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鋼 聞春艷 申鉉三
(1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普外科,內(nèi)蒙 通遼 028000;2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病理科)
乳腺癌在我國發(fā)病率居女性常見腫瘤之首,嚴重危害女性健康,近年發(fā)病呈上升趨勢〔1~4〕。順鉑是常用化療藥物,黃芪甲苷在抗腫瘤方面能抑制腫瘤增殖、侵襲、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增強機體耐藥性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5,6〕,本文觀察順鉑和黃芪甲苷聯(lián)合用藥治療后檢測乳腺癌大鼠外周血和腫瘤組織中炎性因子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2、IL-1、IL-6、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析聯(lián)合用藥抗乳腺癌腫瘤效果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1.1主要實驗試劑和儀器設(shè)備 7,12-二甲基苯并蒽購于Sigma公司;順鉑由山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為H20073652)提供;黃芪甲苷由南京澤朗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批號ZL1303325YY)提供;大鼠IL-2、IFN-γ、IL-1、IL-6、TNF-α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購于北京鼎國生物有限公司;鼠抗CD3+、CD4+、CD8+流式細胞學試劑盒購于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儀器為Epoch酶標儀(美國Biotic公司)、Epics-XL流式細胞儀 (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
1.2實驗動物模型制備 選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45只,體質(zhì)量(180.7±2.4)g,實驗動物許可證號SCXK(吉)2018-0007,購于長春市億斯實驗動物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將7,12-二甲基苯并蒽溶于橄欖油中(25 mg/kg),灌胃一次1 ml/w,連續(xù)4 w誘導大鼠乳腺癌模型。
1.3實驗動物分組和給藥方式 將造模成功乳腺癌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順鉑組、順鉑聯(lián)合黃芪甲苷組(聯(lián)合用藥組)各15只。 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及腹腔注射生理鹽水(5 ml/kg),順鉑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5 ml/kg)及腹腔注射順鉑(2 mg/kg)、聯(lián)合用藥組給予黃芪甲苷(2 mg/kg+12 g/kg)灌胃及腹腔注射順鉑(2 mg/kg),灌胃1次/d、腹腔注射1次/3 d,連續(xù)治療21 d。
1.4標本采集 實驗結(jié)束次日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摘取眼球取血4℃保存待測,同時剪下腫瘤組織-80℃保存待測。
1.5各組外周血和腫瘤組織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的檢測 腫瘤組織懸液制備,按重量(g):體積(ml)=1∶9的比例,2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外周血和腫瘤組織上清液檢測均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設(shè)定空白孔、標準孔和待測樣品孔,嚴格按照試劑盒流程操作。
1.6各組外周血和腫瘤組織中CD3+、CD4+、CD8+、CD4+/CD8+水平的檢測 嚴格按照流式細胞學試劑盒流程操作。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
2.1各組基本狀態(tài)的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順鉑組體重、腫瘤體積明顯降低(P<0.05);聯(lián)合用藥組體重略降低(P>0.05)、腫瘤體積明顯縮小(P<0.05);與順鉑組比較,聯(lián)合用藥組體重增加、腫瘤體積顯著縮小(P<0.05);見表1。
表1 各組體重和腫瘤體積的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1)P<0.05;與順鉑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各組外周血和腫瘤組織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及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順鉑組、聯(lián)合用藥組外周血及腫瘤組織中IL-2、IFN-γ、CD3+、CD4+、CD4+/CD8+水平明顯升高,IL-1、IL-6、TNF-α及CD8+水平明顯降低,聯(lián)合用藥升高或降低均較順鉑組明顯(P<0.05)。見表2、3、4、5。
表2 各組外周血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比較
表3 各組腫瘤組織中IL-2、IFN-γ、IL-1、IL-6、TNF-α蛋白含量比較
表4 各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
表5 各組腫瘤組織中CD3+、CD4+、CD8+、CD4+/CD8+水平的比較
腫瘤病因、發(fā)病機制極其復雜多樣,因其難治愈被列為世界五大疑難雜癥之一〔7〕。腫瘤患者因腫瘤的迅速生長及腫瘤組織對鄰近器官的刺激作用,常會使得患者長期處于炎癥狀態(tài)中,繼而引發(fā)腫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失調(diào);這類炎癥因子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基因最為廣泛研究的有IL-2、IFN-γ、IL-1、IL-6、TNF-α、CD3+、CD4+、CD8+及CD4+/CD8+等〔8,9〕?;罨腡細胞能產(chǎn)生IL-2、IFN-γ抑制腫瘤增殖;TNF-α由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產(chǎn)生,過量會引起免疫病理損傷介導炎癥反應;IL-1、IL-6是促炎性因子,它們在體內(nèi)的升高代表機體存在炎癥反應;T淋巴細胞是機體重要免疫調(diào)節(jié)細胞,其表面CD分子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細胞分數(shù)如CD3+、CD4+、CD8+,這些分子出現(xiàn)異常,說明機體免疫功能紊亂〔10~15〕。
目前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shù)及術(shù)后配合放療和化療;常用化療藥物有阿霉素、紫杉醇、替莫唑胺及順鉑等,長期使用或者大量使用會對機體自身臟器產(chǎn)生毒性作用及耐藥性,因此尋找抗耐藥性提高抗腫瘤作用及降低機體器官毒性損傷的藥物尤為重要〔16,17〕。
本實驗提示順鉑聯(lián)合黃芪甲苷治療乳腺癌大鼠作用優(yōu)于順鉑單純用藥,其機制可能與聯(lián)合用藥有效上調(diào)免疫因子IL-2、IFN-γ、CD3+、CD4+、CD4+/CD8+水平,下調(diào)IL-1、IL-6、TNF-α、CD8+的水平有關(guān),這一發(fā)現(xiàn)可為臨床聯(lián)合用藥提供可靠實驗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