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心
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的班主任及語文老師,我面對的是一群十歲左右的兒童,他們活潑、好動,有時又有些調(diào)皮、任性,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可塑性很強。班主任不僅要幫助他們學到文化知識,更要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學做人比求知更重要,因而如何開展思想教育這項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兩年前,我到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沙墟二小學交流學習,在我剛進入沙墟二小的時候,就被安排到任教四年級(2)班。其中,有這樣一個學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叫小林,第一次在教室看到他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學生有一股靈氣,并且在目光中覺察到了他的桀驁不馴。后來,通過其他教師,我了解到,他很聰明,但是特別調(diào)皮搗蛋。起初我還不大相信,但是,事實證明了其他老師說的話。
開學時間不長,我就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他總是不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情緒波動特別大。下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和其他同學起沖突,喜歡捉弄同學,并經(jīng)常弄翻課桌。一次,在做眼保健操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對其打哈欠,使其非常反感,便引發(fā)打架。當時這并沒有引起我的重視,以為是和同學發(fā)生的小矛盾而已,只是簡單地批評教育。但從那時開始,他便陸續(xù)與班上的同學發(fā)生矛盾。后來,我了解到,原來小林的幼兒園、小學一年級都是在湖南老家學習,直到二年級下學期才轉(zhuǎn)到沙墟二小的。剛轉(zhuǎn)學過來時他在學校表現(xiàn)良好,并無異樣情況,常取得年級前十名的好成績。據(jù)其媽媽反映,小林剛從湖南轉(zhuǎn)到沙墟二小,只會說普通話、湖南話,不會聽廣東話。三年級時,有位數(shù)學老師上課基本上使用粵語教學,他聽不懂,曾一度不喜歡數(shù)學課及數(shù)學老師,而且跟數(shù)學老師關(guān)系比較緊張,但當時并無異常行為。直到三年級第一學期末的時候,小林開始有異常行為,經(jīng)常與同學發(fā)生打架等事件。有一次,當小林媽媽趕到學校時,他坐在地上不肯起來,他媽媽跟他溝通了很久,他才慢慢起來跟媽媽回了家,在家休息了兩天,度過了一個周末,后來繼續(xù)上學。這樣的情況,一個學期大致有三四次,有時與同學有較大的沖突時,老師怕其影響自身及他人學習,常要求家長陪讀,后來,在老師的建議下,他父母帶他去醫(yī)院就醫(yī),醫(yī)生診斷為多動癥。
這樣的孩子缺乏主動性,一點挫折就能消磨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打消求助的念頭,于是,他便成了我情緒上的一根弦:你不能大力撥動,但又不得不碰觸,他需要太多的關(guān)注。我知道,要教育好他,一要找準原因,二要正確應對,三要家校溝通。所以,我制定了幾種教育方法,盡我所能地給予他最大的關(guān)心。
首先,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全校所有的老師都認識小林,辦公室的老師提到他都只能搖搖頭,我知道這是一種無奈,但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我認為行為情緒問題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矯正。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對小林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數(shù)學老師和英語老師的幫助下,我們一起對小林進行了一些相關(guān)評估,最后制定了詳細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最重要的實施階段,也是我們?nèi)蝗握n老師用時用力最多的一個階段。對于小林的行為問題,我們主要對他進行一些行為矯正的訓練,不斷強化他的良好行為,消退他的不良行為。行為矯正在一段時間內(nèi)還是收到了明顯的成效,至少他會遵守班規(guī),也不會隨口說不文明的語言了。
其次,要正確應對。既要“因材施教”,更要關(guān)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我真心實意地關(guān)心他、幫助他,用平等而真誠的話語作鑰匙,慢慢打開他的心門,使他對老師的戒心、抵觸逐漸消融,使教育能收到實效。我引導他一點一點地恢復自信,培養(yǎng)自尊。課上,我不會在他開小差時故意提問他讓他難堪,我只會敲敲他的桌面提醒,提問一個簡單的問題,等著他的正確答案后再表揚:“你這節(jié)課學得真不錯!很認真!”這樣,他會坐得很端正地上課。于是,我和他約定,如果下課時也能和同學和睦相處,不破壞班里的東西,不違反學校紀律,我就獎勵一本書給他。結(jié)果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果然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看課外書,和同學的關(guān)系也好多了。
再次,要家校溝通。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如此之大,我們自然也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我了解到小林的父母很疼愛他,但對其管教相對嚴厲,當他出現(xiàn)情緒行為,三四年級時對其曾有打罵行為,后來多采取冷處理方式:先不理他,待他情緒消退后再對其說理教育。他情緒消退后亦能聽從父母的教導,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會保證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父母對他有較大的期待,希望他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與同學發(fā)生打架等問題行為,安心在校好好讀書。于是,我與他的家長建立了一條暢通的溝通渠道,給家長一些關(guān)于教育方法的建議,盡可能避免“粗暴式教育”和“溺愛式教育”的出現(xiàn)。提醒家長:無論在外工作多忙,別忘記多關(guān)心孩子,畢竟父母的愛是無可替代的。如果條件允許,盡量留在家中照顧孩子。為此,他的媽媽辭職專門照顧小林?,F(xiàn)在,小林的家庭生活較為規(guī)律,媽媽早上送其上學,下午放學回家,享受媽媽做的晚餐;飯后孩子能協(xié)助媽媽收拾碗筷,待父母收拾好家務,能一起完成作業(yè);周一至周四主要在家完成作業(yè),周五至周日飯后有時會與他在小區(qū)里散步,也會到小區(qū)室外健身的地方活動一下;到時間能聽從父母的話,回家休息。平時假期,父母也會帶他出去游玩;今年的暑假,媽媽還送他去區(qū)劍館學習擊劍,在擊劍館表現(xiàn)良好,能與同伴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跟同伴能有良好的溝通,最近館內(nèi)舉行擊劍比賽,小林勇奪冠軍??吹剿倪M步,我很欣慰,但今后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合力幫助他、指導他,促進他的社會適應性發(fā)展。
老師的鼓勵和賞識就是孩子最好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教育是一種技術(shù),更是一種藝術(shù),它需要愛作為媒介和手段。純真是孩子的共同特點,我相信只要用真心和熱情愛護他們,時時替他們著想,并用自己的言行為他們做出表率,得到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學生也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愿意在班中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