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江西省豐城市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科 豐城 331100)
精神分裂癥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人體大腦機能紊亂,導致患者出現(xiàn)認知、思維、行為等方面活動異常,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殘、自殺等危險行為[1]。在精神分裂癥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患者依從性較差的情況,影響治療進程。全面康復護理是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從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2]。背景音樂是一種與主觀意識及行為無關的媒介,通過音樂鑒賞間接改變患者主體意識行為,達到改變患者思想情緒的效果[3]。本研究探討全程康復護理聯(lián)合背景音樂在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干預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于我院治療的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80 例,依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及對照組40 例。觀察組年齡30~45 歲,平均(40.46±2.49)歲;病程5~10 年,平均(7.46±0.81)年;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4~6 次,平均(5.12±0.30)次。對照組年齡30~45 歲,平均(40.48±2.46)歲;病程5~10 年,平均(7.48±0.87)年;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3~7次,平均(5.14±0.28)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依據相關診斷標準確診[4];無其他精神疾??;無傳染性疾?。换颊呒凹覍倬栽负炇鹬橥鈺?。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具有強烈攻擊行為;合并嚴重外傷性疾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全程康復護理。(1)治療前護理?;颊呷朐簳r進行全面評估,護理人員同患者溝通時態(tài)度友好、和善,增進護患關系,與家屬交談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綜合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2)治療間護理。認知訓練:護理人員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包括指導患者進行詞匯鍛煉,如列舉同義詞、反義詞及詞組等;指導患者進行加減乘除數(shù)字運算,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強化,通過有效的訓練提升患者認知功能,并且給予患者精神或物質獎勵,增加患者參與的積極性。心理護理: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調節(jié)患者情緒,如角色扮演、實踐活動、游戲活動等方式,還可組織工療活動,如衛(wèi)生勞動、整理個人物品等,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在活動中獲得價值感與滿足感,活動時間控制在每天1.5 h,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適當調節(jié)。行為訓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良性行為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行為訓練,包括如廁、吃飯、穿衣等,并可進行體操及清點物品等訓練,期間引導患者將自身看待為正常人而非精神病患者。(3)治療后護理。治療后,患者各項指標檢測均恢復正常即可出院,出院后定期隨訪,掌握患者出院后康復情況,并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包括肢體運動、心理疏導等。連續(xù)護理8 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治療期間為患者播放背景音樂。(1)播放裝備:安裝MP-60 EVD播放器,控制器及麥克風均放置于護士站,病房走廊和活動室共4 個音箱,且均有獨立開關控制。(2)播放時間:每日分別于08:00~09:00、11:00~12:00、15:00~16:00、18:00~19:00,4 個時段播放音樂。(3)音樂素材:以舒緩、溫柔、陽光的曲目為主,所選音樂均在專業(yè)音樂處方中選取,節(jié)奏控制在每分鐘72 拍,頻率10~16 Hz,調節(jié)音量35~55 dB。連續(xù)護理8 周。
1.4 評價指標(1)護理前后采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OSIE)[5]評估患者社會功能,共30 個項目,每項0~4 分,歸納為6 個方面:社會能力、社會活動、個人習慣、激惹、遲鈍、癥狀。(2)心理狀態(tài):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6]對評估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共17 項,每項0~4 分,共68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狀況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NOSIE 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社會能力、社會活動、個人習慣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煩躁、遲鈍及癥狀評分較護理前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OSIE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NOSIE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HAMD 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HAMD 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MD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HAMD 評分比較(分,±s)
精神分裂癥主要是由于長期處于負面環(huán)境中或者精神壓力較大,造成患者出現(xiàn)精神系統(tǒng)活動異常,可導致生活能力下降及社會功能障礙[7]。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感知、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會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導致藥物治療不能達到理想療效[8]。
精神疾病科護理工作的開展相比其他科室較為困難,患者精神功能異常,情緒波動較大,且性格怪異,難以配合治療。全面康復護理是在治療前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增進護患關系;在治療期間,及時掌握患者心理動態(tài)及治療情況,協(xié)助醫(yī)師調整藥量,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及社會能力;治療后進行跟蹤回訪,了解患者病情狀況,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9]。而背景音樂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可直接作用于人體大腦的情緒中樞,雙向調節(jié)患者情緒;同時音樂可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物質,對調節(jié)患者左右大腦半球功能有促進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社會能力、社會愛好、個人習慣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煩躁、遲鈍及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全面康復護理聯(lián)合背景音樂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可提高患者社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習慣及激惹、遲鈍等癥狀;護理后,觀察組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全面康復護理聯(lián)合背景音樂可改善女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心理。綜上所述,全程康復護理聯(lián)合背景音樂可提高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心理,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