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雄市實驗中學 姚丙忠
新時期的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育學生具有適應生活的能力,是現(xiàn)代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地理課堂教學就不能再是以前簡單的灌輸地理事物的教學,而應該是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生活化事例應該如何與地理課堂結合呢?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地理環(huán)境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所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xiàn)象、人文現(xiàn)象有機組合而形成的復雜系統(tǒng)。地理教學研究的范圍廣,內容較為枯燥抽象,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較遠。地理課堂教學不但要傳授地理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服務自己的生活。
學生容易產生興趣的內容是身邊的生活事例。地理教材內容有很多不太好理解,難記易忘又離我們生活太遠,學生往往沒有學習的興趣。教學中針對教材內容設計一些活動,能把枯燥的內容變生動。如經緯網是學生公認的難掌握內容,這時把學習內容與平時生活事例聯(lián)系起來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把課室桌椅編排上號,把課室變成電影院,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并讀出自己號。熟悉了找位置后,教師把座位縱列編為經線號,橫排為緯線號。把每個學生的經緯讀數告知,學生自己找自己的位置坐好,看誰快。學生隨意坐好,教師點經緯讀數相應的學生站起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積極去找自己的桌位,很快學生就掌握了經緯的讀數方法。教學中通過一個簡單的看電影找位置的生活事例,就把枯燥的經緯網教學生動化了。
初中地理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礎的地理知識,讓他們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地理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牢記地理知識,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有濃郁氣息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可以將地理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中介對教學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促使教和學的關系發(fā)生變化,使得知識信息的傳遞形式與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結構性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了更廣泛的選擇余地和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人文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時,教師若是在簡單的講解后就要求學生背誦,學生即使在短時間內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和學會使用這些知識,這種做法還可能會挫傷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例如在某個節(jié)氣的當天講相關課程,結合當天的天氣狀況,分析所在地的風向、溫度變化情況,并向同學們介紹其中的原理,通過多媒體展示這種天氣環(huán)境。講解天氣符號時,我們根據不同的天氣符號配合相應的天氣視頻,學生可以一看到這種天氣符號腦海里就浮現(xiàn)了這種天氣場景。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快更深入的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還可以有效的將地理知識滲透到生活中,讓學生們認識到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更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
作為地理教師,要使學生樂于學你所教的地理知識,主動地進入“樂學”境界。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使其了解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通過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就需要從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參與課文學習,教師多設計些游戲活動對于提高教學效效果。在講三大宗教時,我課前要求學生去探索三大宗教的特點,課堂中學生分小組進行游戲:扮演阿拉伯人介紹當地的一種宗教和生活習俗,教師評判哪個小組最能體現(xiàn)本宗教的特征,對認真的小組給予表揚。學生參與了教學,思維得到開發(fā),能夠積極進行探索,取得的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中國省區(qū)時,我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們充分發(fā)揮一下想象,我們中國的各省區(qū)像什么?怎么記住它們?教師要求每個同學選一個省進行形狀扮演解說游戲活動。結果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有的說內蒙古像大草原上的一只馬,有的說云南像只大公雞,青海像只玉兔,遼寧像一只蝸牛,廣東像大象的鼻子……學生的想法是大膽的,通過語言動作把每個省的形狀解說的讓人大笑不止。游戲活躍了課堂,游戲增長了知識,游戲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內容有些與學生生活較遠,學生很難理解,教師要聯(lián)系當地生活,把生活融入教學中去。如“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對于山的等高線地形圖,要學生從密密麻麻的等高線地形圖分辨出山脊、山谷、鞍部、山峰,同學們頓感無從下手,特別是很難分辨山脊與山谷。我們學校旁邊又好多小山,這時我把課堂帶到了山里,對照山的部位來講解等高線地圖,學生思維打開了理解起來容易多了。教學板塊構造學說時,地震是避不開的話題,教學中我們緬懷了汶川地震遇難的同胞,接著提出地震時如何逃生呢?這樣又把教學帶到了生活中來。教師利用多媒體模擬“地震演習”利用動畫模擬地震,分別模擬在學校、家庭、商場、影院、戶外等場景下的逃生及避震方法,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情境選擇逃生方法,并說明理由。同時組織學生參加突發(fā)事件演練,學生學習了知識的同時生活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教學與生活結合了,我們的教學才有生命力,學生各種能力才有顯著的提高。
通過教師在課堂運用大量的生活事例教學,學生掌握了正確學習地理的方法,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huán),從而達到事半功倍學習效果,生活化地理課堂教學得到成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