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珠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模式也比較固化,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沒有很大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就不會很好。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與新學的知識相聯(lián)系,讓學生以理論為支撐,培養(yǎng)自己閱讀文章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升路徑
語文在小學階段乃至學生的一生都有很大作用,所以學生一定要學好語文,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基礎。語文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價值觀,樹立自身的價值觀及人生觀。然而,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生硬給學生傳授知識,不能很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不會很好。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一、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一)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影響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教師生硬給學生傳授知識,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就不會對學習有很大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產生厭惡的心態(tài),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不會很好。
(二)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是教師歸置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為了提升成績就只閱讀與文章有關的問題,根本不會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時單純?yōu)榱苏掖鸢福膊粫钊肓私馕恼?,更談不上對文章有多大的研究興趣,也就不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缺乏對課堂內容的探究
教師以往的教學,通常都是從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只講授那些與考試有關的內容,學生的知識來源大多也是通過教師的填鴨式教學講授的內容,不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也就不會很好的理解知識。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
(一)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
學生在課前應該對教師要講授的知識提前進行預習,這樣學生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問題,等到教師上課的時候著重聽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還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如果在上課的時候也沒有聽懂教師講授的內容,可以在課下向教師請教或向其它同學請教,弄明白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預習就是為了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對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背景、情感以及這篇文章傳達出的主旨進行預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更好,學生還可以在預習中培養(yǎng)自己不斷探索的精神,為了以后更高層次的學術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天凈沙·秋思》的知識講授中,教師應該安排學生提前預習課文,首先讓學生先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其次學生應該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并且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好與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鳴。這首詩主要講述了飄零之凄、孤寂之愁、思想之切、旅途之苦,烘托了作者的羈旅愁思;最后,學生可以反復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二)設置問題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為學生安排適合他們的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最后一分鐘》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問學生這些問題:“文章四次提到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想像還有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的懷抱,此刻中國人的情感是什么?”“‘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閱讀這篇文章?”學生通過教師的這些問題可以很好的學習課文,然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活學活用
語文閱讀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淺顯閱讀階段,其次是深入閱讀階段,最后是升華閱讀階段。淺顯閱讀階段是指學生對文章進行瀏覽,教師在學生閱讀中提出一些與文章的情感、主旨方面有關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回答這些文章反饋出學習情況,教師再根據這些文章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教師設置的問題也不能很好地讓學生理解,那么教師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學生對學習沒有充足的積極性,也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深入閱讀階段是指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運用以往學習的知識理論去閱讀文章,從而在閱讀文章中鍛煉自己的思維。升華閱讀階段是指教師從學生的角度思考,不斷探索問題,讓學生的知識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學生也應該多從課外閱讀一些經典書籍,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知識講授中,學生首先淺顯閱讀文章,采用默讀的方式,一口氣念完整篇文章,了解文章傳達出來的意思;學生深入閱讀是指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共同體悟作者傳達的思想情感;升華閱讀是指學生了解魯迅創(chuàng)作整篇文章的原因及心情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其他文章。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時一定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為學生安排更優(yōu)質的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提前對文章進行預習,預習時注重標記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等教師上課的時候再著重聽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如果再有不懂的地方課下可以詢問老師和同學,達到徹底理解知識的狀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習壓力,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針對文章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向勇.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J].學周刊,2019(28):126
[2]楊文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19(24):32-33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中梁中學,甘肅 天水 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