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艷
(三明市沙縣第一幼兒園,福建三明,365500)
幼兒活潑好動,教師可以根據(jù)他們的性格特點,制定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nèi)容。尤其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可利用性,使材料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就要將生活化材料應用在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通過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者是廢舊材料制作玩具,可以美化幼兒的生活?!鄙罨牧蠎迷诿佬g教學活動中可以促使幼兒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在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過程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是非常有意義的,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需要全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幼兒的美術素養(yǎng)需要教師積極鼓勵并充分理解幼兒的表現(xiàn),總結幼兒的學習習慣,制定相應方案有效幫助幼兒進行美術訓練,盡可能地避免將藝術教育變?yōu)闄C械教條的技能訓練。[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自發(fā)的行為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工具、材料及相關物品,大力支持幼兒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并能適當加以引導,強化幼兒對生活化資料的利用率。
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中仍然存在幼兒缺乏學習興趣、對美術見解存有偏差、學習效果不佳等一系列現(xiàn)象,教師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有助于提高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生活化材料與其他材料相比,在獲取途徑上更方便,減少活動組織的困難程度,大大地縮減活動準備周期,對促進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進行有重要作用。生活化材料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憑借生活材料實現(xiàn)幼兒的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能夠有效影響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能充分激發(fā)其對美術的熱愛。總之,強化對生活化材料的利用和開發(fā),將生活化充分融入到幼兒美術創(chuàng)意實踐活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學的主要動力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讓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就需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由于幼兒教學的特殊性,教師需要在主題活動中融入美術元素,讓幼兒在參與日常生活活動的同時,接觸到美術,讓美術探索活動更加生活化。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廢舊盒子,組織幼兒“盒子盒子變變變”或者是“給盒子分類”。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運用顏料、剪刀、膠水等工具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給盒子改變各式各樣的形狀、多姿多彩的顏色,制作玩具。在活動中,幼兒可以給盒子分類,熟悉各種材料。這樣,生活中平凡的盒子變成了教學材料,教學活動涉及形狀、顏色、大小等信息,幼兒既學習了美術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
幼兒處于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幼兒在不同的階段需要及時接觸不同的新鮮事物,從而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教師在帶領幼兒探索自然的同時,可以把美術融入到日常的探索活動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建立對自然的認知,還能讓幼兒培養(yǎng)美術興趣。[2]例如,教師可以舉辦“秋”的主題活動,在秋季帶幼兒外出接觸大自然,讓幼兒認識秋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秋天的落葉,或者是收集一些秋天的水果。讓幼兒運用這些大自然的材料設計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品,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也可以是各種小動物、小船、飛機等。幼兒還可以把樹葉貼在書本里或紙張上制成標本。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收集許多材料并分類,增加認知能力。這樣,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美術與自然緊密相連,將抽象的美術知識變成有趣的自然元素。
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買菜、做飯、洗衣、做家務,都會接觸到許許多多的美術知識,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生活任務,讓幼兒在鍛煉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時,不知不覺接觸美術,鍛煉美術認知,引起對美術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讓幼兒去市場買菜的活動。教師提前提醒學生,在購買的過程中要注意蔬菜的形狀、顏色、氣味、質地等,或者教師可以直接指定水果蔬菜讓學生去購買。這樣,這些蔬菜的形象就會被深深地印在幼兒的腦海里,加強印象,從而奠定美術基礎。[3]買菜過程將美術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對幼兒起到“寓教于學”的效果。
大自然是一個多姿多彩、復雜多樣的物質環(huán)境,可以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提供多種多樣的材料,如樹葉、果實、種子、石頭、花草等,這些常見的材料會讓幼兒感到熟悉而又新奇,這些材料因貼近幼兒的生活,因此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欲望。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以“秋天”為主題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可以提供秋天的蔬菜水果,用幼兒喜歡的事物,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讓他們用這些蔬菜水果組合成各種事物,讓幼兒在樂趣中學會技能。材料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成為幼兒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樞紐和橋梁,而特殊的材料會讓幼兒產(chǎn)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潛能。
幼兒園可以在班級中開辟一個美術天地,作為幼兒美術活動的空間。[4]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喝完的奶瓶、舊報紙、舊雜志、不用的鞋盒等廢舊物品,稻草、豆子、大米之類的自然物,為幼兒的美術活動提供各種各樣的物資。教師可以在美術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后讓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例如,有幼兒收集了很多的紙盒,它們大小各異、形態(tài)多樣、材質多樣,在這些豐富多樣的材料的基礎上,幼兒可以利用這些紙盒制作出坦克、汽車等物品。
教育應該為幼兒提供有利于幼兒認知水平提高、身心健康的,貼近生活、適應樂趣的,可供幼兒自由選擇的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能夠自由發(fā)揮。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應該看到美術活動中存在問題,要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讓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大膽表現(xiàn)自己。[5]美術區(qū)域可以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自己的潛能。例如,教師在為幼兒提供繪畫工具之后,還可以提供石頭、蛋殼、棉絮、紙、木棒、水果網(wǎng)、泡沫等,作為他們自主選擇的材料。讓幼兒可以使用器官來探索材料的性質,使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作,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園可以積極利用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活動,共同收集安全無污染的廢舊物品,開展“變廢為寶親子制作”“自創(chuàng)體育器材”“創(chuàng)意畫像”等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和家長把飲料瓶、牛奶瓶、紙杯、雜志變成了有趣的玩具和漂亮的作品,幼兒在活動中既可以學習到環(huán)保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還可以提升創(chuàng)作思維,增進親子情感。
運用生活化的材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解美術,培養(yǎng)美術興趣,因此,教師對生活化材料的應用探索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