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市流長小學 貴州 貴陽 551400)
學生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科目的基礎。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常常會出現計算錯誤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發(fā)現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并不是學生不會計算,也不是學生不懂算理,而是因為不良的計算習慣造成的。這表現為:抄錯數、看錯符號等等[1]。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計算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力爭算一題,對一題。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數字和符號,只有寫對寫好才是計算正確的前提。在“抄錯”這個問題上,我曾經請教過一位教低年級的老教師,她毫無保留地談了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她要求學生在平時做題時邊輕聲讀邊寫。要讀出來,當然就得認真看清楚數字、符號,而由眼睛看到了數字、符號經過大腦分析后說出,就錯不了。
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立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1)領悟。如:10以內的組成和分解,湊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數連加的概念,十進制計數法,有關數位的概念,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分數單位的概念,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約分與通分等概念等。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在擺、畫、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fā)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已達到領悟[2]。
(2)明理。如:小學教材中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性質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講解時,我首先使學生理解這幾個定律的意義。鑒于學生難掌握減法性質和乘法分配律,教學時,可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畫一些直觀圖加以說明,已達到明理。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鼓勵)算法多樣化?!毙抡n改以來,雖然重視口算與估算方法的訓練,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訓練方式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口算、估算的興趣,學生對口算、估算有畏難情緒等。因此我認為我們有必須加強口算、估算教學,以此來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1)結合日常運用,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識和興趣。(每天分類練習5分鐘,題量要適中,還要由易到難,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實現的,同時訓練形式應活潑多樣,方法簡單易行,可以直接筆算,也可以視算,還可以聽算,數量可以循序漸進,由少到多。(2)練習要有針對性,如:學習“36×45”等進位乘法,先練習“5×3+6,4×6+5”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3)注意學生易混淆易出錯的口算題訓練,如:“15×4=,14×5=、25×4=、24×5=”等。
學數學,不解題不行,只講不練或講多練少,都會影響到計算能力得提高。俗話說得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這個道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督促和指導學生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然,學生在計算時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例如:在計算3.5×20時,有學生解答成3.5×2,得到7,反映出學生計算方法掌握了,但忘記了“20”末尾的“0”,這就是平時練習不夠引起的。在計算練習中,強化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計算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時,常遇到學生計算法則是正確的,但結果卻是錯誤的,究其原因,有約分、通分的錯誤,有互化錯誤,也有百以內的口算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為此,在練習中,應有的放矢,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無論低年還是高年級,每天課前兩分鐘的口算訓練,絕對可以使學生的計算技能得到提高。另外,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也能大大提高計算技能。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并且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計算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信,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