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1.明確具體環(huán)境。
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包括: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jié)、氣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寫,有助于表現(xiàn)人物身份、地位、活動,對描繪人物心理活動、渲染氛圍具有重要作用。社會環(huán)境描寫,指對特定的時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描寫的內容可以是室內陳設、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時代氣氛等。
2.分析環(huán)境描寫。
(1)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有:渲染某種氣氛,襯托人物心情,表現(xiàn)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為下文情節(jié)作鋪墊。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不是單一的,我們往往需要結合文章內容作出具體分析。
(2)社會環(huán)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背景、社會情態(tài)、階級關系等因素的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歷史背景,為人物活動提供場所。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忌诨卮饡r必須結合當時當?shù)氐臅r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huán)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答題模式:本段文字描寫了……渲染了(襯托了、交代了、表現(xiàn)了)……烘托了……
典例呈現(xiàn)
理想的風箏
蘇叔陽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而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shù)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飛天空的風箏。
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
他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蓋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這條腿什么時候、為什么截去的,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補天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涌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后來我考入歷史學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的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屁簾兒”,也有三四米長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組成的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竄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飛上了藍天。那時候,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那浮在他臉上甜蜜的笑。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當一天的功課做完,暮色還沒有襲上校園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參觀他放風箏。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我們說笑。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彼K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了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淳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不見到他已經(jīng)近三十年了,倘使他還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舊地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xiàn)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shù)不清的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
(選自《藤野先生、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有刪改)
借鑒
文章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分析能力。閱讀全文,了解大意,可知本文表述的對象是劉老師,他身殘志堅,每年春天都會放飛風箏,表達他對理想的追求。文章的標題是“理想的風箏”,主要事件與風箏有關,所以文首寫春天的景物,從結構上看,是為了引出寫作的人物與主要內容,并起到開篇點題的作用。從內容上看,此段景物描寫表現(xiàn)春天的生機活力與希望,為下文表現(xiàn)劉老師對理想的追求作鋪墊,定下了溫暖的感情基調。
專項訓練
孩子與鳥兒
張秀亞
一天下午,孩子們都出去捉蜻蜓,室中寂寞如雛鳥飛盡的空巢。鄰家的炊煙,裊裊地拂過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飛來了暮色,溫柔、無聲,如一只美麗的灰鴿。
迎接暮色,我漫步走到后院,花期才過,美人蕉的殘瓣,鋪了一地絢爛落霞,把晶瑩圓潤的籽粒,留在枝頭。完成了孕育、覆護作用,花朵便萎落于土——一個偉大的意念——“愛”,卻自古至今,始終充塞宇宙,一切有生之物,莫不是它的仿本,熾烈的生命火炬,賴著神圣的愛,得以代代繼續(xù),燃燒不熄。
正在沉思間,突然一個毛茸茸的小團,輕吻著我赤裸的足踝,我不自覺地打了個寒噤。一低頭,我發(fā)現(xiàn)那閃亮畏怯、如云邊孤星的小眼睛,正向我這龐然大物的人類側目而視。
我俯身捧它在手,原來是一只才學飛的小麻雀呢。我將這小生命捧進屋子,兩個孩子正巧自田埂間呼嘯著回來了,見了鳥兒,又是一陣“泰山”似的歡呼。山山更忙著為它騰肥皂箱,在他的指揮下,才學步的蘭蘭,也乘我不備,蹣跚著自床墊下抽了一把稻草,凌亂地放在箱底,瞬息間鳥兒的新居落成。
突然,屋外傳來清脆動聽的聲音,比竹竿相擊聲還要利落、悅耳。我一抬頭,一個多么奇麗的偉觀啊,對面人家屋檐落滿了小小的麻雀,在暮光中,如朵朵顫動的火焰。它們翹尾、頷首、展翅,似懷著無限的同情,遙遙凝望著這陷入不幸的同類。它們在躊躇、疑懼,都不敢飛下來。由那斷續(xù)的啁啾,我覺察它們似乎飽嘗了“相望不相親”的痛苦。
“把鳥兒放在院子里,叫它和同伴們談談心好不?”懷了無限的悲憫,我商得山山、蘭蘭的同意,把盛鳥的木箱,放在長青苔的花蔭下。立即,有兩只大麻雀,像影子般倏忽,自對面屋檐,移到了距小麻雀較近的籬墻。
我?guī)е⒆觽?,隱身在走廊的玻璃門里,悄悄觀望。只見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籬墻上跳了下來,口里銜著一條小小白蟲,兩只細細小腿,像雨線般在地上輕盈跳動。及至四顧無人,刷的一聲,飛躍到小麻雀跟前。它的頭向這邊歪一歪,小麻雀的頭向那邊斜一斜,正好一下兩喙相接,那條白蟲,遂落進那張饑餓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劃了一道斜線,飛上短籬,活躍的姿態(tài),描繪出它滿腔喜悅,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這時另一只又飛了下來,以同樣的姿態(tài),雙倍的溫柔,把另一只青蟲,送進那落難的小鳥口里。我至此才辨別出,它倆與小麻雀,較其他的麻雀,有更親密的關系。
屏息站在我身后的孩子們,也似乎為眼前的這現(xiàn)象感動了。半晌,山山眨動著亮亮的眼睛,若有所悟,匆忙地不及穿木屐,赤足跳下走廊,走入花蔭,把系在小麻雀左足的紅繩解松,小麻雀吱了一聲,帶著快樂、喜悅,一道箭矢般,直飛上兩只大麻雀棲息的籬邊。隨即三個相偕,穿過林梢,飛入白云堆里,白云漸漸掩住它們的鳴聲羽影。瞬間,杳無所見,只透出一片灰藍的天空。
暮色漸濃,夜色將臨,我凝望著三只鳥兒適才掠過的天空,在它們飛去的方向,什么時候展開了一片銀云,婉柔美麗,如愛神的羽翼在自由的高空中飛翔。充滿了愛的三只鳥兒,該是幸福愉悅的。唯其懂得“愛”,才獲得了幸福本質。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有刪改)
訓練
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往往起到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請具體談一談開頭和結尾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分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慶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