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虧,張 琳,2
(1.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2.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作風、風尚,是傳統(tǒng)習俗、生活作風、精神風貌、道德情操和價值觀念在家庭倫理和家庭德行中的集中體現(xiàn)。家風以社會傳統(tǒng)習俗、道德規(guī)范、價值觀念為基礎,通過家族的家規(guī)、家訓或者家庭父母或祖輩的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得以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的培育和傳承對于教化和規(guī)范人們行為有著重要作用。優(yōu)良家風傳承對于我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家庭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以及國家治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就家庭、家教、家風的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了家風及其建設問題。認真梳理、理解、總結這些重要論述,有利于我們科學把握和領會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的深刻內涵,有利于我們涵養(yǎng)優(yōu)良家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治國之道,實由家治也。”(張九齡)正因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注重家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4年習近平在蘭考考察,會見了焦裕祿的5個子女。習總書記就其好家風給予了肯定,并特別指出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要重點學習。焦裕祿的女兒焦守云表示他們會繼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保持傳承下去。
2015年習近平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指出,“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边@是歷屆領導人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第一次強調家風的講話,它指明了家庭和家風建設作為重要載體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地氣”的積極作用。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剖析了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的原因,專門指出了家風問題,接連引用了三句古訓“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1]加以為佐證。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家風建設提到制度高度,提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對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要教育和管理好。
2016年習近平贊揚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溫暖了人心,詮釋了文明,傳播了正能量,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稱贊他們“都是好樣的!”再次提出了“三個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思想。
家風熏陶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養(yǎng)成的“第一??圩印保彩敲耧L、世風和黨風、政風的源頭。[2]從家風建設來探索家風和黨風、政風關系是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中的重要內容。
2016年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以來,習近平多次指出領導干部要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注重家風建設的重要作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習近平又重申了家庭建設是社會建設“重要基點”的觀點,強調了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家庭、家風建設的重要作用。他引用《禮記·大學》中的“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來告誡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因為領導干部的家風,既關系到自己的家庭,又關系到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要為全社會做表率,要嚴格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避免做出見利忘義、貪贓枉法、不道德的事情。注重傳承和培育優(yōu)秀家風是培育和弘揚黨政機關干部清廉家風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習近平還特別注重從制度上筑起領導干部防止家風不正的“擋風墻”。在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指導下,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干部家風建設的制度規(guī)定。2015年2月審議通過《上海市開展進一步規(guī)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jīng)商辦企業(yè)管理工作的意見》,將其作為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的一個實際步驟對涉及領導干部經(jīng)濟問題的家庭家風情況進行定期檢查。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首次將“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guī)范的重要內容,規(guī)定中央政治局委員要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加強教育和約束,帶頭樹立良好家風。2016年實施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是面向全體黨員的規(guī)范全黨廉潔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礎性法規(guī),正面倡導黨員領導干部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蛾P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明確規(guī)定,領導干部、干部家屬親友禁止利用、插手職權或影響力謀特殊。
領導干部的家風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領導干部作風的表現(xiàn)。注重黨員干部在家風建設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也是習近平家風思想的重要內涵。習近平強調將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發(fā)揮優(yōu)秀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用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推動社會風氣的好轉。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黨風清、政風廉。
習近平特別倡導學習和弘揚老一輩革命家和模范黨員干部的優(yōu)良家風。2016年1月,習近平在中紀委十八屆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做出了榜樣。焦裕祿因兒子看了一場“白戲”,起草《干部十不準》,規(guī)定了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習近平對“看白戲”的故事印象深刻,他號召全體黨員“重點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他認為焦裕祿“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黨員干部必須學習的重要內容。[3]
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及,領導干部的家風是他們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為此,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鐵還需自身硬”。習近平特別有針對性地指出,“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表現(xiàn)在基層,根子在上層,上面害病,下面吃藥”,[4]378“各級黨委(黨組)要重視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把它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檢查有關情況?!保?]
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尤其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6],這是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特別強調的。
我們的民族重視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習近平指出,要重振家風,強調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作為重要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2019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強調了家庭幸福和國家繁榮的關系,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保?]優(yōu)良家風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是中華民族內在道德文化的體現(xiàn)。良好的家風文化是一種“德”的力量,對社會而言,它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德”與“大德”的重要思想源泉。通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優(yōu)良家風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我們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貫徹落實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
習近平強調,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時應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經(jīng)過科學的揚棄,在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中正確取舍。
中國傳統(tǒng)家風文化包含了平等、愛國、誠信、勤儉、仁愛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方面,但也存在不少糟粕,比如片面倡導尊卑的等級觀念、灌輸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宣傳因果報應的封建迷信、歧視婦女、重仕農(nóng)輕工商、采用棍棒體罰的教育方式等。因此,在利用傳統(tǒng)家訓文化的過程中,要堅持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的原則,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凝練出富有正能量的家庭價值觀。例如,被尊為“治家之經(jīng)”的朱柏廬《治家格言》,雖僅有五百多字,但內容卻十分豐富,它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講了許多為人處世、治家修身之道,幾乎涵蓋了持家、慈孝、睦親、修身、處世、勵志、勉學、婚戀、為政、養(yǎng)生等各方面,其中有關勤儉持家、誠實待人、和睦鄰里,反對見利忘義、諂媚富貴等觀點,今天仍可供借鑒。[8]4在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挖掘和提煉這些治家教子良言的道德精華和價值取向,使之為家庭家風等社會主義家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傳統(tǒng)家訓文化具有歷史局限性,個別內容甚至可能會與當今社會發(fā)展以及社會主義家庭家風建設相抵牾,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時代新要求合理揚棄,創(chuàng)新其中積極正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像《顏氏家訓》《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了凡四訓》等,主要內容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敬長輩、忠君愛國、仁民愛物的思想觀念,但也包含了一些封建專制、愚忠愚孝等價值觀念,與當代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價值理念大相徑庭。在利用傳統(tǒng)家風文化進行家風建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依據(jù)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加以分析,對傳統(tǒng)家訓教化中的家庭和社會價值觀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培育出根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訓文化、符合中國實際、體現(xiàn)當今時代道德訴求和價值愿景的社會主義新型家文化。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使得家庭結構、家庭職能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家長忽視了家庭對孩子教育的作用,過度依賴學校、社會教育。除此之外,因工作性質的原因,一些家長對孩子關注過少,還有很多家長因在外地工作而把孩子留給祖輩。“孟母三遷”的故事充分說明了家庭環(huán)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潛移默化作用。《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保?]8家長作為子女的第一任甚至是終身教師需要身體力行,在提升自身文化道德素養(yǎng)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培育優(yōu)良家風,給子女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熏陶。
榜樣對少年兒童的言行發(fā)展、思想成熟、行為的社會化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培育優(yōu)良家風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家風建設中要注重選取本家族的杰出代表或者優(yōu)秀人物,為孩子樹立榜樣。他們身上擁有的美好品質,往往體現(xiàn)了家庭和社會倡導的核心價值取向??捎H、可敬、可信、可學的特點也使未成年人可以從家庭、家族的典范人物身上學習到優(yōu)良品德和美好行為,促使他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給未成年人以勵志進取的精神力量和積極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優(yōu)良家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易植根于他們心中。
家庭、學校、社會、媒體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將社會主義優(yōu)良家風培育作為重要內容,形成“四位一體”的工作合力,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家風建設中,首先是家長、學校應樹立以優(yōu)秀家風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共同努力挖掘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文化資源。培育優(yōu)秀家庭家風文化,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增進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學校應根據(jù)兒童品德發(fā)展的特點,要求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誦讀優(yōu)秀家訓家風讀物,為優(yōu)秀家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2017年,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利用優(yōu)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教育部門應組織編寫和傳播以反映社會主義主流價值導向的家訓家風文化讀物,引導國民教育不同階段的受教育者共同營造時代家風。黨和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宣傳活動,讓優(yōu)秀家風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農(nóng)村,融入精神文明、家庭文明建設各項創(chuàng)建活動之中。
在家風建設中,媒體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要注重發(fā)揮社會媒介、新聞媒體主陣地的作用,著重打造一批具有時代氣息、能夠傳播社會主義家文化的節(jié)目和網(wǎng)站,加強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的輿論引導。譬如,媒體可以就傳統(tǒng)家訓文化傳承,開設“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家訓文化”等節(jié)目、欄目,力求通過對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家訓文化進行通俗易懂的闡釋,充分挖掘其時代內涵和實踐借鑒價值,為社會主義家風建設提供豐富資源,也為打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軌的家庭文明建設、校風校訓建設、行風行規(guī)建設提供重要參照。
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科學把握和貫徹,是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文化的重要任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等共同努力,凝成合力,抓實抓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