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宏
古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兩代人之間,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距離為一寸;而祖孫之間的距離為二寸。
我沒有見過我的祖父,因為他在我出生前幾年就去世了。我和祖母的接觸,也就是童年的三四年時間。我的外公和外婆去世得更早,我的親外婆去世后,外公續(xù)弦,娶了一個女人,這就是以后和我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另一個外婆。
我和外婆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時間很短,還不到一年,印象中外婆是個勞碌的人,要照顧很多人的衣食起居。后來,我們全家搬出去住了,去外婆家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
當我長大一點,我發(fā)現(xiàn)外婆原來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一次,我去看外婆,她從床底下的一個箱子里拿出幾本線裝書,是她當年讀私塾時用過的書。一本是《千家詩》,另一本是《古文觀止》。她說:“這里面的詩,我現(xiàn)在還能背?!蔽冶憷p著外婆要她背古詩,她也不推辭,放開喉嚨就大聲背了起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外婆背唐詩搖頭晃腦,像唱歌一樣,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外婆喜歡的唐詩大多是描繪春天景色的,聽她背誦這些詩句,使我心馳神游,飛向春光爛漫的大自然。外婆和我住在同一個城市里,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要去給外婆拜年。從我的童年時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小時候是跟著父母去,成家后是和妻子一起帶著兒子去。外婆長壽,活到九十四歲,前年才去世。去世前不久,我?guī)鹤尤タ此?,她躺在床上,還用最后的力氣背唐詩給兒子聽。
我的兒子和外婆之間,是三寸的關系了,他對外婆的稱呼是“太太”??吹剿屯馄爬纸徽?,我感到十分欣慰。兒子不知道什么“二寸”和“三寸”,但我從小就讓他懂得要愛長輩,要關心老人。
兒子和我的父母這二寸之間,可謂親密無間。七年前,父親臥病在床,我無法帶兒子天天去看他,兒子每天放學回家,先打一個電話給父親,祖孫之間的通話很簡單,兒子總是問:“公公,你好嗎?”“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親問:“你在學校里快樂嗎?”“功課做好了沒有?”就是這樣簡單的對話,對我的父親來說,卻是他離開人世前最大的快樂。聽聽孫子稚氣的聲音,感受來自孫輩的關懷,勝過天下的山珍海味。
外婆去世后,我便再沒有可以維系二寸之間的長輩關系了。每年春天,我和兒子總要陪著母親去掃墓。站在長輩的墓前,遙遠的往事又回到了眼前,親近猶如昨天。一寸和二寸之間,此時便不再有距離了。
(心香一瓣摘自《視野》2019年第20期)
【素材運用】同在屋檐下,父母為子女殫精竭慮。當年華老去,晚輩的孝順,則是長輩最大的快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從小言傳身教,讓晚輩學會敬愛長輩,發(fā)自內心地關愛長輩。真正和諧的家庭成員的關系應是親密無間的,唯其如此,長輩的夕陽才能更紅。
【速用名言】
1.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缎⒔洝?/p>
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獞?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 孟子
【適用話題】親情;傳統(tǒng);尊老;快樂;距離
(特約教師 江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