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星
(北京懷柔醫(yī)院,北京 101400)
異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fā)育的異常妊娠過程。異位妊娠也稱“宮外孕”,臨床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患者常常在破裂或流產(chǎn)前無明顯臨床癥狀,僅少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停經(jīng)、腹痛、少量陰道出血,異位妊娠破裂后表現(xiàn)為急性劇烈腹痛,陰道出血,甚至休克[1]。異位妊娠破裂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積極有效的治療對異位妊娠患者尤為重要,藥物治療中,常用的有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但甲氨蝶呤容易引起患者肝功能異常,但有研究表明,肝功能的異常與甲氨蝶呤的劑量有關(guān)[2]。本文中,對異位妊娠患者實施不同甲氨蝶呤方案對于肝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異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異位妊娠。將其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50例,女性,年齡29.85±2.85歲)和觀察組(50例,女性,年齡29.15±2.36歲)。兩組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無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jīng)由我院倫理委員批準(zhǔn)。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給藥方案,對照組患者給予甲氨蝶呤20 mg肌內(nèi)注射,米非司酮50 mg口服,2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甲氨蝶呤50~70 mg肌內(nèi)注射,米非司酮50 mg口服,2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3天,治療3天后檢查患者血HCG水平,血HCG水平降15%以上可繼續(xù)觀察,血HCG水平未降或降至15%以內(nèi),需繼續(xù)給予治療,治療周期為一周,分別于治療第4天與第7天觀察血HCG、肝功能及盆腔包塊情況。
治療完成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收集分析,治療效果以患者血HCG下降情況和盆腔包塊吸收情況進行評價,分為成功和失敗,治療成功指血HCG水平濃度下降15%以上,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盆腔包塊直徑縮小一半及以上或者完全消失,失敗指患者血HCG水平濃度未降或降至15%以內(nèi),彩超檢查見包塊無縮小。
納入SPSS 17.0軟件分析,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使用x2檢驗,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時P<0.05。
對照組患者共50例,成功41例(82%)、失敗9例(18%),治療有效率為82%;觀察組患者共50例,成功48例(96%)、失敗2例(4%),治療有效率為96%,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結(jié)果為(x2=10.0102,P=0.002)。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肝功能異常4例(8%),觀察組患者肝功能異常12例(24%),比較結(jié)果為(x2=9.524,P=0.002)。觀察組患者肝功能異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藥物主要是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種抗代謝類藥物,可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從而阻礙細胞的合成,抑制細胞的生長與繁殖,在異位患者妊娠的治療中,甲氨蝶呤也是通過這種機制,誘導(dǎo)胚胎細胞死亡,使胚胎細胞停止生長,即甲氨蝶呤能抑制妊娠滋養(yǎng)細胞的生長[3]。但甲氨蝶呤較易損害患者肝功能,且不同劑量的甲氨蝶呤對患者的肝功能損害程度不同,研究甲氨蝶呤合理的治療劑量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兩種藥物方案在異位妊娠患者的治療中,均能產(chǎn)生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觀察組采用高劑量治療方案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采用低劑量治療方案效果,且觀察組患者肝功能異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異位妊娠患者的治療中,使用高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有更為明顯的臨床效果,但對患者肝功能損害較為嚴(yán)重。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患者的治療中,應(yīng)用高劑量甲氨蝶呤具有顯著的效果,但對患者肝功能損害程度較高,在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yīng)合理采用甲氨蝶呤不同劑量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