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茹
(中科國大未來(北京)科技院,北京100000)
隨著移動網絡的發(fā)展,保障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成為當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個人信息安全不僅存在著客觀上受侵害的狀況,同時還存在著法律規(guī)制不完善的制度原因,我國已經根據時代發(fā)展不斷完善和改進相關法律,但是,仍然不足以完全滿足移動網絡時代對于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要求。
現階段,我國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還未有一個專門和完整的立法體制,很多關于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主要還是依據隱私權保護和人格權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規(guī)制。
關于個人信息保護,我國2017年的《民法總則》首次對其進行了定義和規(guī)定,體現在第111條,廣義上講的個人信息指在互聯網時代以傳統(tǒng)媒體或者電子媒體為載體,以文字、圖片、表格、影像等形式存在的,可以識別個人身份的所有信息的總和。狹義上的個人信息僅指個人隱私的信息范圍,是指公民個人不愿意公開,不愿被其他人所了解的個人信息。
另外,2017年開始實行的《網絡安全法》也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進行了規(guī)制,其單獨規(guī)制了網絡運營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保護規(guī)定。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對于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立法還缺乏系統(tǒng)和詳細的規(guī)定。
用戶個人一旦發(fā)現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竊取,在維權時,對于自己提出的侵權訴求,需要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用戶在收集自己被泄露信息證據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制約,這種制約會增加追究違法的成本,這種成本的增加和阻力的增加會使被侵權人在現實生活中放棄追究侵權人責任,從而使侵犯個人信息的現象愈演愈烈。
移動網絡時代,用戶在注冊網站或者使用APP時,更多是處于被動的地位,用戶必須在被強制填寫個人信息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授權,因此在進行立法完善時應當賦予個人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完善相關立法。
個人用戶信息竊取的隱蔽性,使法律在規(guī)定犯罪方式和主觀罪過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現實生活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源和競爭優(yōu)勢,很多網絡平臺在沒有經過用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獲取。比如在“雙十一”期間商家通過垃圾短信形式進行的商業(yè)推廣活動,其中,77.5%的垃圾短信是從106開頭的商業(yè)服務號碼發(fā)出的,15.7%是從電信運營商的客服號100××發(fā)出。統(tǒng)計顯示,電商平臺及電商平臺中的店鋪和商家是垃圾短信的主要發(fā)送者,占比47.9%。因此,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個人信息的竊取也是重要的需要法律規(guī)制的方面。①
個人信息泄露存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原因,硬件或軟件管理系統(tǒng)存在沒有被發(fā)現或者關注的容易造成泄露的缺陷和漏洞。
入侵的計算機病毒也是導致賬戶信息被盜或者流失的重要原因,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木馬、攜帶病毒等也越來越高級,用戶在瀏覽一些不安全的、攜帶這些計算機病毒的網站或者瀏覽器的時候,如果沒有安裝安全有效的抵御軟件,使計算機遭到病毒入侵,從而使個人信息在不經意間被泄露或者盜取。
當前,用戶經常會收到一些陌生的電子郵件,有的通過提示“中獎”或者“領取獎勵”的方式,要求先打開一個鏈接,這些垃圾信息打開后會對一些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盜取。有些甚至在盜取后,威脅用戶必須用大量金錢才可以贖回。
用戶的很多隱私信息除了用戶只有互聯網公司內部平臺可獲取,有的互聯網公司平臺內部管理混亂,有的為了利益,不惜以量化的方式出賣賬戶信息。這也是剛注冊某個網站的個人賬戶就收到大量垃圾短信和垃圾電話的原因之一。
我國現階段雖然沒有很詳細的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但是隨著移動網絡的發(fā)展,已經開始重視和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我國現行的很多法律法規(guī)同樣也可以適用于移動網絡背景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因此,更加專業(yè)化和詳細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立法建設可以在現有的法律的基礎上進行。
現階段對于個人信息的定義還不是很明確,因此,首先要明確個人信息的定義和范疇,對于個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情節(jié)、定罪量刑和犯罪主題要進一步規(guī)定和細化。
另外要加強監(jiān)管,對于網站平臺對個人信息的獲取加以限制,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要進一步規(guī)制在注冊個人用戶時所必須同意的霸王條款。
當前侵犯個人信息的現象屢禁不止,在制定和細化個人信息相關立法后,也要同時加強相關懲處力度,將侵權行為和犯罪扼殺在最初的階段。②對此,可以借鑒國外的法律規(guī)定,將個人信息保護單獨寫入憲法進行保護。因為個人信息沒有一個明晰的定義,經常與個人隱私互通,因此將其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加以規(guī)制,將大大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力度。
針對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追責阻力大、舉證困難的情況,在法律規(guī)定中公安機關可以承擔一部分舉證責任,建立操作性更強的追責制度。網絡信息平臺同時可以制定相關管理規(guī)定,為追溯責任提供更好的平臺和追責機制,從而更好地確定侵權責任。針對訴訟成本大的問題,可以設立和增加相應的公益性的法律幫助。另外針對不同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可以制定并完善相應的司法解釋,加強法律執(zhí)行,對于不同地區(qū)存在的不同個人信息安全在不違反上位法的情況下,細化和對應相應的規(guī)范性文件,強化政策性措施,做到不同情況不同分析,罪責刑相適應。
現階段的網絡用戶真實身份很難直接獲取,這讓實踐生活中出現了很多“鍵盤俠”,很多網絡用戶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為一些不法網上行為提供了便利。因此,法律必須規(guī)范普通用戶的上網行為。在法律上,要對破壞社會秩序和危害網絡的行為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首先,對于普通用戶的危害行為要進行細化規(guī)定;其次,應當明確網絡平臺承擔的責任,對于一些不實信息和侵害行為,網絡平臺在某些情況下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這就督促網絡平臺運營商在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的時候,要加強對用戶行為的監(jiān)管。
在執(zhí)法過程中政府應當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加大執(zhí)法力度,發(fā)揮其自身的領導作用。另外,對于網絡上存在的大量的垃圾信息,要根據相關法律進行清除和治理,加強法律監(jiān)控。
針對管理系統(tǒng)存在漏洞的問題,為了加強網絡安全,需要完善網絡信息的相關硬件和軟件的防護系統(tǒng)。
針對硬件,需要不斷升級和提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對于軟件要加強防護,比如對信息傳輸進行加密升級,在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今天,很多加密手段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不同種類的加密是由不同計算機代碼加上不同的密碼算法組合后形成的。要改進對密碼的計算方法,使破解難度提升,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
對于有漏洞存在的系統(tǒng),要研發(fā)不同的補漏洞的軟件,對其進行完善。平時要多檢查電腦中是否存在案例漏洞,下載相對應的防護軟件對漏洞進行補足。除了多檢查、定期檢查漏洞,要對網絡系統(tǒng)進行實時的監(jiān)控,以保證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和反應。
我國網絡信息安全同時存在著關鍵技術對網絡安全建設的高度依賴性,因此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提升我國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和打造更加高水平的研發(fā)隊伍,培養(yǎng)相關人才是突破難題的必然之途。要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開發(fā)屬于自己的計算機軟件。
對于虛假信息、詐騙信息,用戶要有辨別能力,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網絡信息復雜且量大,其中存在大量具有嚴重危害性的信息。用戶要提高警惕,有防護意識。設置的密碼要相對復雜一些,對于公司企業(yè)等信息量更大的,要有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定期對電腦進行安全檢查,并且加強員工關于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網絡監(jiān)管部門要加大力度落實關于網絡信息的管理機制,完善相關的網絡安全防護和監(jiān)控制度。
網絡平臺和政府可以設置專門的網絡投訴機制,平時加強相關的個人安全信息的宣傳,將網絡侵權寫入教科書,培養(yǎng)公民的個人信息維權意識。③
針對互聯網公司平臺內部管理混亂、內部人員泄密的情況,不同公司要依據法律制定不同的規(guī)章制度對其進行規(guī)范。只有政府、網絡平臺內部、用戶一起努力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網絡環(huán)境,個人信息安全才能得到更好和更完整的保護。
通過上述研究,對現階段我國移動網絡時代存在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分析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措施。要通過完善個人信息安全立法和規(guī)范實踐中的實踐行為以及通過改善軟件、硬件的方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使個人信息得到更完善的保護,為我國移動網絡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注釋
①韓哲賢.電商時代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法律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8):43。
②鐵程洋.論個人信息網絡安全的法律保護重要性[J].電子信息,2019(10):100。
③吳瑾瑜.論我國網絡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J].法制博覽,2019(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