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香
“金水,銀水,不如母親的奶水?!睆V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劉喜紅喜歡說這句話。母乳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細胞和物質,能夠激發(fā)嬰幼兒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為嬰幼兒提供營養(yǎng)治療。
劉喜紅回憶,多年前,她在美國愛荷華州考察時發(fā)現:流動母乳車每到一個社區(qū),媽媽志愿者們便井然有序地拎著裝有乳汁的小桶出來,倒在一個統(tǒng)一的器皿里。這里的母乳庫運作流程就像血庫一樣成熟。
回國后,劉喜紅迫不及待地向所在醫(yī)院提出建立母乳庫。不同于國外母乳庫“無償捐贈、有償使用”,劉喜紅所建的母乳庫定位為“無償捐贈和無償使用”的純公益機構。
籌備階段,劉喜紅就碰到了不少難題。她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共有300多人參與,只有25.1%的人表示愿意捐奶,而愿意讓孩子吃別人奶的人更少,只有8%。劉喜紅并不甘心,她在醫(yī)院內部發(fā)動大家捐奶,卻無人回應。
劉喜紅帶著護士長去產科病房宣教,媽媽們一聽是來勸捐奶的,當下臉色就變了,“我孩子還不夠吃呢!” 沒有一次成功,同事和朋友勸劉喜紅算了,但是劉喜紅不愿意輕易放棄,依然決定掛牌成立廣州母乳庫。
母乳庫開張第一天,劉喜紅沒有迎來一位捐奶者,甚至連咨詢者都沒有。她與同事們到產科病房發(fā)放宣傳單,很多人當著她的面轉手將宣傳單扔進了垃圾桶!劉喜紅說:“當時的心情真的是‘凄凄慘慘戚戚!”
第二天,廣東電臺主持人徐靚出于好奇走進母乳庫了解情況?!澳溉檫€能救命?”徐靚問道?!爱斎?,母乳對很多早產兒來說,是救命的藥!”在劉喜紅的詳細解答下,剛生下寶寶的徐靚當即決定捐奶,成為“001號母乳捐獻者”。
在劉喜紅、徐靚的共同努力下,上門捐奶的媽媽多了起來,記者也來了不少,一下擠滿了狹小的母乳庫,“人多到門都推不開”。她們趁機籌建了“母乳愛”志愿服務隊,由劉喜紅擔任首席育兒專家,徐靚擔任隊長。
就在母乳庫成立一個星期后,醫(yī)院收治了10個月大的小江。他因腸道手術后傷口不能愈合導致腸瘺,體重由原來的9公斤銳減到5.5公斤,瘦得皮包骨頭。在被當地醫(yī)院委婉地判了“死刑”后,家人只能抱著他從鄉(xiāng)下來到廣州求醫(yī)。孩子進食困難,體質虛弱,唯一可以嘗試的就是母乳。
得知小江的病情后,劉喜紅呼吁愛心媽媽到醫(yī)院捐奶。那幾天,每天都有志愿者前來。為了提高小江的腸道免疫力,劉喜紅還去產科病房從一位生產6天的媽媽那里求得100毫升的初乳,“初乳的活性免疫物質非常多,等于給腸道上了一層保護膜?!卑雮€月后,小江體重增長1.65公斤,奇跡般恢復了健康!
近些年來捐奶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媽媽都給劉喜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比如,有先后捐奶11.36萬毫升的周小渝;有每周請假堅持捐奶的愛心媽媽小安;有利用每月出差廣州的機會捐奶的重慶媽媽林蘭;還有回國探親時專程捐奶的澳洲媽媽……劉喜紅十分感動:“這些媽媽詮釋了什么是人間大愛!”
母乳庫運行這幾年來,數百名病患兒通過母乳得到了康復。“大力推行母乳喂養(yǎng),傳遞更多愛心,幫助更多寶寶健康快樂成長!”這是劉喜紅的心愿。
為了保證母乳質量,母乳庫要求捐獻者的孩子年齡在10個月以下,捐獻者身體健康,營養(yǎng)狀況良好,喂養(yǎng)期間情緒樂觀,并提供相關的體檢報告、健康狀況證明?!耙枘蹋€要先自掏腰包排隊體檢!”劉喜紅覺得這有點“不近人情”,于是為捐奶媽媽們爭取到了“母乳庫捐乳志愿者病原學檢測一卡通”,拿著這張卡無需交錢,無需排隊,可以直接去抽血,抽完血之后,母乳中心會通知媽媽們檢查結果。
劉喜紅經常去醫(yī)院、社區(qū)開展“母乳喂養(yǎng)指導義診”,還在國內學術會議上做了很多講座,在學術雜志刊發(fā)相關文章,普及相關知識,推動更多新媽媽投入到母乳喂養(yǎng)之中。此外,她還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北美母乳庫協(xié)會和歐洲母乳庫協(xié)會年會,并成為國際母乳協(xié)會的成員,發(fā)出中國聲音。
讓劉喜紅驚喜的是,她對300多名捐奶媽媽進行回訪調查,發(fā)現超過90%的媽媽堅持母乳喂養(yǎng)到孩子1歲以上。而且,這些捐奶媽媽的孩子在1歲以內到醫(yī)院看病的不足1%,從側面印證了母乳的作用。
更讓劉喜紅欣慰的是,繼廣州建母乳庫之后,南京、上海等地也陸續(xù)成立了母乳庫,中國大陸的母乳庫迅速增至25家。
談及母乳庫的未來,劉喜紅用“任重而道遠”來形容,但她樂觀地表示,“整個母乳庫行業(yè)還是一顆種子,剛剛破土而出,尚未茁壯成長,大家可能都在等待契機,希望未來能建立我國自己的母乳庫標準和指南,希望母乳庫能像血庫和臍血庫一樣運營。”
編輯 王若宇
21846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