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霞
所謂文本細讀,是指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的一種解讀方法。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和方法,不僅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閱讀的學習契機,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注意接軌語境展開文本細讀,還要結合誦讀理清文本和作者情感走勢,展開深入的語言鑒賞活動,提升學生語感品質(zhì),形成學科綜合能力。文本細讀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師有意識引入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無疑最為明智的選擇。
一、接軌語境細讀文本語言
接軌文本語境展開文本細讀,教師要在“細”上下功夫,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視,語語悟其神?!蔽谋臼怯形淖謽嫿ǖ?,典詞佳句是極為重要的文本資源,學生在文本閱讀時常常會流于形式,只是注重文本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等內(nèi)容,而不能深度解析文本內(nèi)涵,更不能接軌具體語境展開探究性解讀。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結合語境解讀關鍵詞,處理重要句子,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本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文本細讀時,需要先對文本展開深度解析,以便為學生做出適合的引導。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一段:這一段作者將濟南和北平比較,說“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寫出了濟南的“溫情”是一個“寶地”,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呢?學生展開熱議。教師參與到學生文本解讀討論之中:作者對濟南充滿溫情,所以才給讀者傳遞來溫情,這段話奠定了文本基調(diào),“溫情”自然成為文本的文眼。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學習,聯(lián)系語境展開解讀,自然形成豐富閱讀認知。
二、結合誦讀理清文本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本細讀離不開一個“讀”字,多種形式的閱讀,是實現(xiàn)文本細讀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前提,教師在文本誦讀環(huán)節(jié)要給出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感覺,自然建立誦讀認知體驗。誦讀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里的感情是對文本對作者情感的刻意解讀,是在閱讀中自然建立的情感體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感共鳴”,如果能夠讓學生進入共鳴階層,其誦讀會獲得更豐富的成果。
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篇課文語言精美,非常適合誦讀訓練,教師給學生布設了誦讀任務:作者對四季的雨有不同的描寫,寫出了雨的不同性格特點,展開誦讀訓練,誦讀需要講究抑揚頓挫,要注意語氣、語調(diào)、語速的把握,還要注意節(jié)奏、停頓和聲音高低的變換。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誦讀演練,課堂內(nèi)書聲瑯瑯。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增加了誦讀氣氛,學生情感賦予到位。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誦讀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適時給出誦讀提示。學生根據(jù)教師引導展開誦讀訓練,師生互動達成更多和諧。
三、深入鑒賞形成文本認知
語言鑒賞是文本細讀的核心構成部分,學生缺少基本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學生只會從修辭一個角度展開思考,這無疑是語言鑒賞短板。教師要在鑒賞方法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給學生更有力的支持,對全面提升學生文本細讀品質(zhì)有決定性意義。語言鑒賞角度眾多,典詞應用,句式特點、文段構建、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寫作特色、選材立意等,都可以形成鑒賞角度,教師要針對性給出引導,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方向展開思考,促進學生語言認知構建。
《散步》是一篇以小見大的小品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語言鑒賞時,應當給學生更多操作自由:仔細閱讀文本內(nèi)容,找出經(jīng)典的描寫,選擇一段你最喜歡的,說說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方法,獲得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學生根據(jù)教師布設展開語言鑒賞活動,課堂進入交流研究環(huán)節(jié)。有學生找到了文本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內(nèi)容,并展開鑒賞操作:“文本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屬于側面描寫,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襯托出人物的內(nèi)心狀態(tài)?!苯處煂W生語言鑒賞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并從鑒賞角度的選擇上給出更多指導,確保學生語言鑒賞順利推開。
文本細讀有多種呈現(xiàn)形式,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實際需要作出針對性布設和發(fā)動。接軌語境展開文本細讀操作,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語感成長力量;結合語言鑒賞展開文本細讀,可以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借助語言鑒賞展開文本細讀,能夠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成長。文本細讀策略在語文教學中有廣泛應用時空,需要我們做出更深入的探究和實踐,為學生帶來全新閱讀體驗和感知。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