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自育。學生非常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與其天天跟學生講做人行事的大道理,比不上教師親自行動,做其表率。我的身邊有一位年輕的班主任曾在班級工作日志里寫過這樣一件事:某天,她去班里上課時發(fā)現(xiàn)教室的課桌擺放得亂七八糟,于是她沒有立即上課,而是輕輕地走下講臺把前排的課桌一張張都擺放整齊,并說了一句:“看來我除了要給你們上課,還要負責幫大家擺課桌啊?!睂W生們都臉紅了,馬上行動起來,把課桌擺得整整齊齊的。從此以后,她的班無論什么時候去上課,學生都會先自覺地把課桌擺好。老師的這么一個小動作,讓學生們形成了一個好習慣。
其實言傳身教往往是從最小的事開始,“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次鼓勵的擊掌”“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激發(fā)起層層漣漪。我們常常也會遇到調(diào)皮的學生,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我們必須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學生甚至辱罵學生。假如一個做父母的,總是在家里抱怨自己努力也得不到領導賞識,孩子會怎么想?他會想,既然努力沒有意義,那么我為什么要努力?干脆自由點,管他那么多。推而廣之,在學校里,管理者應當讓教師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感受到工作的幸??鞓芳俺晒?,而教師則要讓學生體驗到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快樂,用自己良好的道德風范和淵博的學識文化影響、培養(yǎng)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我們的言傳身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否則很可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說一個小時的大道理,往往會輸在一個小小的舉動上而導致前功盡棄。
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哪個學校里有一位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數(shù)學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就會在許多學生身上發(fā)現(xiàn)杰出的數(shù)學才能。如果學校里新來了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師,那么你等著瞧,兩年之后就會出現(xiàn)10個稟賦高強的少年生物學家,他們愛上了生物,在學校園地上入迷的進行試驗和研究。”是啊,一位學識淵博,敬業(yè)勤奮,教學效果好的優(yōu)秀教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崇敬和信任。反之,一個不學無術、拖沓散漫、碌碌無為的教師肯定不受學生的歡迎和愛戴,這樣的教師很難引導學生攀登科學文化技術高峰。一名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位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個春秋的教師曾這樣說道:“我所從事的事業(yè),就像一條射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鼻嗌倌陮W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能否把他們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接班人,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國家的強弱。教師要有一顆寬大的心,樂于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學生的前進之路,當看到自己“桃李滿天下”,學生們在各行各業(yè)都有所成就時,那就是最大的收獲。
教師要有包容之心。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相當部分的時間都會處在一種焦慮中:恨鐵不成鋼。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我們不能、不敢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總想著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好、紀律好、做人好,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不求上進,就想讓他們上進。方法總比困難多嘛,我們一定要把鐵煉成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很多東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我們的期待并不相同。學生的心理必然是由其家庭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生活體驗、自身天性和社會影響等各種因素影響而成。做一個好教師就應該能先學會尊重,學會包容,評價學生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一些賞識的目光。在入職之初,當學生犯錯后,我常會非常嚴厲地對待他們,以為這樣才是為師之道,所以學生們在尊敬我的同時,始終和我保持著距離,我好像怎么也走不進他們的內(nèi)心,這種現(xiàn)象常常困擾著我。我也曾生氣地對一名書寫馬虎的學生進行批評:“你這是在寫字嗎?簡直就是‘鬼畫符!”后來該生的書寫一直是亂七八糟的?,F(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我能換種說法,假如能微笑著說:“你看你每天都穿得那么干凈整潔,要是你能再認真一些,你的字一定也會像你一樣讓人喜愛的。”那得到的教育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孩子的成長是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教師應有體諒學生犯錯的正常心態(tài),因材施教方為上策。但包容不等于縱容,同理不等于贊同,學生的錯誤一定要一方面理解,另一方面要劃清對錯界線,最終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和道德自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