”既容易辨認,又容易記住。它在雪地上蹦蹦跶跶的,像孩子們玩的跳背游戲。它跳躍的時候,用兩條短短的前腿支著地,長長的后腿向前跳躍,一下跳出老遠,所以前腳印和后腳印的距離就很遠。前腳印比較小,像兩個并排的圓點。后腳印拖得很長,像小孩細細的手指頭在雪地里畫出來的痕跡。
田鼠的爪印雖然小,可是很簡單,容易辨認出來。它從雪地里爬出來的時候,往往會先就地兜個圈子,然后一直跑向它要去的地方,或是回到自己的窩里。就這樣,雪地上留下了一長串的冒號——冒號與冒號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飛禽的筆跡也非常容易辨認。比如喜鵲,它會在雪地里留下小小的“十”字形:一個腳爪在前,一個腳爪在后,后面那一個爪留下的印跡很長,拖在雪地里就像一個破折號。在這個小“十”字的兩旁,有雙翅留下的劃痕,也像是人類的手指劃過的痕跡。此外,你肯定會在有些地方,發(fā)現(xiàn)它那錯落有致的長尾巴在雪地上留下的劃痕。
這些“字跡”都是老老實實的,毫無詭譎之處。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一只松鼠從樹上跳下來,在雪地上蹦跶了一陣子,又回到樹上了;有一只田鼠從地下鉆出來,在雪地上跳了一陣子,兜了幾個圈,又鉆回雪地下面了;有一只喜鵲落下來,在凍硬的積雪殼上玩了一會兒,搖了搖尾巴,抖了抖翅膀,然后就飛走了。
可是,你再試試辨別狐貍和狼的筆跡吧!你要是還沒有適應(yīng)和掌握,那準會覺得力不從心的。
狐貍的足跡挺像小狗的足跡。區(qū)別在于:狐貍是緊緊地將腳掌縮成一團,而狗的腳掌是張開的,所以它的腳印淺一些,輕巧一些。狼的足跡很像大狗的足跡。它們的區(qū)別在于:狼的腳掌的外側(cè)是向內(nèi)縮攏的,所以狼的腳印比狗的腳印長一些,秀氣一些;狼的腳爪和狼腳掌上的小肉墊,在雪里陷得更深一些;狼邁的步子比狗邁的步子大一些;狼的前爪印留在雪地上的痕跡往往并合在一起,狗僅僅是腳趾頭上的小肉墊并合在一起。
狼的筆跡特別難讀,因為狼非常喜歡?;ㄕ?,讓人辨認不出來。狐貍也是如此。
當狼往前走或小跑的時候,右后腳總是整整齊齊地踩在自己左前腳的足跡里,而左后腳總是整整齊齊地踩在自己右前腳的足跡里。因此,它的腳印像是一根直線,也像是一條繃直的繩子。
如果你看到類似的足跡,也許你會認為:有一只壯實的狼經(jīng)過這里。
那可就錯了!應(yīng)該是曾有5只狼經(jīng)過這里。前頭走著的是一只聰明的母狼,后面跟著的是一只老公狼和3只小狼。
它們的足跡準確整齊地重疊在一起,不仔細觀察是想象不到這是5只狼的足跡的。一定要擦亮眼睛,才能成為“雪路”上的好獵人(獵人們把雪地上的足跡稱為“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