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坪山區(qū)湯坑小學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學習有五大領(lǐng)域: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在識字與寫字和閱讀兩大領(lǐng)域中都涉及到了朗讀。多次出現(xiàn)“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要求貫穿整個九年義務(wù)教育,足以表明其重要性,此亦表明朗讀是需要教師教的,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且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根據(jù)筆者課堂實踐經(jīng)驗,提出如下策略:
1.作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刪、換、替、改等小策略小技巧,帶著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文本,再現(xiàn)文本的語言精髓。朗讀教學中的朗讀,既是一種閱讀教學方法,也是閱讀教學內(nèi)容之一,是一種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朗讀的轉(zhuǎn)化過程其實是一個上下尋覓、左右求索的過程,找到了適切的話語聲音形態(tài),也就是走進了文本,實現(xiàn)了朗讀者與文本的融合。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優(yōu)美的字里行間里上下求索,才能還原作者當時的心路歷程,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朗讀的本質(zhì)就是文本對象化與讀者對象化的交互作用,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如果沒有反復的朗讀,怎么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呢?也談不上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就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2.基于友善用腦理論,采用多種感官教學法指導學生朗讀。朗讀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shù)。它是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的一種切身體驗,是兒童對課文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跳板”。朗讀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書面語言系統(tǒng)“內(nèi)化”在大腦之中,逐漸建構(gòu)完善一個處理語言的“格式塔”,從而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語言習得過程。
3.指導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模式,反復呈現(xiàn)文本。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加文字,不讀破詞句,其用意就在于讓學生讀通句子,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的外形,從而更有效地識字、識詞。通過反復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的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加強指導能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學生反復朗讀,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背景經(jīng)驗,激發(fā)出思考的熱情,從而獲得深刻的語言洞察力和透視力。這就是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梢圆扇€人讀、小組讀、齊讀,以及配樂讀和表演讀,總之,是小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都可以嘗試。除了早讀和上課之外,對于語文學習薄弱的孩子可以單獨輔導,面對面朗讀。
4.借助思維導圖,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記憶和理解。
思維導圖是一個打開大腦潛能的強有力的圖解工具,它同時運用大腦皮層的所有智能,包括詞匯、圖像、數(shù)字、邏輯、韻律、顏色和空間感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更清晰地思維,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很多學生對顏色感知很敏銳,在老師的輔助和引導下,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文脈,抓住關(guān)鍵詞,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是小學生非常樂意接受的。
5.教師范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應有的示范和引領(lǐng)。陶行知先生極力主張教師要能夠以身作則,“要學生們做的事情,教職員們必須躬親共做;要學生們學的知識,教職員們必須躬親共學;要學生們守的規(guī)矩,教職員們必須躬親共守,他也深深地相信這種教師與學生‘共做’‘共學’和‘共守’的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苯處煼蹲x,可以全文范讀,也可以部分段落范讀。依據(jù)學情隨課堂互動情況靈活掌握時機,比如在品讀精美句段的時候范讀,還有突破難點時的范讀。范讀之前要充分備課,用特殊的符號標識停頓、重音、連音、拖音等位置,可以打破標點的限制,讓學生明白讀的節(jié)奏和方法。通過實踐,當學生看到老師提供的帶有標識和提示語的文本,很容易進入情境,順利讀好文本并理解文本。
朗讀,并不是要把學生打造成話劇演員、演講家,而是要在張揚個性的基礎(chǔ)上,提升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朗讀,其實是再現(xiàn)世界的一種方式。朗讀的不僅是感情,更是感受;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發(fā)現(xiàn)……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言之不足故有誦讀。在有限的文字背后,帶領(lǐng)學生大聲朗讀,發(fā)現(xiàn)其中的人生密碼,攝取其中的人類靈魂,從而傳遞文化傳遞我們的生命。
節(jié)選課堂案例:
《白楊》
《白楊》第12段:“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從來”改成“本來”可以嗎?“從來”是在強調(diào)什么?
生:“從來”是從時間維度上來強調(diào)白楊樹的堅強,過去是那么直,現(xiàn)在是那么直,未來依然是那么直。
師:兩個“哪兒”是什么意思?“哪兒”需要就到“哪兒”?
生1:無條件服從。
生2:無私奉獻。
師:“不管…不管…總是…那么…”這組關(guān)聯(lián)詞是如何理解呢?
生:白楊樹生命力強悍,適應力非常強。同時,贊揚邊疆建設(shè)者堅強執(zhí)著、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也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也不會動搖自己最初的夢想。
師:我們齊讀一遍。
師:聲音不夠洪亮,沒有氣勢。請大家起立!重點突出“從來”“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那么…”
生齊讀。
師示范朗讀: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說明:“發(fā)芽”略有拖音,“枝干”發(fā)聲要干脆有力,“總是”要重音,“動搖”拖音更長。
當老師示范朗讀之后,學生不由自主地鼓掌起來,然后聽到他們的聲音是那么鏗鏘有力,那么節(jié)奏明快,那么飽含感情。
師:出示幾首不同類型的音樂,大家自己來選擇配樂。
師:請你們小組分工合作,根據(jù)自己選擇的配樂來展示給大家,好好地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