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里
技工院校的生源質量受傳統(tǒng)思想和教育體制等諸多方面影響,一直都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缺乏學習興趣,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期,認知尚不完善,思想感情較為沖動,克制能力較差,逆反心理較強,技校學生難管理已是不爭的事實。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最小單元,是落實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石,可以說學校教育與管理的成敗往往取決于班級教育與管理的優(yōu)劣,而一個班級的管理是否成功,首要的就是這個班級的制度建設。正所謂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好,而不好的制度也可以讓好人變壞,可見制度對人的影響是多么巨大。
一、班級服務令的產(chǎn)生背景
班級服務令設想來源于香港的社會服務令制度,珠三角地區(qū)的孩子受港澳文化的影響很大,常常在影視作品或是新聞報道聽到“社會服務令”這個詞。例如深受學生喜愛的香港明星謝霆鋒就曾因妨礙司法公正,被法院判罰社會服務令。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社會服務令是一種刑罰,為替代監(jiān)禁的一項判刑選擇,既有懲罰的成分,也有使違法者改過自新的作用,具有補償社會的功能。違法者因為需要履行社會服務,導致其活動會受到限制,也剝奪了部分自由時間,因此構成了懲罰。在進行社會服務的過程,違法者可以學習到循規(guī)守法的重要性,從而改過自新。從其實施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社會服務令不是單一的懲罰,而更注重教育,通過服務的形式讓違法者得到社會的教育、自我的教育、懲罰的教育。
在技工院校的班級管理中,我們可以通過制定班級服務令制度,讓違紀的學生參與規(guī)定時長的志愿服務工作,以服務代罰,達到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二、班級服務令的實施方式與組織架構
社會服務令是一種刑罰,其背后是森嚴的法律制度及龐大的國家機器作為保障的,班級服務令要想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作用,必然也需要強大的動力與保障。因此班級服務令在進行制度設計時,不能只是班主任的一言堂,更不能充當法官的角色,而是要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
首先要充分發(fā)揮班團委的決策作用,在制度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全體的班團干部參與進來,共同商議,并明確哪些違紀行為需要班級服務令,服務的形式如何設置才能讓大家接受,服務的時間多長為宜等,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或是QC小組的方式,使制度設計更具有群眾基礎,從而具有可操作性和穩(wěn)定性,適合本班級的實際情況。同時不要滿足于幾條文字性公約的制訂和強硬性規(guī)定的實施,還要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和精心設計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制訂制度的原因和意義,把班級服務令轉化為學生的一種觀念和形態(tài)存在。
其次是解決違紀學生的意愿問題,在各個學校的管理中,無一例外都會對各班級進行考核評比,各種評優(yōu)評先都會與這個考核結果掛鉤,因而也常常使一些班主任簡單地將班級教育和管理處理成班務工作,機械執(zhí)行學校的制度,對學生的處罰簡單粗暴,只看到短期的收益,而忽視了現(xiàn)階段青年學生的特點,導致有些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比較緊張,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班級服務令是對違紀學生的一種懲戒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的手段,更是學生一段成長的經(jīng)歷。通過社會服務工作可以讓違紀的學生了解到自己的行為給班級榮譽所帶來的損害,讓其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補償班級。
再次是要不斷拓寬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有些班主任面對違紀的學生,最常選擇罰學生做值日或是罰站、寫檢討、抄寫課文等,這些懲罰的手段短期內有效,但對班級長久的穩(wěn)定與學生個人成長來說是不利的,例如懲罰學生值日,值日工作本應是每個學生應盡的義務,卻變成了處罰學生的方式,既不能收到懲戒學生的效果,反而會使其他不用值日的學生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不利于班級的團結和正能量的形成。值日衛(wèi)生制度本就應是全體學生共同承擔的班級責任,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與歸屬感,一旦變成懲罰某個學生的工具,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班級服務令作為一種補償性的懲罰手段,應體現(xiàn)在對班集體的榮譽補償,對群體的損失補償,比如清潔校園公共衛(wèi)生、學生交通協(xié)管員、飯?zhí)玫闹等丈冗@些在校園或社會中需公共服務的勞動崗位,既能體現(xiàn)對不當行為的懲罰,又能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服務師生的效果。
最后還要讓班級服務令制度化、儀式化、程序化,由主要的班團委干部組成“小法庭”,并輪流擔任“小法庭”的審判員,其他的班委成員可以組成“公訴人”,當班級出現(xiàn)較大違紀的事件時,當事學生就會被“小法庭”傳喚成為“被告”,開庭后公訴人把事情的經(jīng)過向法庭陳述,突出事件對班級所造成的影響,比如使得班級考核被扣分、榮譽受損等,為了更有說服力,公訴人還會搜集很多的“證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訴求,同時也給予“被告人”給自己辯論、解釋的機會;還可以請其他學生來擔任自己的辯護人,總之一場唇槍舌劍的法庭辯論大戲就這樣上演了。以往每當班級發(fā)生較嚴重的違紀事件時,總是需要組織主題班會進行全員教育,學生們早已厭倦了這種單一的說教,“小法庭”的形式讓主題班會課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也能讓全體學生都聚焦該事件對班級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容易讓學生愿意接受處罰。最后審判員會對被告進行宣判,也就是發(fā)出《班級服務令》的判決書,視情節(jié)的嚴重,決定志愿服務時間的長短,同時為讓服務令的過程受控,還要在“小法庭”中指定一名同學作為執(zhí)行監(jiān)督人,一起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去,督促受罰人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服務工作。在每周的班級小結中,受罰人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務工作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執(zhí)行監(jiān)督人也要就該同學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總結匯報。這樣班級服務令形成良性的閉環(huán),不易流于形式半途而廢。
三、班級服務令的管理實踐
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所帶的班級基本上都是全男生的班級,其管理的難度不言而喻,首次推行班級服務令,源于班上的三個同學在宿舍賭博的事件,按照學校規(guī)定是要進行紀律處分的,但筆者并沒這樣做,因為紀律處分并不能真正剎住班級的不正之風,對當事的學生只是短期有震懾力,筆者選擇了讓這三個學生去做一個學期的交通文明崗的志愿者,因為學校在市區(qū),交通路況復雜,每當周五放學,為了保障學生出行安全,學校都會安排一些老師在主要的路口指揮交通,這幾個學生的到來正好也可以緩解老師們人手不足的囧況。剛開始這幾個同學還是比較抗拒的,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也不敢管理。于是,筆者從學校志愿者協(xié)會借來了幾套志愿者服裝,讓他們穿上后與老師站一起指揮交通,努力做通這幾個學生的思想工作,也對他們的工作提出幫助意見,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在服務同學、服務學校、服務社會,主動地去適應了這份工作。
除了要完成志愿服務工作外,受罰的學生還要在每周的值周總結中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服務工作,比如制止一些亂穿馬路或邊走路邊玩手機、亂扔垃圾、沖紅燈等不文明的行為,而這些不良的行為就是他們以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通過這樣的機會既是在糾正其他同學的不恰當行為,也讓他們在服務中反思自己的行為,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教育,對其他學生同樣能起到教育作用。在班級服務令實施第一學期就有十幾個學生被罰了班級服務令,除了交通文明崗外,還有公共衛(wèi)生區(qū)的清潔服務、飯?zhí)梦拿鲘?、公共設施設備維護、教室6S整理等,很多同學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接受,到樂于奉獻,這個過程就是這些學生成長成熟的標志。還有的學生在做完班級服務令后主動地加入學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將志愿服務進行到底。班級服務令,使得班級管理工作變得輕松起來,也更加有成效。班級服務令既能對違紀學生起到懲罰性的作用,完成班級服務令必須犧牲自己的一些休息娛樂時間,付出勞動和接受全體同學的監(jiān)督,同時更重要的是給了這些學生一次改過的機會,一個向善的機會。
四、班主任在班級服務令制度中的定位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最高管理者,也是所有管理活動的組織者。要讓班級服務令能有效地在班級中開展,班主任主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度的設計與決策,技工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單靠班團委干部無法完成制度的設計,需班主任與班團委干部共同的參與,更要發(fā)揮領導決策的地位,指導制度建設工作的開展;二是充分授權,培養(yǎng)班團委干部,以班級“小法庭”去推動制度的實施,實現(xiàn)班級的自治;三是做過程的監(jiān)督者,小法庭絕對不能成為打壓個別學生的武器,班主任指導小法庭開展工作,要保證程序的正確性及班級正確的輿論導向;四是制度既要能起強制作用,又能發(fā)揮激勵規(guī)范作用,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養(yǎng)成遵規(guī)守紀的自覺性。
我們常說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并濟、獎懲分明的,再小的集體也有自己的制度與管理方式和文化。在技工院校的學生管理中,難就難在“懲”的制度建設,班級服務令的探索與嘗試,讓班主任的手中多了一根大棒,成為班級制度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服務令的運用有助于實現(xiàn)刑罰執(zhí)行效益的最大化,降低社會的司法成本,同樣的道理,班級服務令的產(chǎn)生,也使班級的管理更有人情味,將處分與處理分離,回歸教育的實質,為學生的成長和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