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飛 李啟迪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精神與要求,本文選擇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三例教案,分析了其中的優(yōu)點與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表述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08-02
本文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精神與要求,以中小學基層體育教師的三個教案為例進行分析(以下三個案例是從基層中小學體育教師普通教案中摘錄的,并不是按2017年版新課標精神進行設計的,因此與2017年版新課標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一、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例析與建議
由于2017年出臺的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因此,首先針對高中階段的案例,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分析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
(一)案例呈現(xiàn)(表1)
(二)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分析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
根據(jù)新課標(2017年版)“體育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本文對表1教案部分內容分析如下:(1)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分類較規(guī)范。該教案從認知、運動技能與情感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符合體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2)該教案中的認知、運動技能與情感目標的具體內容部分體現(xiàn)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但有待改進。(3)該教案所提供的課堂信息并不完整?!罢n次4”說明的是“足球運球過桿射門”是第4次課,但未提供“足球運球過桿射門”共需要幾次課,這關乎單元課時中第4次課的目標、方法、手段、評價等,切不可忽略。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筆者提出以下修改建議,僅供參考。(1)在“認知目標”中除了突出足球射門技術的概念、原理與方法,還應穿插一些需要落實在體育課堂教學之中的健康教育知識、足球運動安全知識等內容,建議把“激發(fā)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改為“正確認識足球運動文化”。(2)在技能目標中建議把“通過學練,使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運球過桿射門技術方法,并能在實戰(zhàn)中合理運用,增強學生的突破得分意識”改為“通過學練,使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運球過桿技術、過桿與射門銜接技術,并能在比賽實戰(zhàn)中合理運用過人射門技戰(zhàn)術;使15%以上的學生初步體會運球過桿與射門銜接技術”,如此可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對接。(3)因“足球運球過桿射門”與“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等具體內容關聯(lián)度不大,建議根據(jù)足球教材的性質與體育學科素養(yǎng)中的“體育品德”制定相應的情感目標。
二、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例析與建議
盡管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正在修訂之中,但基本方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選擇義務教育階段的案例,根據(jù)新課標“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分析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體現(xiàn)了一定的前瞻性。
(一)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例析與建議
1.案例呈現(xiàn)(表2)
2.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分析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
根據(jù)新課標“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本文對表2教案部分內容分析如下。(1)此課堂教學目標是按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2011年版)中的領域與目標分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來制定的,可能更加適合的是按“認知、運動技能與情感”目標進行設計。(2)運動技能目標過于泛化,針對性不強,未能體現(xiàn)實心球投擲技術的教學重難點。(3)情感目標未能與實心球投擲教材相匹配,特別是“克服困難、敢于創(chuàng)新,自信自強”等與實心球教材關聯(lián)度不大。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筆者提出以下修改建議,僅供參考。(1)根據(jù)新課標(2017年版)“健康教育”內容與要求,提出課堂教學需要落實的“健康教育與運動安全教育”知識,實心球投擲技術的概念、方法、原理等方面的認知目標。(2)細化該課的實心球投擲技術目標與技術、實心球投擲技術的重難點等。(3)研制基于實心球投擲教材的情感目標,突出實心球投擲成功的體驗、遵守實心球投擲規(guī)則與投擲次序、敢于投擲實心球與挑戰(zhàn)自我等方面的情感目標內容。
(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例析與建議
1.案例呈現(xiàn)(表3)
2.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分析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
根據(jù)新課標(2017年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本文對上述教案部分內容分析如下:(1)該教案并未清晰地給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分類,因此只能從具體內容中去倒推其可能的目標內容與類型:“學習正面下手雙手墊球動作,85%以上的學生掌握拋墊球時用小臂前端墊球,直臂墊球技術動作”——運動技能目標;“使100%的學生了解并說出墊球的動作方法,教師運用啟發(fā)引導和小組間的相互體驗、合作探究、相互評價等方式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動作方法”——認知目標;“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提高與同伴探究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通過游戲提高團隊凝聚力”——情感目標。(2)認知目標與技能目標的混淆?!笆?00%學生了解并說出墊球的動作方法”應該是認知目標,而該教案把它與技術動作放在一起陳述,很容易混淆兩者之間的關系。(3)情感目標過于泛化,與教材內容并不對應。如“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與“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難”似乎關聯(lián)不大,特別是“勇敢”“堅韌”等體現(xiàn)不出“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材的特性。(4)從該教案提供的課堂信息分析,教案所含的信息不完整。首先,小學五年級40人是男女分班還是男女合班上課并不清晰,因此該信息的模糊性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設計的具體方案。其次,“課次2”說明的是“正面雙手墊球”是第二次課,但未提供“正面雙手墊球”共需要幾次課。這個課堂信息不可忽略,因為單元教學3課時或4課時或5課時中的第二次課的目標、方法、手段、評價均不同,即不同課時的第二次課不能相提并論。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筆者提出以下修改建議,僅供參考。(1)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宜從“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維度進行表述,以供觀摩者與研究者參考;(2)明確什么是認知目標(健康教育知識、運動理論知識與運動實踐知識),什么是運動技能目標(主要是技戰(zhàn)術的學練與比賽運用)。(3)“教師運用啟發(fā)引導和小組間的相互體驗、合作探究和相互評價等方式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動作方法”中的“教師運用啟發(fā)引導和小組間的相互體驗、合作探究和相互評價”實際上并不屬于目標范疇,而是一種教學方法或組織形式,建議以上教學方法或組織形式不宜寫得過多,且需要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所體現(xiàn)。(4)根據(j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品德要求,并充分結合“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材的性質與特點設計情感目標。
三、結語
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體育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體育課堂教學預設的方向,也是檢驗體育課堂教學實效的靶子,需要認真對待、科學研制。但從以上三個教案與分析來看,與新課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尚待改進。建議廣大體育教師認真學習與落實“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神與要求,結合具體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把“健康行為素養(yǎng)”與“運動能力素養(yǎng)”中的部分內容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認知目標”之中,把“運動能力素養(yǎng)”中的部分內容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運動技能目標”之中,把“體育品德素養(yǎng)”中的部分內容融入到“情感目標”之中,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準確性、科學性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