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泳潔
好的議論文應該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思維寬度。日常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注重論點和論據的訓練,而議論文如何在審題過程層層追問,深挖文題,聯系社會生活,使文章主題深刻,這一點,我們一直重視得不夠。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玉金在《2019年廣東省高考語文作文分析》中指出:“有些作文,主題不明確,內容單薄。有不少作文,不會立論,也不會駁論,觀點與論據脫節(jié),分析不嚴謹,思想不深刻。即使是優(yōu)秀的作文,在作文的內容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在論證的深度上不夠,思辨性有待加強,思想深度上挖掘不夠,文章的思考還可以往更深處延展……”
情思語文教學的特色在于培育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它依托于課堂,著重于學生思維的活化與創(chuàng)新意識涵養(yǎng)。因此,我們嘗試從“情-思-行”三維度尋求優(yōu)化的對策,以情感撬動思維走向深刻。
下面以一節(jié)作文寫作指導課為例,談談我的思考。本課的整體設計如下頁圖所示。
一、以境引情,反思問題
“情境不僅是學習者學習情緒和學習情感激發(fā)的方式與載體,更是學習者是否能有效融通學習內容的關鍵所在?!币跃骋?,目的就是以真實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打造思考的平臺。
導入環(huán)節(jié)以一道高考漫畫作文題引入,引導學生反思自身問題?!洞颂帥]水》是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畫,當年很多考生在這個高考作文題目的審題立意上吃了虧。以此作為導入,讓學生進行審題立意。
結果,大部分學生的立意和當年的很多考生一樣: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當投影顯示出命題人對這個作文題的立意闡釋時,引發(fā)學生熱烈討論。
同樣一個作文題,提煉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一個是學生的“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廢”;一個是命題人的“做事情要講科學,避免盲目”。哪一個立意更深刻,為什么?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比較這兩個觀點后發(fā)現,第二個在認識上顯然更深刻更透徹。因為,漫畫中的那個人在快挖到有水的地方時停下來說“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要再換個地方挖,證明他沒有打算放棄。他一直挖不到水,是因為不知道確切的水位。假如他具有科學知識,能探測出準確的水位,那他是否會在快挖到水的時候放棄呢?所以,“做事情要講科學,避免盲目”才是這個作文題目的深刻立意。
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有意識地反思自己審題上的不足。“我手寫我心”,只有在審題中做到層層追問,深刻挖掘題意,才能確立“深刻”的觀點。
二、以情誘思,鍛煉思維
“撥動情感的弦,放飛思維的線”,情思語文主張以情誘思,以情感的共鳴,撬動思維的訓練,從而提升思維能力,所以筆者在訓練思維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1:挖掘生活經驗,引發(fā)情感體驗
利用迪士尼動畫短片《包寶寶》,再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選擇這個短片是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挖掘生活經驗,結合經驗和同伴交流感受,引發(fā)情感的深度體驗。同時指引學生進一步思考:為什么這部動畫短片能如此打動人心?導演透過一個小小的故事表現了一份溫情,挖掘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同時折射出現代社會的代際溝通痛點。同學們的寫作是否也應該從立意的角度深挖,讓自己的文章能站在一個自我與社會的高度去反映問題,讓自己的文章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活動2:回顧經典課文,探尋思維方法
回顧經典,透過經典論述文中蘊涵的豐富哲理,讓學生從中找到可以借鑒和模仿的藍本。蘇洵的《六國論》是一篇經典的論述文,不僅結構層次非常突出,而且立意深刻,從六國破亡的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同時引發(fā)當朝者對現實的反思。師生共同賞讀經典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讓文章的思想達到深刻,再結合高考評分標準,理解“思想深刻”的要求,共同探尋寫作深刻的思維方法。
印發(fā)《人民日報》微評論的短文,引導學生從更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從高考作文評分要求的“深刻”角度入手,整理立意深刻的方法。
通過以上兩個活動任務,從情感的共鳴到思維的啟發(fā)和訓練,落實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立意深刻的方法。
三、以思促行,落實素養(yǎng)
追求情感活動和思維活動的統一是情思語文最根本的理念,也是情思語文教學最大的特點之一。“情思語文的最終落腳點是在‘行上,是以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行動能力為目標,而這種良好的行為和行動素養(yǎng)需要以良好的行為和行動意識為先導,所以在教育活動中,通過情感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創(chuàng)造情思交融的悟境,讓學習者在強烈的情感發(fā)展場域和思維發(fā)展場域的學習體驗與感悟中成長,對學習者來說,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情智發(fā)展范式與路徑?!?/p>
通過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維交流和碰撞,再引導學生挖掘具體的寫作題目的內涵,深刻立意。這就是以思促行。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題是一道任務指令性作文題,材料圍繞中外夫婦對育兒理念的差異,從而引出對中外父母在育兒理念上的差異與沖突的思考,引導學生關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異,思考自身的成長。這道作文題目的最大特點是“小中見大”,“小”為中外父母對幼兒摔倒要不要扶的行為及理念,“大”為育兒理念背后的“文化理解”。題目所關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兒理念沖突,也切合著中外文化的差異、交流、碰撞與融合的時代熱點,這也是這道作文題審題難度最大的地方。
教師設計四個思考題,引導學生運用立意深刻的方法,在精準審題基礎上對文題進行深挖。同時設計表格,直觀地呈現中西方育兒的理念的差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完成表格。在此基礎上再審題和立意,文章才能見出“文化理解”,有“文化理解”層次,是進入一類卷的硬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