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重文本閱讀,忽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問題。教師即使關注到了語用教學的重要性,也難以把握語用教學的重點和訓練點。在統編教材中,編寫者精心設計了語用教學的板塊,即每個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這為一線教師搭建了現成的、可操作的語用教學支架。
“詞句段運用”是統編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新板塊,是在一、二年級“字詞句運用”基礎上的發(fā)展與延伸。這一板塊設計的語用練習形式多樣,其中仿寫練習占了很大的比重。三、四年級教材中,明確要求進行仿寫練習的地方多達二十四處。由此可見,仿寫在語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若能抓住這些仿寫訓練點,進行合理設計,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能力。本文以“詞句段運用”部分為例對小學語文仿寫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在“實”字上聚焦,明確目標,落實單元要素
對小學生來說,直接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難度,而仿寫則可以降低難度,幫助小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詞句段運用”板塊中有大量的仿寫訓練,為教師開展仿寫教學提供了途徑。這些仿寫練習的編排并非是隨意的,而是與每個單元的課文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的?!霸~句段運用”大都選取單元文本中有價值的語句,通過練習仿寫,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還可以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詞句段運用”。
讀一讀,照樣子寫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點。
◆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獨角仙的甲殼多為深色,挺硬的,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
這兩個片段分別選自單元課文《燕子》與《昆蟲備忘錄》,從動物的顏色、形狀等方面入手,將動物的外形特點寫得栩栩如生,這一表達方法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相匹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例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例句是從哪些方面寫清楚動物外形特點的;接著出示更多本單元或課外描寫動物外形特點的精彩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描寫動物外形的寫法,由此引發(fā)學生觀察小動物外形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想想有哪些特點,并抓住顏色、形狀等方面進行仿寫。學生寫完以后,展開交流,互相評一評,然后根據別人的評價再作修改。
再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詞句段運用”:
在班里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試著給每個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
籃球俠 巧手剪紙組 鯤鵬航模隊 探索者小隊 黑白棋社
教材羅列了一系列興趣小組的特色名字,并讓學生取名仿寫。這一仿寫練習看似與單元課文內容無關,但實際上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興趣小組的名字,發(fā)現其特點(這些名字都是能體現出活動特點和個性的詞語),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嘗試,為幾個興趣小組取名字。
每個單元“詞句段運用”里的仿寫訓練,都是緊緊圍繞該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設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模仿,而要在“實”字上聚焦,明確單元學習目標,根據要求進行準確的仿寫練習。同時,在仿寫的過程中,將每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都扎扎實實地落實到位。
二、在“活”字上著力,巧用情境,激發(fā)語言思維
依托“詞句段運用”板塊進行仿寫教學,除了在“實”字上聚焦,扎實推進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更要在“活”字上著力,借助形象的語言情境,調動學生仿寫的熱情與積極性,挖掘學生語言思維的深度,使其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遷移,靈活自如地展開詞句段寫作。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將語句仿寫與讀圖想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讀句子,再選一幅圖畫照樣子寫一寫。
◆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xiāng)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飛翔的海鷗,金色的沙灘,白色的浪花,構成了迷人的海岸線。
這項仿寫練習的設計,不僅提供了描寫鄉(xiāng)下人家和海邊風光的生動例句,還融入了風景圖元素。草原、山水、校園三幅風景圖的插入,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在教學時,教師要巧用現有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發(fā)現例句表達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仔細觀察圖上景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交流山水圖為例,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看,將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圍繞小溪,先寫什么樣的小溪,再按順序寫什么樣的草地、綠樹、山峰,還有什么樣的鳥兒。除了寫看到的,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寫寫自己仿佛聽到了什么,再用一句話表達內心的感受。最后形成“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山間淙淙流淌,溪邊,綠草如茵,樹木郁郁蔥蔥。遠處,山峰高低錯落,白云悠悠。兩只黃鸝飛過,歡快的歌聲在山間回響,好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這樣語言優(yōu)美的仿寫佳句。
情境想象可以幫助學生遷移語言、品悟方法,使學生的言語形象思維得到發(fā)展。同時,最能勾起學生仿寫創(chuàng)作欲望的莫過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可以為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思維活力提供支撐。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詞句段運用”第一題的仿寫設計,便巧妙地結合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
對照流程圖讀讀下面這段話,照樣子口頭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如剪紙、捏泥人、拼裝玩具、編花繩。
剪碎或切斷→浸→搗→撈→曬
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平時做過不少手工活,也相對熟悉一些手工流程,這樣的仿寫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以剪紙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剪紙視頻,讓學生仿照蔡倫造紙的例子寫出剪紙過程的流程圖,再抓住剪紙的每一步動作展開具體的描寫,并介紹給同學聽。在情境創(chuàng)設仿寫教學中進行練筆,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生動起來,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品質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
三、在“固”字上落實,精準評價,提升語用素養(yǎng)
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與練習中,仿寫不只是停留于一個單元語文園地的練筆中便止步不前了。除了落實單元語文要素、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專項訓練,更應當及時鞏固,在“固”字上落實,使學生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真正提升其語用素養(yǎng)。在仿寫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落實,實施精準評價。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照著例子、跟著教學思路,純粹進行練筆,而缺乏精準有效的評價,則難以給學生一個判斷仿寫好壞的標準,也無法鞏固前期所教、所學的成果。因此,在“詞句段運用”的仿寫練習之后,還應有精準的評價表,從學生出發(fā),對學生的仿寫進行多元、準確的評價。
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詞句段運用”第二題:仿照下面的句子,選一種情況寫一組連續(xù)的動作。
廂,攀上了窗口。
◆羅盛教聽到孩子們的哭喊聲,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邊跑·過去。他一邊飛奔·,一邊脫·棉衣。冰窟窿里泛著水花,羅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陣,也沒摸到。他鉆·出水面吸·了口氣,立刻又鉆·了下去。
蝴蝶飛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媽媽下班回到家
這兩個例句與本單元語文要素“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密切相關,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文字極具畫面感。但是,要在聚焦單元要素和巧用情境的基礎上,真正做到鞏固落實,提升語用素養(yǎng),則離不開精準評價。本處的仿寫要求簡單明了,即能夠寫一組連續(xù)的動作,但是想要寫出與例句一般生動的動作并非易事。因此,在學生完成第一次仿寫之后,教師可采用星級評價標準,根據不同星級的評價標準,對學生仿寫的句子進行修改,讓學生清楚優(yōu)秀的仿寫佳句是什么樣子的。
以句子“小男孩打羽毛球”為例,“小男孩拿起球拍,舉起手臂,擊打羽毛球”是大多數學生能夠寫出的一組連續(xù)動作,可以說基本按照要求完成了題目中的仿寫,但語言十分平淡,甚至有些乏味,只能達到一星級標準。學生在對照評價標準的同時,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互評,進行修改,達到用詞準確、語言流暢,寫出了“小男孩拿起球拍,舉起手臂,將球高高地拋起,狠狠地將球擊打出去”這樣的二星級標準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指導學生如何寫出生動的語言,使連續(xù)的動作描寫富有畫面感,寫出“只見小男孩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舉起左臂,高高地將球拋起,眼睛死死地盯著,右臂向后一揚,向前猛一發(fā)力,球向這邊飛來”這樣優(yōu)秀的仿寫語段,真正提升了其語用素養(yǎng)。
雖然“詞句段運用”中的仿寫練習,只是篇幅較短的詞句段訓練,但這些訓練點卻是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階梯。教師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一定要扎實地落實單元目標、語文要素,并靈活地創(chuàng)設仿寫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思維。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仿寫練習要作出精準的評價反饋,鞏固其練習成果,使學生穩(wěn)步提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