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即便隔著屏幕,觀看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fā)射升空,也絲毫不影響張薇的激動情緒。
伴隨著運載火箭在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張薇急忙翻出多年前拍攝的火星照片,腦海中浮現(xiàn)第一次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的場景:那時,火星正值冬季,紅色球體上隱現(xiàn)白色的冰蓋;那時,張薇一直堅信,人類能夠到達火星,甚至幻想自己成為第一代火星移民。
火箭奔向太空的瞬間,她覺得離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更近了一些。
張薇是杭州的一名天文愛好者,遙望星空,曾是她繁忙工作之余最愛做的事。為此,她從薪資優(yōu)渥的通訊工程師,轉(zhuǎn)行為少兒航空航天科普教育者。
在她看來,這件事值得去做?!半m然我沒有辦法實現(xiàn)探索太空的夢想,但我仍在為之努力,說不定有一天,我的學(xué)生能實現(xiàn)這個夢想?!敝灰挥袡C會,張薇就會去“追星”。
最近的一次在7月23日。晚上,她帶著“長槍短炮”——三腳架、望遠鏡、赤道儀、照相機,從杭州趕往金華,“追”一顆6800年一遇的新智彗星。
“它位于北斗七星的左下方,彗核是綠色的,拖著長長的尾巴。這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彗尾最長的彗星,像個小掃把一樣,太震撼了?!痹诤锰鞖獾木祛櫹?,張薇終于如愿,連著興奮了好幾天。
她知道,隨后的一周,新智彗星會逐漸遠離地球,下次能在地球上空看到它的身影,大約需要等6800年。“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它,絕對是巨大的幸運。”張薇說。
此前,為了一睹新智彗星真容,她已連續(xù)3天凌晨3點起床進行觀測。但由于杭州接連下雨,云層太厚,始終沒能看到。
這些年為了“追星”,張薇干了不少“瘋狂事”:為了看一場流星雨,她下班后,頂著大暴雨開車前往仙居,等到凌晨3點,看完后只睡了兩個小時就趕回來上班;為了看金星凌日,她特意請假,飛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觀測,第二天再趕回來;為了觀星,即便下班已是晚上11點,她也會回家拉上設(shè)備,跑到山上,看一夜星空。
三腳架、大型望遠鏡、赤道儀、相機、長焦鏡頭,張薇觀星的設(shè)備加起來足足有30多公斤。體重不足50公斤的她,經(jīng)常要在下車點和觀測點往返幾次,才能把器材全部運送到位。而這一切,換來的則是心靈與視覺的極致享受。
張薇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新疆禾木一個山坳里。她用“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來形容所見到的場景:天上沒有一絲云,深藍色的天空如天鵝絨般的背景,星星像鉆石一樣熠熠生輝。人仿佛被整個星空籠罩,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仰望星空,對我來說是一種放松,就好像是一個‘充電的過程?!泵看斡^星后,張薇就覺得渾身充滿了“電”,足夠在回來后的平凡忙碌里消耗一段時間。
2018年,在通訊行業(yè)干了10多年之后,張薇決心轉(zhuǎn)行。為了離宇宙更近一些,她進入了少兒天文、航天航空科普教育領(lǐng)域。和以前的工作相比,這是一份低薪且缺乏收入保障的工作,“一年獲得的收益,還不如之前一個月多”。即便如此,張薇仍選擇堅持下去——“或許正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精神,化成一股力量支撐著我,以及和我一樣為夢想而努力的普通人?!?/p>
曾經(jīng),在張薇的印象中,天文是小眾的,她的同行者寥寥。但最近兩年,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喜歡抬頭仰望星空的人多了起來,她的學(xué)生也多了起來??此七b不可及的星空,引發(fā)越來越多人的幻想,在張薇看來,這得益于國家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的提升,讓大眾探索未知的意識愈加強烈。
(選自《錢江晚報》)
【素材解讀】
“人們都會向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就是宇宙?!睆堔边@樣說。從張薇的經(jīng)歷中能看出,當(dāng)一個人的興趣成為追求,會煥發(fā)出怎樣的熱情,那是比周圍人的贊揚以及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更澎湃的動力。在滿屏都是對分?jǐn)?shù)、對前途的討論中,張薇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讓我們有機會審視個人成長的多樣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