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票據法上承認了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制度,這意味著從法律上來說,善意受讓人在票據債務鏈條關系中的合法地位已經得到確立,不論在維系票據的交易安全還是正常流通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權利要件;善意取得法律效力
一、現(xiàn)實案例和提出問題
(一)案例介紹
原告杰廷公司與天音公司存在業(yè)務關系,天音公司在2015年8月12日背書一張銀行承兌匯票給杰廷公司,杰廷公司的業(yè)務員李海從天音公司處收取該匯票交給杰廷公司并在背書人處加蓋了財務章及法定代表人印章。2015年8月12、13日李海以該匯票有問題為由沒有交回公司。后李海于2015年10月中旬離職,并稱涉案匯票在辦公室遺失。杰廷公司于2015年11月向原審法院申請進行公示催告,由于被告鈺豐公司在法律規(guī)定期限內申報了權利,原審法院于2016年4月11日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并作出裁判書。
現(xiàn)鈺豐公司持有該票據,顯示匯票出票人為深圳康佳通訊科技有限公司,收款人為天音公司,承兌行為中國銀行,付款行為中國銀行深圳福田支行營業(yè)部,匯票經過多個背書人進行轉讓,最終由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寧支行進行委托收款,因杰廷公司申請公示催告,2016年1月14日付款行拒絕付款,各背書人逐手退票至被告鈺豐公司。
被告鈺豐公司稱2015年8月18日向李海支付了54481元,從李海處取得涉案匯票。鈺豐公司提交了其從李海處取得的《委托收款證明》、《終止業(yè)務合作賠償協(xié)議承諾書》、《業(yè)務合作合同書》,并稱在取得涉案匯票時李海向其出示過《委托收款證明》。原告杰廷公司稱上述材料系李海盜用公章偽造杰廷公司法定代表人簽名制作,明確表示對公章真實性不予申請鑒定,但申請對法定代表人簽名真實性進行鑒定。
(二)提出問題
從本案查明的事實看,鈺豐公司系從案外人李海處取得涉案匯票,故本案的爭議焦點為鈺豐公司能否合法有效的取得涉案匯票。鈺豐公司能否合法有效的取得涉案匯票在于其是否為善意第三人,若其為善意第三人,并符合善意取得要件,那么鈺豐公司就能依法取得涉案匯票的權利。
二、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要件
上述案例中,鈺豐公司要想構成票據法中的善意取得,必須具備善意取得的全部要件。
(一)取得票據必須用票據法所規(guī)定的轉讓方法
在我國,適用善意取得制度轉讓匯票,本票和記名式支票的方式必須是完全背書。但是,對于不記名支票的善意取得來說,背書方式和單純交付方式均可采用。同時,票據法規(guī)定,如果受讓人通過繼承,公司合并或普通債權轉讓等方式獲得票據,則不能發(fā)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本案中,原告杰廷公司持有的合法有效的涉案匯票,已進行了背書轉讓簽章,但未進行被背書人的填寫,屬于空白背書轉讓。從我國票據法的規(guī)定來看,匯票必須以完全背書的方式轉讓。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49條對此作出了不同規(guī)定,背書人在沒有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的情況下將票據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只要在該票據中背書自己的名稱即依法取得了票據權利。鈺豐公司在合法取得已經轉讓簽章的空白背書后,只要將自己的名稱記載上去就可以依法取得票據權利。
(二)必須從無處分權人處取得票據
對于這一要件的理解來說我們通常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票據權利善意取得的必要前提是原票據權利人的失票。我們通常所說“失票”即票據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流轉并不存在票據基礎關系,是一種非正常的轉移。關于何種情形屬于我們此處說的“失票”,我們可以從我國《票據法》的規(guī)定來分析。根據我國《票據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因受欺詐、脅迫、盜竊而致票據的轉移的情形就是我們所說的“失票”。但是,該法條并不完備,對于拾得票據的情況沒有規(guī)定。實務中票據的意外丟失而被他人拾得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失票”情形。總之,我們此處所講的失票是一種相對失票,即票據是被他人占有而非滅失。票據原持有人在上述幾種情況下失票后,不法持有人無權處分該票據。但是我們?yōu)榱舜_保票據的流通性,維系票據交易的安全,給第三人設定了善意取得的權利。另一方面,我們這里講的“無權利人”不涉及間接前手對票據享有權利的問題,僅限于直接前手。只要該受讓人的直接前手擁有對票據的處分權,受讓人就享有該票據的權利,與受讓人是否知道其間接前手的無權處分情況沒有任何關系。
該案中,匯票背書記載的信息均是杰廷公司,李海作為該公司的前員工已經喪失了對該匯票的合法處分權。雖然李海出示《委托收款證明》、《終止業(yè)務合作賠償協(xié)議承諾書》、《業(yè)務合作合同書》等材料,主張自己擁有該匯票的合法權利,對此杰廷公司提出異議,但是這和鈺豐公司取得票據的行為并無關系。因匯票上背書的是杰廷公司而非李海, 則李海是該匯票的無權處分人。
(三)受讓人受讓時不能有惡意或重大過失
在轉讓票據時,如果受讓人明知讓與人是無權利人,但受讓人仍受讓該票據,即謂“惡意” ;同時我們一般將受讓人沒有盡到注意義務的情況稱為“重大過失”。通常,只有以受讓票據時為準,我們才能確認持票人存在嚴重的惡意過失。如果受讓人在受讓時是善意的,即使其在受讓后發(fā)現(xiàn)轉讓人是無權轉讓,此時受讓人依然享有票據權利,該受讓人即我們所講的善意受讓人。總的來說,只要在票據轉讓中沒有惡意或者重大過失就能滿足善意取得中所說的“善意”。關于善意的判斷我們主要從下面幾個角度來分析。首先,就時間而言,不能以事后發(fā)生的時間為標準,必須根據受讓票據時的情況來判斷。其次,這里的善意必須以法律為根據,結合交易一般慣例以及雙方當事人的情況來確定。再次是善意推定原則,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受讓人可以在不用證明自己善意的情況下直接推定為善意,此時需要主張惡意的債務人或請求返還票據人負舉證責任,證明受讓人具有惡意或者重大過失。
該案中,李海在出讓匯票時曾向鈺豐公司出示《委托收款證明》,鈺豐公司有理由相信李海對該匯票有處分權。鈺豐公司在主觀方面并無惡意,并且盡到了自己的注意義務,不存在重大過失。該種未有證據顯示鈺豐公司系以欺詐、偷盜或脅迫等手段或明知存在上述情形而惡意取得票據的,鈺豐公司合法取得涉案匯票并享有票據權利。
(四)已付出合理的(相當?shù)模?對價
合同法中規(guī)定,雙方須在交易中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如果給付的對價在事實上無法成立或者缺少對價,則雙方無法成為正當持票人。這也是我們所說的票據法的對價要件,該要件一般規(guī)定在英美票據法中。例如《英國票據法》第27條規(guī)定,“凡票據法的對價已在以前任何時候給付的,對于承兌人和付對價以前已成為票據當事人的人而言該票據的持票人,就被認為是對價持票人,對價不足或對價不相當并不影響一個人的票據權利?!薄睹绹y(tǒng)一商法典》第 3- 303 條中也有相關規(guī)定。 由于該要件大多規(guī)定在英美法國家的票據法中,所以大陸法國家的票據法中一般難尋其跡,但我國票據法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票據法除外。我國票據法中明確規(guī)定,取得票據時須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臺灣地區(qū)票據法亦有此規(guī)定。相反,我國票據法也規(guī)定,依法無償取得票據的情況如稅收、繼承、贈與等不受給付對價限制。但是,該票據權利不得優(yōu)于其前手的權利。換句話說, 即使取得人從無從分權人手中取得票據時是善意的,但是只要沒有付出合理的或相當?shù)膶r就也不得適用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
該案中,鈺豐公司向李海支付了54481元,從李海處取得涉案匯票。這種支付行為就是我們此處所說的合理對價。按照我國票據法上的規(guī)定來說,鈺豐公司取得形式上完整的票據, 且在取得時完全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當然可以主張善意取得, 并依票據文義行使權利。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力
(一)善意取得人原始取得票據權利,并不繼受票據讓與人的權利瑕疵。但是這種票據原始取得的效力, 并非全部遮斷票據債務人抗辯權, 票據債務人可以基于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抗辯事由來對抗善意取得者 。也有人覺得一旦將善意取得當做原始取得,就說明除出票人外,善意受讓人之前的每一個票據前手都不需要對善意受讓人及其后的票據受讓人承擔保證付款責任。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是卻有違票據法規(guī)定善意取得制度的初衷,使善意受讓人及其后受讓人無法得到有力保護。我覺得第一種善意取得人原始取得票據權利的觀點更加合理。票據的無因性要求票據持有人在轉讓票據時無需證明取得票據的原因,只需要持有票據即可。我國票據法明確規(guī)定,票據的債務人不能以其與出票人或者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我們通常所講對持票人權利人資格的當然推定即指該規(guī)則。票據的無因性不僅有利于票據的流通,也是善意取得這一制度設定的主要目的。
(二)原權利人票據權利的喪失。善意取得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是為了保證票據流通、交易的安全性,但是這樣的設定雖然可以保護善意的受讓人,但卻是以犧牲真實權利人的利益為基礎的。為了彌補真實權利人的損失,各國的票據法中都規(guī)定了對失票人的救濟制度。德國、瑞士、日本等國的票據法中均規(guī)定了公示催告制度;英國票據法和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則用失票訴訟制度對失票人進行救濟;我國票據法第15條規(guī)定: “票據喪失,失票人可以及時通知票據的付款人掛失止付……。失票人應當在通知掛失止付后3日內,也可以票據喪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此可知,在我國若想進行失票救濟有三種途徑,即掛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訴訟。在不知票據下落的情況下,可以用掛失支付和公示催告程序。由于使用掛失止付程序必須進行公示催告,否則掛失支付就失效,所以公示催告是這兩種救濟途徑的重中之重。
(三)只要善意取得人依法取得的票據,票據上設定的一切從屬權利都消失。由于我們此處所講的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不是基于原票據權利人的意思表示進行受讓,而是從無權處分人手中受讓。因此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性質上來看屬于原始取得。這就意味著原質權人無法享有票據質權,更不能以質權對抗善意持票人,因為原票據上設定的質權等從屬權利已經自善意取得第三人取得票據之時起即歸于消滅。
四、結語
我國民法中也有善意取得制度,根據法律和司法實踐,該制度對于贓物、所有人不明的隱藏物、埋藏物、飄流物、遺失物或者失散的飼養(yǎng)動物不適用。但是,票據善意取得制度中并無此類規(guī)定。如《日內瓦統(tǒng)一匯票本票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匯票如喪失所有后,無論該票之持有人,以何法取得……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和票據法上的的善意取得制度之差異由此可見。根據這樣的規(guī)定,即使持有人取得的票據是被盜賣或遺失,只要背書的形式連續(xù),持票人的權利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即票據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不受從原權利人處脫離占有原因的影響。 ?由此也可以看出票據法的規(guī)定比民法更進一步了。
參考文獻:
[1]金小紅.淺論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J】.經營管理者.2011(02)
[2]呂來明.票據權利善意取得的適用【J】.法學研究.1998(05)
[3]阮昊.英美票據法抗辯制度及其借鑒【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9)
作者簡介:
蘇苗,(1985-),女,漢族 ,籍貫:西安市,現(xiàn)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2017級民商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