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是2015年1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在“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號召下出版的系列叢書,這套叢書在中國鋼琴藝術文化長河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詮釋了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藝術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文章從“回顧歷史”“把握當下”“展望未來”三個層面對該書的學術價值進行了深入探究,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再創(chuàng)當代中國民族藝術新輝煌。
【關? 鍵? 詞】“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中國鋼琴藝術;中國風格;民族藝術
【作者單位】夏雨,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28
本著回顧經(jīng)典,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發(fā)行了“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童道錦、蒲方編撰),共計5卷10冊(第一卷為獲獎作品集,第二卷為組曲與變奏曲集錦,第三卷為民族風韻作品集錦,第四卷為套曲作品集錦,第五卷為單章作品集錦),總結了中國鋼琴藝術在百年發(fā)展過程中的點滴與輝煌。與200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發(fā)行的同類題材著作《中國鋼琴作品選》(任音童、巢志玨編撰)不同的是,“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不僅由點及面地將中國鋼琴藝術史進行有機串聯(lián),還融合了跨學科編輯思維,將該叢書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傳播價值融為一體,給予廣大讀者全新的深度閱讀體驗。
作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踐行者,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發(fā)行的“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具有劃時代意義,它凝聚了大量老一輩創(chuàng)作家的心血,見證了中國鋼琴藝術從艱難誕生到曲折發(fā)展再到民族化探索的蛻變。華東師范大學的鄭艷教授認為,“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意義深刻的音樂巨作,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歷史長河中的雄偉豐碑。筆者認為,回顧歷史、把握當下、展望未來是“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出版的目的,該叢書闡釋了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藝術的由來,鼓勵吾輩接班人傳承匠心精神,鑄造文化風骨,為民族藝術的明天奮斗不息。
一、回顧歷史:“經(jīng)緯”結構下的中華民族文化征程之變遷
與同類出版讀物不同的是,“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采用了由點成線、由線及面的“經(jīng)緯”式編撰策略。首先,該叢書以體裁為“點”,連接成“緯線”,橫向?qū)⒅袊撉偎囆g的變奏曲、前奏曲、賦格、奏鳴曲等多種體裁進行排列對比,形成百花齊放的編輯格局。其次,該叢書利用時間順序?qū)⒉煌魳纷髌反?lián)成“經(jīng)線”,縱向?qū)⒅袊撉偎囆g的百年輝煌歷史真實再現(xiàn),收錄了大量老一輩鋼琴藝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如賀綠汀、劉雪庵、丁善德、馬思聰?shù)鹊淖髌?,并詳細列舉了當代影響力較大的鋼琴藝術家群體的相關資料?!敖?jīng)緯”結構下的“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以獨具匠心的編輯策略完整展示了我國鋼琴藝術的發(fā)展變遷過程。不同的“經(jīng)緯”線刻畫了不同的發(fā)展“面”,通過編撰,“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內(nèi)容題材多元化,作品風格迥異,彰顯了中國鋼琴藝術的多樣性,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百年征程中兼收并蓄、與時俱進的風采。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是一部恢弘的音樂巨著,其以由點成線、由線及面、“經(jīng)緯”交錯、縱橫捭闔的清晰脈絡詳細記錄了中華民族文化百年征程的變遷。從“經(jīng)線”來看,“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展現(xiàn)了百年來中國鋼琴藝術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理念、技法模式的演變過程,詳細溯源了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的軌跡,其中不乏千難萬險與上下求索,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堅韌的精神品格。從“緯線”來看,中國鋼琴藝術的多元化風格層出不窮,既傳承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內(nèi)涵,又不乏西洋技藝的修飾點綴,各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形式或單一或復合地穿插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的第三卷《民族風韻作品集錦》為例,民歌曲藝、民族器樂、民族歌舞以及戲曲戲劇四大元素的疊加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特征,這不僅是老一輩藝術家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直觀證明,更為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參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反映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征程中的點滴過往,對當代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促進與價值觀引導作用。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還是一部多維度的歷史傳記,其收錄的鋼琴音樂作品大多蘊含對中國歷史、區(qū)域風情與文學情懷的勾勒與描繪,還原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原生態(tài)面貌,記錄了華夏熱土上發(fā)生的每一次巨變。從歷史角度來看,甘璧華的《“共產(chǎn)兒童團歌”變奏曲》、但昭義的《放牛娃的故事》等作品記錄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軌跡,提醒后輩不忘初心,堅持國家第一的價值觀念。從區(qū)域風情角度來看,郭文景的《前奏曲——峽》生動描繪了西南巴山楚水的怡人風景,葉小鋼的《納木錯》展現(xiàn)了西藏斑斕質(zhì)樸的高原風光。從文學角度來看,徐振民的《唐人詩意二首》、王建中的《蝶戀花》均化用了古詩詞文學意境,讓人回味無窮。簡而言之,童道錦和蒲方老師運用跨學科編撰思維,從革命歷史、地理區(qū)域、文學表達等多維角度整理、編輯“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其目的是彰顯中國鋼琴藝術的文化融合性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象征中華民族文化在百年征程中盡管遭遇坎坷,卻無懼挫折,勇往直前,以創(chuàng)新締造輝煌。
“經(jīng)緯”結構式的編撰策略既以小見大地突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百年征程中的歷史點滴,記錄了中國鋼琴藝術誕生、生長、成熟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又別具一格地吸收了中華民族文化百年征程中風格迥異、特征鮮明的典型代表,凸顯了老一輩藝術家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播推廣貢獻的巨大力量??偟膩碚f,“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的出版是為了傳播中國優(yōu)秀經(jīng)典作品,其本質(zhì)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歷程的回顧。
二、把握當下:文化認同背景下的民族藝術融合創(chuàng)新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記載了無數(shù)老一輩藝術家在文化認同背景下進行中西方藝術融合創(chuàng)新之艱難歷程。該叢書的出版不僅是追憶經(jīng)典,更是為當下我國民族藝術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激勵吾輩不斷以史為鑒,從中華民族文化的百年發(fā)展中汲取經(jīng)驗,在民族文化認同視閾下以融合創(chuàng)新的方式激發(fā)民族藝術活力,既學習借鑒中國老一輩創(chuàng)作家對西方音樂體裁結構、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又不斷探尋如何利用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資源,這種融合創(chuàng)新思維也是該叢書學術價值的核心部分。
首先,“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是老一輩藝術家基于民族文化認同探索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藝術的直觀證明,其以融合創(chuàng)新的方式展示了中西方音樂的體裁結構、創(chuàng)作手法。該叢書以“緯線”結構貫穿整個脈絡,對各種音樂體裁進行分類整理,如第二卷“組曲與變奏曲集錦”、第四卷“套曲作品集錦”以及第五卷“單章作品集錦”等,包含了序曲、幻想曲、前奏曲、賦格等各類西方音樂體裁。這種“緯線”結構的編撰體現(xiàn)了老一輩中國藝術家對西方音樂形式和結構的借鑒,以汪立三的三樂章《小奏鳴曲》為例,他利用西方多樂章體裁結構思維以及創(chuàng)作手法對音樂主題進行分割,通過“在陽光下”“新雨后”“山里人之舞”增強音樂敘事功能,這種創(chuàng)作思維實際上是西方體裁結構與中國文化表達的融合,也是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藝術的重要動力。深入來看,中國藝術家對西方音樂結構的借鑒并非一種“涵化”現(xiàn)象,而是單純地學習技巧以完善中國線性旋律的層次性。以羅忠镕的《五聲音階前奏曲與賦格曲五首》為例,西方音樂體裁結構及創(chuàng)作手法僅僅是點綴,其核心主題依然是中國民族調(diào)式的五種音階,為了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他特意以中國民族調(diào)式對五首小曲命名,著重突出作品的民族文化認同性特征??傮w來說,該叢書盡管是中西方藝術形式融合的代表,但主次分明,為當代音樂接班人呈現(xiàn)了鮮明的中國風格創(chuàng)新典范,其本質(zhì)是推崇中國藝術的匠心精神,以民族認同、區(qū)域認同、社會認同彰顯文化認同,鑄造當代民族藝術的文化風骨。
其次,“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記錄了老一輩藝術家對民族音樂語言或素材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運用,充分彰顯了民族文化認同感。以桑桐的《隨想曲》為例,他在奏鳴曲式的插部中引入西藏民歌元素,讓整首樂曲既結構嚴密,又隨處流露民風民情,給予聽眾與眾不同的樂趣。還有倪洪進的《托拉塔》化用了京劇唱腔,這種回旋式體裁既蕩氣回腸,又引發(fā)聽眾無限遐想,極大地彰顯了民族音樂的藝術張力,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民族藝術的多樣性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該叢書在引導當下的民族藝術融合創(chuàng)新方面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中國藝術家在借鑒西方體裁結構或創(chuàng)作手法的時候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直接引用特定的某一曲式框架,如該叢書第二卷第三集的“變奏曲”大多采取這種模式,將多個變奏主題融合,使其結構嚴謹;第二種是以某種曲式結構作為脈絡,循序漸進且無限延續(xù),使其渲染能力更強。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目的都是為了突出中國民族藝術的核心地位,這是文化認同語境下具有中國風格的音樂的個性化特征,也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基本目標。我們可以看到,“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旨在以這種音樂創(chuàng)作思維引導當代民族藝術在民族文化認同的背景下繼續(xù)探索與完善中國風格,不斷挖掘民族文化的匠心精神與文化風骨,創(chuàng)新多元表達形式,將中國民族藝術發(fā)揚光大。
三、展望未來: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民族藝術的發(fā)展啟示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詮釋了一個道理:中國民族藝術的發(fā)展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動態(tài)的進化過程,為此不僅要在回顧歷史的基礎上把握當下,更要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更多的未知阻礙和新元素勢必會影響中國民族藝術的發(fā)展際遇,我們無法預知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會演變成什么樣,但我們要與時俱進、勇往直前,在文化認同的背景下高舉文化自信旗幟,在國家強盛、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的和諧時代繼續(xù)前行,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的提升而不斷努力。
第一,傳承與創(chuàng)新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任何一部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作為一部音樂歷史巨作,承載了中國過去一百年中鋼琴藝術的誕生、發(fā)展與成熟過程。在從“洋為中用”到“中為中用”的過渡期間,老一輩藝術家不斷探索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讓當代人逐漸從鼓吹西方藝術到認同民族藝術,于當代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觀點,表明了進一步發(fā)展中國民族藝術的決心。確切地說,隨著未來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將會更加頻繁,理論引入與實踐借鑒都將隨著信息技術的提升得以強化,這要求我國民族藝術不僅要應對復雜多變的文化侵襲,還要繼續(xù)探索民族化創(chuàng)作思維,在結合先進創(chuàng)作結構的同時嘗試更多中國風格的創(chuàng)新,進而在中國風格的基礎上融合現(xiàn)代氣質(zhì),深層次地開發(fā)中國民族藝術的文化多樣性,在文化自信理念下重構中國文化藝術多元語境,傳承匠心精神,鑄造文化風骨,讓中國民族藝術再創(chuàng)輝煌。
第二,讓中國風格走向世界。“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旨在展示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的形成過程,弘揚傳播老一輩藝術家的匠心精神,以期為當代乃至未來的中國民族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奠定基礎。一部成功的民族藝術作品不僅要基于文化自信的基礎不斷凸顯傳統(tǒng)文化精粹,還要積極利用媒介環(huán)境與信息技術建構科學有效的傳播策略,讓中國民族藝術邁出國門,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上綻放自我,實現(xiàn)從“中為中用”到 “中為西用”的質(zhì)變。讓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走向世界的展望不僅要立足于當下民族藝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還要秉持文化自信觀念,強化文化交往與傳播,讓獨具特色的中國民族藝術“走出去”?!鞍倩幤G——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同時也是一部中西方藝術文化傳播史,一方面它的出版問世滿足了中國鋼琴藝術民族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研究需求,可成為未來民族藝術再創(chuàng)輝煌的基石;另一方面它也是引導讀者理解、欣賞、傳播中國民族藝術百年成果的平臺,是中國音樂文化發(fā)展史的一面鏡子??梢哉f,“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彰顯了老一輩藝術家在摸索、嘗試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道路時的匠心精神與文化風骨,其在指引吾輩建構民族藝術特色話語體系、傳遞中國聲音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四、結語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是百年中國歷史文化的真實寫照,是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藝術形成過程的直觀呈現(xiàn)。在該叢書中,老一輩藝術家多以中西融合的方式創(chuàng)新民族藝術的多元價值,或寄情山水,或表達感悟,或彰顯情懷,通過巧妙的編撰策略將中國民族藝術的多樣性特征展露無遺,因此,該叢書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民族藝術的意蘊表達與形式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這一百年以來中國民族藝術的風格與氣勢,該叢書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學、音樂、美術、地理、民俗等元素于一體,彰顯了中國審美的至高成就。
綜上所述,“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既是一個階段的過去,亦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吾輩接班人既要回顧歷史,也要把握當下,更要展望未來,傳承老一輩藝術家的匠心精神,鑄造新時期中國民族藝術的文化風骨,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童道錦,蒲方.? “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系列叢書[M].? 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2]鄭艷.? 歷史文化視野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評《百花爭艷——中華鋼琴100年》[J].?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2):188-192.
[3]吳秋燕.? 以文化整體觀夯實中國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石——評《中國文化學》[J].? 出版廣角,2018(3):82-83.
[4]杜曉杰.? 流行文化語境中民族藝術的傳承與新變[J].? 四川戲劇,2019(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