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英
(西藏林芝市人民醫(yī)院,西藏 林芝 860000)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之一,引發(fā)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多種[1],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傳染源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其臨床特征為肝臟急性炎癥和肝臟病變壞死,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疲乏無力、肝功異常及肝腫大。本文把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了他們的治療方案和預防控制資料,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年齡6~58歲,平均23歲。其中急性黃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急性無黃疸型乙型肝炎12例。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原則以適當休息,合理營養(yǎng)為主,輔以藥物治療。
1.2.1 休息
休息是治療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颊邞獜娬{(diào)早期臥床休息,待癥狀減輕,生化檢查結(jié)果好轉(zhuǎn)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1.2.2 飲食與營養(yǎng)
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攝入充足熱量,急性期給予易消化清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B、C食物或直接補充;食欲不振導致進食不足量者,應通過靜脈補充營養(yǎng)及熱量。
1.2.3 藥物治療
對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適當選用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藥物包括:門冬氨酸鉀鎂、甘利欣、還原性谷胱甘肽、肝太樂、能量合劑、維生素、茵梔黃、腺苷蛋氨酸等降酶、退黃、護肝治療。急性及亞急性重癥肝炎除上述治療外可給予輸注促肝細胞生長素,血漿,人血白蛋白,前列腺素E等治療,且治療期間需注意維持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及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
雖然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但在上述60例患者中,除1例亞急性重癥肝炎因我院條件有限轉(zhuǎn)上級醫(yī)院外,其他患者采取期間注意休息,合理營養(yǎng)支持,給予一定的對癥治療后,57例患者3-6個月內(nèi)肝功能均恢復正常,2例患者病程遷延轉(zhuǎn)為慢性乙型肝炎。
對于普通人來說,預防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應該注意個人防護,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須刀,穿耳針,紋身針等進行美容活動,獻血要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gòu)獻血。
3.2.1 控制傳染源
醫(yī)院應當做好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隔離和管理工作,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及陪護人員加強衛(wèi)生宣教工作,做好隔離措施。
3.2.2 切斷傳播途徑
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對于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要做好獻血和輸血的管理工作[2]。防止醫(yī)院內(nèi)感染,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強各種醫(yī)療器械、探針、導管、針灸針及各種內(nèi)窺鏡的消毒處理。加強母嬰傳播的阻斷工作。
3.2.3 保護易感人群
通過免疫性疫苗保護易感人群,進行主動免疫:對于HBsAg陽性的產(chǎn)婦生下的嬰兒,出生后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此后出生1個月,6個月各接種1次乙肝疫苗;對于HBsAg、抗-HBs均陰性的相關(guān)人員,應接種乙肝疫苗;易感者若接觸到HBV感染患者的血液可通過注射高效價HBIG,以降低感染風險。
我國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發(fā)病率較高的國家,乙型肝炎病毒為DNA鏈復制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通過血液、性傳播、母嬰傳播方式進行傳播,因此加強人們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知識的普及十分重要,同時需加強乙肝疫苗接種的宣傳以提高預防效果。而對于密切接觸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人群,我們可以給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乙型病毒肝炎的傳播。而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列,比例為3.29:1,年齡6~58歲,其中急性黃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無黃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12例,其中亞急性重癥肝炎1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只要早期能夠及時的就醫(yī)治療、采取隔離措施,并休息充足、營養(yǎng)合理,一般3~6個月內(nèi)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是目前防治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措施。應積極控制乙肝的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并保護易感人群,以降低乙肝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