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麗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被喻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是,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聞寫色變”,寫作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酷刑。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降低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感,關鍵是要尋求一種有效而又低難度的寫作訓練方法,讓學生在訓練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鑒于此,我覺得片段寫作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水平。
片段寫作,從篇幅上說,短至只言片語,長至幾個段落;從內容上看,素材廣泛,可以是美景中的一角,可以是事物的某一特征,也可以是人物的某一部位,或者事物變化的一剎那。它不講究精致的開頭與結尾,可以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內容要具體明了,條理要清楚。
片段好比是學生作文的一個個臺階,給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中架起了減緩坡度的階梯。如果學生能夠把片段寫好,連段成篇也就順理成章了。片段寫作訓練目標集中,用時少,見效快,而且方式靈活多樣,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多動筆、愛動筆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那么,片段寫作要如何進行呢?我想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意見。
一、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沒有觀察,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教育部明確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在寫作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常常由于沒有用心觀察,忽略了身邊的“美麗”。針對這一問題,我根據每單元的課文內容及單元作文要求,開展了一些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的寫作時,教材要求學生介紹一種物品。我讓學生選擇一種想要介紹的物品帶進課堂,讓他們調動感官,仔細并有序地觀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就這一物品的一個方面說一說,孩子們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說得有條有理。那么,由說到寫一個片段,便水到渠成了。
又比如在三年的科學課上,學生學習了觀察蝸牛等生物。那段時間,他們一心撲在學校的花壇里,到處尋找大自然中的小生物。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好好看看草叢中的蝸牛,仔細觀察蝸牛的一舉一動,并展開想象,再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在日記中,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寫到哪。有了仔細觀察的基礎,學生交上來的寫片段充滿童真童趣,和以前的無話可說、“下筆千斤”相比,截然不同。
二、仿寫續(xù)寫,“豐”習作素材庫
葉圣陶先生就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边@就意味著要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而隨文練筆選題角度小,內容精短,材料貼近生活,思維空間大,易于駕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隨文練筆中,讓學生結合范文仿寫,或者循著范文的情節(jié)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續(xù)寫,都不失為好辦法。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尋找精彩片段,取其精華,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或者受其啟發(fā),在原文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有些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余地,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窮人》,漁夫和桑娜雖然收養(yǎng)了西蒙的孩子,但未來這一大家子的生活能否熬過去,誰都不知道。這樣的結尾留有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于是,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合理想象,續(xù)寫故事,補全結尾。
三、明確目的,融片段入寫作整體
小學寫作訓練是一個整體,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片段,再到高年級篇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片段訓練,教會學生融合素材,寫簡單的記敘文。
比如,寫《歡樂的六一》,我首先要求學生寫環(huán)境布置,然后具體描寫一個節(jié)目,再寫一寫活動中人物的不同表情。最后提出要求,把這幾個片段合理地融合,使之成為一篇記敘文。我想,這種做法必將為高年級的寫作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片段寫作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篇幅的長短,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就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作為中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讓這條紐帶充分發(fā)揮作用,讓片段訓練為學生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