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雨婧
20年前悉尼奧運會上,一位短發(fā)“假小子”力克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為中國跆拳道拿下第一枚奧運金牌,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20年后,她既是學生眼里的“陳老大”,也是北京體育大學團支部的骨干。她,就是陳中。
1995年,那是陳中第一次接觸跆拳道。在這之前,她在體校打了四年籃球?!爱敵跏裁炊疾欢詾轷倘谰拖袢岬篮退?,所以就被騙過來了”,陳中憶起開始訓練的那段魔鬼時光,一切歷歷在目。
那時中國跆拳道剛起步。來到競技體校的前三個月,沒有跆拳道服,沒有跆拳道墊子,甚至沒有場館。陳中被教練逼著不斷地跑步,光腳踢拳擊沙袋,受傷了就纏上繃帶繼續(xù)練。有一天她實在堅持不住了,就給媽媽打電話說不想練了,要回去。母親說:“別人都行,為什么你不可以?”沒有退路,陳中只能咬牙堅持。上天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她便奪得全國冠軍。
真正讓陳中認可自己,意識到跆拳道的重要性,是在2000年拿到奧運冠軍后。陳中說,練跆拳道前,她特別消極、沒有自信。接觸跆拳道后,從每次苦練中掙扎、奮斗出來,才感覺到自己原來是一個有很大潛力的人,可以做到更優(yōu)秀。這次奪冠更讓她看到身上的無限可能。“之前,我萬米跑都是倒數(shù),奪冠之后我能跑到前五名。當時我正處于巔峰期,不用出腳都能讓對手拐腳,這讓我越發(fā)自信,開始知道追求什么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陳中正在享受鮮花與掌聲,在一次訓練中右腿韌帶斷裂,被醫(yī)生宣布“死刑”。之后是打封閉,加大練習量,帶傷參加比賽。2002年亞運會上的失利,讓周圍人開始質(zhì)疑她的能力。
“亞運會拿第二后,我看到別人對我不信任,開始懷疑自己,想打退堂鼓。但教練和我的一番談話,讓我決定繼續(xù)堅持下去”。陳中的教練陳立人曾是散打運動員,他跟陳中講述了有一次自己在右手脫臼的情況下繼續(xù)與對手抗衡的經(jīng)歷。“他說,離2004年奧運會只有兩年,相信我還能再拿一次冠軍,這個傷是沒有問題的”。自此之后,陳中又開始苦練。
以前右腿的爆發(fā)力一直是陳中的優(yōu)勢,只要踢中對方必定得分?,F(xiàn)在,她不得不練左腿和拳擊。陳中笑瞇瞇地說:“因禍得福,這次受傷反而讓我鍛煉了左腿力量和拳法,成為一名全面型、技術(shù)完備的選手,因此蟬聯(lián)了2004年奧運冠軍?!?/p>
回想職業(yè)生涯中的眾多比賽,幾乎每場都記憶猶新。陳中說,自己并不是一個天賦型的選手,是團隊和機遇造就了她。每一場比賽,她都肩負著使命,都代表著國家。所以,無論輸贏,都是難忘的,“也許,職業(yè)生涯所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吧”。
2007年跆拳道世錦賽上,陳中戰(zhàn)勝韓國選手摘得金牌,實現(xiàn)世錦賽和奧運會的大滿貫。然而,巔峰的背后是膝關(guān)節(jié)嚴重耗損和身體進入疲憊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中止步1/4決賽,沒能實現(xiàn)奧運三連冠的夢想。
失利后,她低迷了一個星期,不愿出門見人。她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想起第一次拿全國冠軍后教練說的一句話:得意的時候要低下頭來做人,失意的時候要抬起頭來做人?!拔疫€年輕,未來有很多可能,我應(yīng)重新站立起來,用陽光的心態(tài)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2008年,她結(jié)了婚,2009年生孩子、退役,2010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學習,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國外一年的學習調(diào)研中,她意識到文化知識對運動員的重要性,了解到國外大學良好的體育氛圍,知道大學能給運動員帶來什么,也知道運動員需要什么樣的服務(wù),自己或許能夠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這時,陳中心里開始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2011年陳中回國,面臨職業(yè)生涯中最大的選擇,要么當專業(yè)隊教練,要么留校當團委老師。陳中說,她特別喜歡家的感覺,以后肯定要照顧小孩。留校當老師,既可以和學生在一起,也可以遵循自己的初衷,培養(yǎng)更多的全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
剛開始擔任學生會秘書長時,她不清楚學生會是干什么的,壓力很大,每天詢問學生會的情況。在學生干部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陳中逐漸把學生會管理得井井有條,也慢慢了解了團委的工作。
她發(fā)現(xiàn),雖然有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但自己也有長處。她說:“我可以帶領(lǐng)他們做一些更加國際化、更加前沿的體育賽事,讓他們更加了解運動員和體育項目。北京體育大學所有的科目都和體育息息相關(guān),做好這些工作,就要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干什么,怎樣才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幫助。我是大學生運動員,正好能彌補團委在這方面的缺陷?!?/p>
如今,陳中擔任北京體育大學團委書記。從共青團的建設(shè)到團員的思想引領(lǐng),再到管理各類學生組織和活動,她都是第一責任人。歲月的磨礪和經(jīng)驗的積累,讓陳中面對重大的賽事活動,游刃有余,有條不紊。
組織北京體育大學學子參與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表演,令陳中印象深刻。她是表演團隊的領(lǐng)隊,積極投身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組織和培訓工作。她是北京體育大學冬奧宣講團的主講人,組織志愿者前往北京的學校、公園、社區(qū),宣講冬奧文化知識,普及冬季運動項目。她還參與了錄制助力冬奧短片《激情冰雪》。這次活動中,大學生們吃苦耐勞、勇于擔當,改變了她對這一群體的印象,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有很多體會。
她還負責組織“新中國七十周年國慶匯演”的學生招募、選拔和訓練。談起北京體育大學代表的“青春萬歲”方陣,陳中嘴角止不住上揚。她說:“和學生在一起很開心,看到他們每一天的成長,完成每一項任務(wù)并有所收獲,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讓我感受頗深的是習主席的那句話,我們要做青年的好朋友,不做青年的官。學生和老師之間應(yīng)該相互學習,要讓他們愿意做好朋友,愿意交心?!?h3>成熟 從無夢到圓夢
從青年運動員到青年教師,從為國爭光到為國家培養(yǎng)體育人才,陳中覺得,她的人生正應(yīng)了習主席的那句話:新時代青年應(yīng)當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從一開始沒有夢想,到有了冠軍夢,再到下定決定留任老師,付出行動,直至成功。
陳中說,在運動員時期,天天從失敗里奮斗,從成功里跌入失敗,一路走來,積累了很多實戰(zhàn)經(jīng)驗。在團委工作后,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驗證了自己在運動生涯里的很多現(xiàn)象,非常有指導意義?!拔疫@樣做成功了,相信這對每個學生都是行得通的。只要他們勇于追趕自己的夢想,努力實踐,也一定會成功”。
陳中用這個道理教育孩子。孩子初學籃球,打得不好,同學也不愿意和他一塊玩。陳中給他多加了幾堂課。孩子變得強大起來,成了小伙伴們心中的隊長。從這件事中,她讓孩子知道,干什么事情必須下功夫,只有比別人付出得多,才有機會贏得成功。
如今,陳中褪去當初的桀驁不馴,在時光雕琢下越發(fā)沉穩(wěn)大氣。她平常沒有什么愛好,除了日常工作,其他時間都在陪伴孩子成長。由于之前的傷留下后遺癥,陳中很少接觸跆拳道了,但她希望孩子以后能走體育的道路,“體育改變了我,也希望能培養(yǎng)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讓他多點擔當,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