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文
(無錫市新吳區(qū)新瑞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28)
在臨床上的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fā)生率較高,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腫瘤人群,肺癌的發(fā)病部位基本上是處于患者支氣管黏膜上皮及其周圍相關的相關腺體。肺癌患者嚴重的有呼吸困難,肺癌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大大地受到了威脅[1]。治療肺癌,除了保守治療之外,一般還會采取手術切除的方式。手術切除風險較高,創(chuàng)傷較大,而且手術的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2]。為此,在肺癌手術治療前后,護理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有學者研究表明,對此類患者加強呼吸鍛煉,能夠讓他們的呼吸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也有學者提出,通過加強呼吸鍛煉,也能一定程度增加他們的耐力,同時他們的肺功能也會得到改善,能夠適應手術,對他們術后的預后有著極大的幫助。本課題的研究中,筆者通過研究責任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的專項護理,探討這樣結合的模式對肺癌患者肺部功能及其并發(fā)癥的影響,現在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呒{入標準:①本研究中的患者事先經過CT、MR、病例檢查確診再入院;②本研究中的患者都是接受過手術治療的,且經過臨床評估他們的生存時間是>6個月;③研究中的患者在手術評估方面顯示無禁忌癥;患者排除標準:①患者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被排除;②患者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被排除;③患者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較為嚴重者,被排除。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41~77歲,平均(56.47±5.14)歲;觀察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42~79歲,平均(54.49±6.22)歲。
1.2.1 對照組
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進入病房給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術前講解,內容包括肺癌的基本知識,它對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的可能危害,本次手術大致的過程,術中可能會出現的并發(fā)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也講解了術后可能達到的預期效果,上述內容的講解是為了讓患者能積極地面對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評估,介紹以往手術的病例,來通過介紹成功的病例讓患者的心理負擔得到解除,能夠讓患者消除顧慮,能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術后護理包括基本的護理,有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與治療,同時也包括飲食指導與身體鍛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一般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責任護理與呼吸鍛煉專項的護理,根據肺癌患者入院后的基本資料與病史對他們分別進行病情方面的評估,記錄患者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基礎類疾病,期間,關于患者是否有相關藥物過敏史也需要詢問清楚,通過詢問記錄,與床位醫(yī)師探討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交流,告知患者在術后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目的,及為患者術后康復帶來的益處。上述呼吸功能鍛煉包括:包括:①基本的呼吸功能鍛煉。呼吸通過鼻腔,讓患者胸部平穩(wěn),用力吸氣,深吸氣后,屏住呼吸5s,慢慢地將氣體呼出,在呼氣的同時腹部收縮,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讓膈肌得到鍛煉,每天做3組,每組深吸氣10次。第二項為縮唇鍛煉:讓患者躺下或者半躺下,身體放松,吸氣最大化,然后屏住呼吸,慢慢地呼出氣體,在呼氣的同時,將腹部收縮,每天3次,每次5~6分鐘。上述的兩種方法讓患者每天交替進行,在作上述運動的同時,盡可能保持身體平靜。②指導患者咳嗽與排痰鍛煉:首先讓患者用腹部呼吸,吸氣后讓患者屏住呼吸,將喉嚨關閉,等到痰液到達喉嚨處,通過稍微用力的咳嗽,咳出痰液,家屬在此時可配合患者拍打患者背部,來幫助患者排痰。③有阻力的呼吸鍛煉:為患者挑選氣球,可吹的體積在1 L左右,讓患者深吸氣后,將吸入的氣體吹入氣球,每天3次,每次1~2 min。④術后體操鍛煉:患者術后,在患者全身引流管沒有拔出的時候,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一系列運動,如讓患者臥位或坐位,鍛煉其雙腿,可以屈膝抬腿,每天3次,每次1~2 min,上肢也可以做同樣的類似動作,每天3次,每次1~2 min。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溝通交流,也可以讓患者學習最新的關于本疾病的最新治療進展,讓患者信心飽滿。護理兩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
研究完成后,測定患者在護理前與護理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與肺活量(VC)數值;術后詳細觀察兩組患者可能發(fā)生的相關并發(fā)癥。
在護理前,觀察組患者FVC、FEV1與VC分別為(1.95±0.59)L、(1.02±0.27)L與(1.04±0.32)L,對照組患者FVC、FEV1與VC分別為(1.89±0.61)L、(1.04±0.25)L與(1.03±0.31)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FVC、FEV1與VC水平均顯著高于護理前,觀察組患者FVC、FEV1與VC分別為(2.52±0.57)L、(1.37±0.34)L與(1.58±0.53)L,對照組患者FVC、FEV1與VC分別為(2.21±0.48)L、(1.23±0.31)L與(1.25±0.41)L,觀察組的患者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有1例心力衰竭,1例肺炎肺不張,發(fā)生率為8.00%,對照組的術后并發(fā)癥有3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20.00%。
臨床上,在肺癌的分類中,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肺癌中較為復雜的,而且預后一般較差?;颊叩臓顟B(tài)一般較差,有一些咳嗽、咯血、胸痛癥狀,且大多極為消瘦,嚴重者可危及還會出現病灶轉移,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臨床中,通過治療不僅是在身體上解除患者痛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意義。責任護理與以往傳統(tǒng)護理的區(qū)別是,它可以通過責任分配,來達到更好質量的護理。它把以往傳統(tǒng)的護理改變?yōu)榉止っ鞔_的護理,讓護理中的每一項措施落實到每個被分配的護理人員身上,落實的效果優(yōu)于以往的普通護理。本研究中的呼吸功能鍛煉的專項護理能為肺癌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讓患者預后更良好。本研究結果中護理后,兩組患者的 FVC、FEV1與VC水平均顯著高于兩組的護理前數據,但是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數值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后數值;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看出,本研究中采用的責任護理與呼吸鍛煉專項護理對改善肺癌患者肺功能及降低他們術后可能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對實施手術后的肺癌患者進行責任護理與呼吸功能鍛煉專項護理聯合干預,能有效改善他們的肺功能,減少他們術后可能的相關并發(fā)癥,讓此類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極大地改善了患者預后,值得在醫(yī)療機構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