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五小學 江西 婺源 333200)
通過與很多數學“學困生”的接觸交流,我發(fā)現他們大都討厭數學的枯燥乏味、復雜難懂。我們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者,肩負著“開啟孩子幸福的數學學習之旅”的重任。而我在日常教學中也采取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孩子們在活動中思考、合作、體驗和創(chuàng)造。孩子們通過了解數學、熱愛數學、比拼數學的舞臺,讓雙手和大腦在玩中學、學中玩,品味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在快樂的數學王國里生長起數學思維的新苗。
我國對數學文化概念的界定也主要分為廣義觀和狹義觀。廣義觀方面的觀點主要有:張楚廷、黃秦安、顧沛等人都曾從廣義觀的角度對數學文化的含義進行闡述。其中黃秦安在其《數學哲學與數學文化》中對數學文化內涵的定義具體,清晰,最具代表性。他在其中寫道:“數學文化屬于科學文化的范疇,以數學科學體系為核心,以數學的思想、精神、知識、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的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精神與物質功能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狹義觀方面的觀點主要有:鄭毓信其編寫的《數學文化學》當中第一次將數學文化作為專有名詞并從狹義觀的角度對數學文化進行了闡述。她認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并不是物質世界當中真實存在的,而是人類抽象思維的產物。因此從此種意義上來說,數學就是一種文化。簡單來說,數學文化就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fā)展。從更加廣泛的角度來說,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fā)展過程當中形成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p>
2.1 根據數學史了解知識形成過程。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其中,數學歷史是能更好地實現文化滲透的媒介。數學史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進行數學文化滲透,對學生合理指導,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含義。數學教學結合數學史實施教學有很多實際例子,如,教學“分數的產生”知識時,教師探尋古代數學知識,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古人測量石塊的圖形,教師進行講解介紹,古人用結繩方式進行長度測量,石塊的長度通過繩子結數計算,不夠一結時,不是整數,就用分數表示。再例如,學習“角的度量”知識時,教師組織學生,把自己當作研究者,研究度量的產生,選擇相應的度量工具,接著對度量標準實施統(tǒng)一,再進行度量工具創(chuàng)造.這樣,會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文化具有的含義和魅力。
2.2 倡導小學生數學文化自信教育,塑造數學文化視野。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要重視小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由此在實際數學文化滲透到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文化自信教育作為重要板塊,實現數學文化視野的不斷塑造,繼而引導實際的小學數學教育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具體來說,小學生數學文化自信教育集中體現在:能夠理性地看待我國古代傳統(tǒng)數學文化,樹立自信的價值觀,了解更多與古代數學文化相關的知識,并且成為這些知識宣傳的重要驅動力量。比如,在學習計算的時候,將孤島籌算、珠算、鋪地錦等知識融入其中;在圖形與幾何環(huán)節(jié),將劉徽的割圓術納入其中;在統(tǒng)計與概論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將古人的分類整理思想融入其中。由此使得小學生對于古代數學的接觸朝著更加頻繁的方向發(fā)展,并且在類別分析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人數學智慧,由此對于數學文化產生敬佩之情。再者,還可以以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來進行,鼓勵小學生以數學特色文化弘揚為主題,開展我是數學文化繼承和發(fā)揚者的活動,可以是主題演講的方式,可以是才藝表演的方式,可以是講故事的方式,可以是板報宣傳的方式,由此使得對應的數學文化被更多的小學生所認可,并且成為實際數學文化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小學生的數學文化視野也會因此得到塑造。
2.3 增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文化學習是基于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構建與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理論體系并且學會自主學習與思考的一種教與學的新型互動教學模式,正是由于它是基于生活實踐的,所以極大程度地增強了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對于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取與理解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學習的本質是一種在情景模式中不斷嘗試認知與重建的過程,在項目化學習中,由于情景來源于生活實踐,所以知識的實踐性大大提升。例如在小學數學中的“圖形認識”中,通過類似于“尋找生活中的圖形”“圖形的秘密”等的項目化設計,家庭教育就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家長可以讓孩子“當家作主”,“當家”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菜場買菜”“家庭賬單”“家庭旅行”這些集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搭建完整的思維邏輯過程,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具體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當家”體驗父母的不易,讓學生學會感恩;讓學生體會生活不易,學會珍惜資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完整的項目執(zhí)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這幾年來,數學文化已經廣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數學文化走入數學課堂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數學教學發(fā)展趨勢。同時,數學文化在教學中本就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比如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精神等。但在我國當前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數學文化的滲透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提升數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