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南固店村學校 河北 保定 071000)
伴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化和改革,后進生的轉變工作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后進生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一,家庭方面。家長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他們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而小學生如果想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但是有很多的父母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老舊的思想,意識不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經(jīng)常對孩子嚴厲的批評,施行打罵教育,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了十分強烈的逆反心理。還有部分家長過分地溺愛孩子,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就這樣,一點一點地降低了他們面對挫折時的承受能力,失去了自理能力。
其二,自身方面。在小學期間,孩子處于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心理素質(zhì)相對來說都比較低,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夠全面。當他們遇到一些較大的困難時,就會不自覺地選擇逃避,恐懼和不自信的心理導致他們做事情沒有信心也沒有耐心,甚至產(chǎn)生自我懷疑的心理。[1]
其三,學校方面。當學校在展開各類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會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難以受到關注和關心,甚至會受到大家的嘲諷和孤立。在這種情況下,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他們在無形之中被隔離了起來,導致語文成績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時也會導致他們?nèi)鄙僮孕判暮桶踩校诩w之中缺少自我存在感,最終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心理,成為班級的后進生。
2.1 抓住后進生的特點。伴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小學生對學習的認知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轉變,興趣慢慢的消退,覺得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枯燥乏味。進而對學習失去信心,無法明確學習目標,產(chǎn)生厭學的心里。而認知水平與注意力集中性和穩(wěn)定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并非智力因素。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無法集中注意力,常常會被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打擾,無法抓住學習的重點。通常后進生的學習方法較為死板,理解能力和抽象記憶能力相對較差,這就導致他們在無形之中產(chǎn)生了一種自卑的心里,不愛與老師接觸。這時候就需要老師與他們進行積極地交流,在談話的過程中一定要真誠,想辦法消除他們的戒備心,使他們愿意傾聽,愿意主動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這樣談話才有意義,為后進生的轉變打下好的基礎。
其實教師的真誠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與后進生接觸,給予適當?shù)年P心和幫助,使他們在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認同感。否則,如果只是在他們犯下錯誤的時候,才找他們,批評他們,就會導致后進生的逆反心理,這樣交流的效果也不會好。由于后進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需要考慮到這一因素,有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上將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交給后進生來回答,對于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就要及時給予提示,對他們多鼓勵、多表揚。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2.2 鼓勵后進生樹立對語文學習的信心。通常后進生存在的共性就是理解能力差,對學習知識沒有足夠的興趣,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基礎水平都比較低。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控制教學進度,降低難度和坡度,由淺入深的教學,既要照顧到優(yōu)等生,也要照顧到后進生。語文的教學不同于數(shù)學,往往不需要舉一反三,舉少勝多,更多的是以實用為基礎。在課上,教師需點明實際教學目標,并且要求學生掌握并運用相應的詞匯,掌握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夠運用合理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成功學習到知識的喜悅,同時也會大大的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進而學會將所學的內(nèi)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課堂上,后進生的測試結果和實際表現(xiàn)都能反饋出大量的信息,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這些有效信息,合理的調(diào)整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對于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也要及時的加以解決和糾正,有針對性的進行答疑解惑,從而減少后進生的數(shù)量。
2.3 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后進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教師應及時進行檢查,比如朗讀課文、預習和重點語句背誦等,應在課下單獨叫學生到辦公室進行朗讀或者背誦要求他們完成的段落。如果后進生完成的情況并不好,也不要放棄,一定要嚴格要求他們突破這一難關。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的能力可能會相對較差,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可以選擇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相應地減少后進生的作業(yè)量,但是必須要求他們完成的質(zhì)量,卷面必須清潔,字跡也要工整。另外還要保證作業(yè)必須是自己獨立完成。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去解決問題,不再是照搬照抄、潦草了事,這樣才能逐漸改變他們的惰性。
2.4 家長與孩子和老師積極溝通。作為孩子的導向標,家長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長必須加強對孩子的關心,經(jīng)常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降低他們對父母的恐懼感。同時,家長要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期望,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的成績有一個合理的分析,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與教師保持互動和聯(lián)系,關心孩子在校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這對于提高孩子的成績來說也是有所幫助的。此外,家長在遇到孩子考試成績不佳的時候,應及時給予鼓勵,而不是責備和打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寫作業(yè)、做游戲。這樣才能使他們對語文課的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語文后進生的轉變是一項長期并且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教師要時刻做好準備,以最飽滿的熱情,用愛心去感化學生,耐心地引導和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努力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