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少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積極關注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再單純從掌握一門職業(yè)技術的角度來思考,而是更加全面地從終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強調學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如何在中等職業(yè)學校中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選取研究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徹“以預防和發(fā)展為主,以干預和咨詢?yōu)橹亍钡目傮w發(fā)展思路,積極嘗試構建適合該校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
選取研究的中職學校多數(shù)學生除了學習成績較差外,思想道德素質尤其有待提高。特別是一些家長把自己在家難以管教和約束的子女送到學校來,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們的子女,這就是說,與其他類型的學校尤其是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工作所針對的情況更為復雜,所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所擔負的責任更為沉重。2019年9月對新入學的2019屆新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采用了學生心理健康測驗(MHT),實施問卷測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排除無效答卷122份,共有參與統(tǒng)計的測驗答卷833份。統(tǒng)計中男生489名,女生344名。各分量表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綜合各分量表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統(tǒng)計結果看出,依問題的檢出率排列,第一位是自責傾向,其次是身體癥狀和恐怖傾向,然后依次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沖動傾向、過敏傾向、孤獨傾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思想
該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南,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等10部門關于印發(fā)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廣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等10部門轉發(fā)關于印發(fā)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多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努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三、工作目標
倡導“積極心理、陽光心靈”的心理理念,讓每位教師的心理健康起來。堅持“育人先育心、教育從心開始”的育人方法,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和主要內容,全面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心育與德育的關系,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為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最終達到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跟進、全體受益的目的。
四、任務措施
(一)加強專兼職心育工作隊伍的建設
1.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培訓
通過廣泛宣傳、講座、學習研究等舉措,以促進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學會運用心理健康知識,以提升解決現(xiàn)實心理問題的技巧,在教育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及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為廣大學生搭建發(fā)展需求的平臺,為學校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校園心理氛圍,提升校風、學風。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
2.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學生的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師人際關系氛圍,使教師的心理保持在良好狀態(tài)。其次,要提高每位班主任的心理素養(yǎng),定期請心理專家來校進行講座與培訓,學校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經(jīng)常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班主任們不但具有較好的教學經(jīng)驗,更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好的心理素質是管理好班級的基礎,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角色優(yōu)勢,既要當好班級管理的“行政長官”,又要當好學生的心理導師。
3.加強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的培訓學習
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通過更多更好的培訓、交流和個人學習,加強與地區(qū)的各所學校心理教師互相聯(lián)系,努力提升業(yè)務能力,提高心育工作水平。
(二)分階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
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注意普及性與全員性的問題。要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就要建立以活動為載體的全方位的課程體系,根據(jù)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既從整體又從局部綜合建構心理健康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專業(yè)化為主,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發(fā)展性取向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強調全校教師全員參與,共同負責,充分發(fā)揮每個教師的作用,要求全校教師都應該具備明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機能,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來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具體在心理健康課堂上可以分階段從下面這幾個主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的培養(yǎng)、青春期與性教育、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感恩、責任感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不但要在中職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應在整個中職階段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
(三)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識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
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負責整個學校的相關事務,由德育副校長擔任中心主任,德育處主任、教務處主任等任副主任,專職心理教師負責抓具體工作。各班設心理健康委員干部一職,明確其職責。
完善心理咨詢室。作為個別心理咨詢的專門場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關系到個別輔導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詢環(huán)境能使來訪的學生降低焦慮,消除疑慮,愉悅情緒,達到更好的交流與溝通。
2.制定具體明確的心理咨詢服務制度
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應有明確具體的心理咨詢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詢室工作守則、心理咨詢室來訪者須知等。心理輔導中心訂立具體的服務時間,秉承在平等、尊重、保密的原則下,熱情、真誠地為學生服務的宗旨,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幫助。
3.做好其他心育咨詢工作
辦好心理咨詢信箱、網(wǎng)絡咨詢服務、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等服務工作,使那些不愿和輔導老師見面的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尋求幫助。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助于輔導教師、班主任、學校及時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在新生入學時開始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跟蹤學生心理變化,及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尤其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必須特別關注,定期跟蹤,及時教育,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5.開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
開展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學生領袖訓練營、團隊輔導、戶外拓展活動、《說出心中的故事》現(xiàn)場訪談節(jié)目、心理測量、心理電影、心理講座、心理健康專欄等一系列活動,更好地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質。進一步促進同學間、師生間的了解、交流與溝通,增進團隊合作意識,構建和諧校園。
6.心理健康小報
根據(jù)學校實際及學生問題的現(xiàn)狀,結合心理學知識,辦好心理健康小報《心靈導航》,引導學生擺脫心理困惑。
(四)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
提出“四全”理念,即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跟進、全體受益。
(五)增強科研意識,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動
盡量多搞科研活動,通過科研活動,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一個高的層次。多設立省的實驗課題,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及上級督導部門領導來校做報告、講座、培訓,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優(yōu)質資源指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水平與技能。
(六)做好學生家庭心理教育的指導工作
開通學校與家長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形成合力,以提高心育工作的成效。如: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教育的策略、方法;加強對有心理問題的個別學生家長的交流與溝通;接待學生家長面對面的心理咨詢及電話咨詢等。
(七)制訂學生心理危機應激處置預案
制訂學生心理危機應激處置預案,做好由心理問題引起的惡性事件發(fā)生的預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應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建設,建立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學校心理教育制度化、常態(tài)化,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做到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盡快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以此推進學校的進步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