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欣 曹宇 周達岸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遼寧錦州121000)
骨骼肌鈍挫傷是體育鍛煉中的常見損傷,多發(fā)于腓腸肌和股四頭肌[1]。損傷處局部肌肉的收縮性能較損傷前會有所降低,并且周圍肌肉再次損傷的概率也會增加。損傷初期組織周圍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肌纖維排列紊亂;當進展到修復期時,出現(xiàn)新生肌纖維和血管,早期瘢痕形成;到重塑期時,新生肌纖維粘附在細胞外基質(zhì),出現(xiàn)大量瘢痕[2-5]。骨骼肌損傷修復的病理進程離不開相關(guān)基因、蛋白及生長因子等的調(diào)控,它們的啟動和傳導又需要信號通路的激活。其中,IGF-1/PI3K/AKT 信號通路是重要途徑之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其重要調(diào)節(jié)起始點,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PKB,即AKT)能夠被IGF-1 激活,從而調(diào)節(jié)細胞增殖、分化及蛋白合成等生理過程[6,7]。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8-10],PI3K/AKT 信號通路與骨骼肌的修復再生密切相關(guān),不僅能夠促進骨骼肌蛋白質(zhì)合成,而且還能刺激更多肌衛(wèi)星細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MSCs)處于增殖狀態(tài),再生新的肌細胞,進而達到促進骨骼肌再生、修復損傷的作用。目前,以沖擊波作為干預手段,通過該信號通路探討骨骼肌損傷修復作用的相關(guān)研究較少。本研究以沖擊波為干預措施,研究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和肌細胞生成素(Myogenin)在骨骼肌鈍挫傷修復時的表達變化及沖擊波對IGF-1/PI3K/AKT 通路的調(diào)控,探討沖擊波對骨骼肌鈍挫傷的作用效果和可能治療機制,為臨床治療及科學研究提供思路。
1.1.1 實驗動物和分組
由錦州醫(yī)科大學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級實驗動物中心購入21 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8~9 周齡,體重180 g ~200 g,飼養(yǎng)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50%~60%,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遼)2017-0003,整個實驗操作過程符合倫理標準。適應(yīng)性飼養(yǎng)1 周后,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1只大鼠分為正常組、模型組和治療組,每組6 只,其中隨機選取3只大鼠檢驗造模是否成功。
1.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Myod1 一抗、Myogenin 一抗(美國,abcam)、Myo?statin 一抗(武漢,三鷹),IGF-1 一抗、PI3K(p85)一抗、AKT 一抗、p-AKTSer473 一抗(南京,Biogot),GAPDH(北京,博奧龍),山羊抗兔二抗(美國,Earthox),West?ern blot 相關(guān)試劑(上海,碧云天),電泳及轉(zhuǎn)膜儀(美國,BIO RAD 公司),凝膠圖像掃描及分析系統(tǒng)(美國,BIO RAD公司),免疫組化相關(guān)試劑(北京,索萊寶),體外沖擊波治療儀(瑞士,EMS公司),自制鈍挫傷重物打擊造模裝置。
1.2.1 造模方法
依照Markert等[11]的造模方式,自行設(shè)計鈍挫傷重物打擊造模裝置。打擊物重260 g,下落高度90 cm,重力為2.55 N,動能為2.29 J,打擊頭面積約1 cm2。大鼠雙側(cè)小腿后側(cè)毛在造模前12 h 用電動剃毛刀剃除,腹腔注射2.5%戊巴比妥鈉溶液,根據(jù)大鼠體重麻醉(0.2 ml/100 g),俯臥位固定于鼠板上,雙后肢置于伸膝位、踝背屈90°,并且呈稍外展位固定,暴露腓腸肌中段,用紗布墊將后肢墊起,避免后肢懸空造模時發(fā)生骨折。
造模成功標準:鈍挫傷局部皮膚無開放性破損,腓腸肌腫脹,脛腓骨無骨折,無反?;顒樱ㄈ鐖D1),造模后大鼠可行走,呈輕微跛行步態(tài)。
造模后12 h隨機選取3只大鼠進行HE染色,光鏡下可見肌細胞破碎,排列不規(guī)則,炎癥細胞浸潤等肌纖維損害標志。
圖1 骨骼肌鈍挫傷造模后模型組腓腸肌(右圖為正常組與模型組對照)
1.2.2 干預措施及取材
正常組大鼠不作任何處理;模型組大鼠造模后不進行沖擊波治療;治療組大鼠于造模后24 h采用沖擊波刺激,作用于大鼠腓腸肌中段。設(shè)定參數(shù):能流密度0.14 mJ/mm2,頻率10 Hz,沖擊次數(shù)500次,間隔3 d再次治療,于第2次治療后即刻對各組的6只大鼠進行取材檢測。2.5%戊巴比妥鈉溶液麻醉后,取各組腓腸肌,每組中的3只大鼠取材后的腓腸肌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8~24h,再放入30%蔗糖溶液中脫水,冰凍切片,進行HE 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檢測;每組中另外3只大鼠的腓腸肌組織于?80 ℃冰箱儲存,用于免疫印跡(Western blotting,WB)檢測。
1.2.3 HE染色方法
腓腸肌組織冰凍切片,橫切8 μm,依次將切片置于蘇木精染色液3 min,分化液30 s,自來水15 min,伊紅染色液1 min,然后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在20×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采集圖片。
1.2.4 免疫組化方法
冰凍切片橫切,PBS 沖洗,擦掉周圍液體,用組化筆圈出樣品;滴加0.3%甲醇雙氧水,避光30 min;PBS洗;山羊血清室溫封閉1 h,滴加稀釋的Myostatin 一抗50 μL(3% BSA-PBS 稀釋,1︰200),4℃過夜;PBS 沖洗;滴加二抗(1︰3000 稀釋),室溫孵育1 h,PBS 洗,5分鐘×3次;DAB顯色,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程度,待細胞著色,背底顏色淺時吸去,PBS 洗10 min;復染,分化,梯度酒精脫水,透明,封片。應(yīng)用Image Pro Plus 分析Myostatin的陽性表達。
1.2.5 免疫印跡法
取各組標本100 mg,于PBS溶液中剪碎,加入適量蛋白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劑后勻漿,4 ℃,12000 r/min,離心30 min,取上清液,蛋白定量,100℃煮沸。SDSPAGE電泳,90 V 30 min,110 V 90 min,至溴酚藍電泳至底部時終止電泳,進行轉(zhuǎn)膜,300 mA 90 min,7%脫脂奶粉置于室溫2 h,TBST 洗膜后分別放入Myod1(1︰1000)、Myostatin(1︰1000)、Myogenin(1︰500)、IGF-1(1︰1000)、PI3K(p85)(1︰500)、AKT(1︰500)、p-AKTSer473(1︰500)、GAPDH(1︰3000)一抗稀釋液中4 ℃搖床孵育過夜;TBST 洗膜,二抗(1︰10000 稀釋)室溫1 h;洗膜,顯影,成像。Image J軟件分析各個目的蛋白的條帶灰度值。
1.2.6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4.0 軟件對不同組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大鼠造模后,鈍挫傷局部即腓腸肌中段腫脹,皮膚無開放性破損,脛腓骨無骨折,無反?;顒?,輕微跛行步態(tài)。
正常腓腸肌組織橫切面肌細胞排列整齊,胞漿呈均勻粉紅色,細胞核呈藍色,少量且均勻分布于肌細胞邊緣(如圖2A);模型組較正常組可見細胞排列間隙增寬,肌衛(wèi)星細胞遷移至細胞質(zhì)或損傷處周圍,出現(xiàn)肌絲及新生的單核或多核肌小管(如圖2B);治療組較模型組相比,肌衛(wèi)星細胞多數(shù)均勻遷至細胞邊緣,間隙變小,并且多核肌小管增多(如圖2C)。
圖2 3組腓腸肌組織形態(tài)(HE染色,×200,標尺=50 μm)
Myostatin 在細胞質(zhì)中散在表達,正常組表達較少(如圖3A,表1)。模型組出現(xiàn)分布不均勻的棕黃色陽性表達,與正常組相比表達顯著升高(如圖3B,表1)(P<0.01)。給予沖擊波干預后,治療組Myostatin 的陽性表達減弱,與正常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模型組相比,治療組Myostatin 表達顯著降低(如圖3C,表1)(P<0.05)。
圖3 3組腓腸肌Myostatin表達情況(免疫組化,×200,標尺=50 μm)
表1 各組大鼠Myostatin表達量比較(n=3)
由圖4和表2可知: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和治療組PI3K、p-AKT 和AKT 的蛋白表達均升高(P<0.05),IGF-1 蛋白表達量明顯增加(P<0.01);與模型組相比,治療組IGF-1 和p-AKT 的蛋白表達升高(P<0.01),PI3K 和AKT 的蛋白表達與模型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4 各組大鼠檢測指標免疫印跡圖
由圖4和表3可知: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Myo?genin 蛋白表達量增加(P<0.05),Myostatin 蛋白表達明顯增加(P<0.01),Myod1 蛋白表達雖然增加,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Myod1 和Myogenin 與正常組相比蛋白表達增加(P<0.01),Myostatin 相比于正常腓腸肌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治療組Myod1 蛋白表達增加(P<0.01),Myogenin蛋白表達增加(P<0.05),Myostatin 蛋白表達下降(P<0.05)。
表3 各組大鼠Myod1、Myostatin和Myogenin蛋白表達量比較
骨骼肌鈍挫傷是較為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是由突發(fā)的強大沖擊力所導致的閉合性肌肉損傷。鈍挫傷后腓腸肌血腫并且出現(xiàn)炎癥反應(yīng),損傷修復過程主要依靠激活更多肌衛(wèi)星細胞,促進成肌相關(guān)指標的表達,形成新生的單核或多核肌小管,逐漸融合成新的肌纖維[12]。以往研究表明,IGF-1/PI3K/AKT 信號通路的激活在促進成肌相關(guān)指標表達方面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通過PI3K 蛋白激酶級聯(lián)反應(yīng)后磷酸化AKT,調(diào)控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與分化[9,13]。
本次實驗應(yīng)用的沖擊波干預強度經(jīng)過前期實驗篩選[14,15],最終確定為0.14 mJ/mm2、10 Hz、沖擊次數(shù)500次。沖擊波通過其具有力學性質(zhì)的高頻高速振動而產(chǎn)生的機械波作用于受損局部肌肉,通過力-化學信號的刺激,增加組織密度,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與分化,最終使治療靶點內(nèi)損傷腓腸肌組織再生,修復損傷[16-18]。HE染色結(jié)果顯示,沖擊波治療后原本遷至細胞質(zhì)和損傷周圍的肌衛(wèi)星細胞逐漸均勻散布在細胞邊緣,并且多核肌小管增多,說明沖擊波治療對骨骼肌損傷的修復再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Myostatin是骨骼肌再生的負性影響因子,其表達減少能促進骨骼肌再生[19],并且有研究表明Myostatin與IGF-1呈負相關(guān)性表達[8]。免疫組化和Western bloting 結(jié)果顯示,模型組與治療組的Myostatin 蛋白表達均高于正常組,且治療組表達低于模型組,說明沖擊波治療能夠抑制腓腸肌鈍挫傷后的Myostatin 蛋白表達。有研究[20]顯示,高頻振動能夠下調(diào)廢用性肌萎縮時Myostatin 的蛋白表達,促進肌萎縮的修復,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并且沖擊波使IGF-1蛋白表達增加,可能通過直接和間接的雙重影響作用,降低Myostatin蛋白表達量。
當鈍挫傷發(fā)生后,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分化狀態(tài)被激活。Myod1 是肌細胞增殖標志物,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Myod1 正常組和模型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取材時Myod1表達已處于升高后的下降水平。以往研究表明,Myod1在骨骼肌損傷進展過程中,在損傷后第1天或第3天表達量達到最高,第5天時下降至與正常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21,22]。沖擊波治療后Myod1 蛋白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組和模型組,這與Zissler 等[23]研究結(jié)果一致,可能是沖擊波高頻的機械振動促使其表達增加。劉宇等[21]研究表明,Myod1在小鼠骨骼肌損傷后第14天達到第2個表達高峰,因此,也有可能是沖擊波治療使Myod1 第2 個表達高峰提前。Myogenin是標志肌衛(wèi)星細胞分化的指標之一,骨骼肌損傷3~5天時,肌衛(wèi)星細胞開始融合成肌小管[21,22,24]。本研究中模型組表達增加,且HE染色顯示出現(xiàn)肌小管,治療組Myogenin表達量較模型組增加,多核肌管增多,可以推斷沖擊波在肌衛(wèi)星細胞分化方面具有一定影響作用,一定程度促進了肌衛(wèi)星細胞融合成肌管的過程。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沖擊波治療不能提高骨骼肌鈍挫傷后PI3K和AKT的表達,但可提高腓腸肌鈍挫傷后IGF-1 和p-AKT(Ser473)的水平,激活肌細胞內(nèi)的IGF-1/PI3K/AKT 信號通路,且有研究表明沖擊波對該信號通路具有一定調(diào)控作用[25]。IGF-1 是肌纖維形成的早期啟動子,能增強成肌細胞的增殖,也是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的關(guān)鍵起始因子[9,26]。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PI3K在細胞內(nèi)的表達水平很低,但當細胞損傷時,受IGF-1 的調(diào)控,PI3K 活化,同時表達水平快速升高[27]。損傷時,PI3K 的p85 調(diào)節(jié)亞基被募集,相較正常時表達增加,與p110亞基結(jié)合,PI3K活化,促使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轉(zhuǎn)變?yōu)?,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10,28]。PIP3作為第二信使[29],招募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PDK1)和AKT 信號蛋白,三者互相結(jié)合,通過Ser473位點的磷酸化而激活,調(diào)節(jié)細胞生長因子來促進細胞存活[30]。經(jīng)沖擊波干預后,該條信號通路被更大程度激活,調(diào)控Myod1、Myogenin 表達增加,Myostatin表達減少,增強骨骼肌再生修復。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IGF-1 /PI3K/AKT 信號通路的激活很可能參與了沖擊波治療骨骼肌鈍挫傷的作用機制,通過該通路調(diào)控相關(guān)成肌因子的表達,從而修復損傷。
本研究對沖擊波治療骨骼肌鈍挫傷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結(jié)果表明沖擊波能夠上調(diào)IGF-1 的表達,進一步調(diào)控p-AKT 磷酸化水平,激活I(lǐng)GF-1/PI3K/AKT 信號通路,調(diào)節(jié)成肌相關(guān)指標Myod1、Myostatin 和Myogenin的變化,從而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對鈍挫傷后骨骼肌的再生修復起到正向調(diào)節(ji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