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加勇
高中英語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展開英語閱讀學習,對文本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從而理解其深層內涵,提高反思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然而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1)教師方面。教學模式程式化嚴重,過分強調文本理解和句子語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缺乏有效訓練,導致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流于表面,對文體特征深入分析的能力不足;對文本的解讀大多從作者或自身角度出發(fā),并沒有有效建立學生實際生活與文本的聯(lián)系,教學的實效性無法實現(xiàn)。(2)學生方面。由于高中學業(yè)壓力大,很多學生的英語閱讀僅限于教材和少量教輔資料,課外英語閱讀量較少,知識面狹窄,未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不端正,有的學生開展英語閱讀或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是為了提高解答閱讀理解題的準確率,或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不重視對自身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愿或沒有能力思考文本的深層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無法切實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開展批判性閱讀是為了更好地結合話題背景深入了解文本的組織結構。在批判性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理解閱讀目標,歸納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態(tài)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現(xiàn)作者價值觀和讀者價值觀的結合(王貴 2019),還要考慮文本中列舉的事實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總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和外界因素的變化,避免或減少不利因素的干擾,冷靜地看待一切事物,從而得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正確的行動,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勇于審視自己的行為,還能通過反思來提高判斷和行動的準確性。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學生每天都會接收海量的信息,無時無刻都要對信息進行判斷和處理,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使他們正確看待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易沖動,不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客觀、理性地處理問題。
具體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學生需要從文本出發(fā),進行思維判斷和分析,當產生不同觀點時,可以和教師、同學交流,或糾正或驗證或完善自己的觀點,從而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此過程中,批判性思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使學生不盲從他人的觀點,也不過分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點,而是尋求更合理、科學的文本解讀方式,這對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
很多教師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應從理解文本著手,讓其深耕文本解讀,而忽略了對文本背景知識的導入、重點詞匯的講解及一些復雜句子的分析。學生在未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直接進入探討文本細節(jié)性內容的階段,會導致對文本的解讀或淺層化,或嚴重偏離文本主題,其批判性思維未得到培養(yǎng),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梢?,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即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因此,教師應通過介紹相關背景知識,解析詞匯、語法、句式等為學生理解文本掃清障礙,避免他們在開展批判性閱讀時無從下手、盲目判斷。
以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Reading部分的閱讀文本Advertisements為例,這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文章的組織結構,了解廣告的基本作用和分類,熟悉基礎的英文表達。文本的第一部分介紹了廣告的廣泛存在,點出了寫作此文的目的;第二部分介紹了廣告的含義及其分類;第三部分對商業(yè)廣告進行了概述;第四部分對公益廣告進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作者的觀點。學生在了解了廣告的基本情況后,針對文本內容展開討論,但大部分學生提出的觀點過于零散。為了讓學生的觀點更系統(tǒng)化,教師可以從商業(yè)廣告和公益廣告這兩類廣告的定義、宣傳手法方面進行分析,給他們作示范,使其了解作者的觀點。對這類文本,學生不僅要厘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還要對其中的詞匯、句子進行分析,了解其中暗含的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如“When it comes to advertisements,we must all use our intelligence and not be a slave to them!”中的 slave,它的意思是“奴隸”,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詞來提醒我們正確對待廣告?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并結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自己是否會因受廣告的影響而產生購物行為。這一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能使他們通過討論而對文本的思考更全面,從而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又如“Even if an ad does not lie,it does not mean it is altogether innocent.”,讓學生體會作者用“Even if...”引導的從句表現(xiàn)出了對廣告的不信任。
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讀作者的觀點,這使部分學生誤以為批判性閱讀就是質疑作者的觀點。其實不然,批判性閱讀不是否定一切、批評一切,而是對文本的深入挖掘與思考,理解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和意圖。
比如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Reading部分的閱讀文本Dying to be thin...討論的是“瘦身”話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減肥也是他們時常討論的話題,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吃減肥藥,但其影響并沒有文本中描述得那么可怕,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討論文本中關于減肥藥會造成肝衰竭的說法是否過于夸張。有學生認為該說法過于聳人聽聞,并認為保持苗條是追求美的表現(xiàn),不應被指責。顯然,該學生對美的理解較為淺薄,導致對文本的批判有失偏頗。其實,作者是想通過這個較為極端的例子告訴人們不要盲目減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由此可見,教師在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價值分析時,應注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其認識到批判只是一種方式,不要為了批判而批判,產生非理性的質疑,避免思維走向極端。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都較為基礎,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文本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脈絡進行簡單梳理,學生只要進行了課前預習就能很輕松地找到問題的答案,深入分析文本的問題則較少。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當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尤其應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基本感知文意后,通過上下文揣測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分析事實和觀點,對作者的觀點發(fā)表看法,并展開小組討論,交流思想。這樣既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多元,又能鍛煉他們的分析概括、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文本讓學生設置問題,由其他學生解答。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的思維問題,并給予指導,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培養(yǎng)其正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高利霞 2019)。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教師設置問題還是學生設置問題,教師都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間。
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過程性評價,以評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楊秀慧 2019)。教師應運用靈活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對于段落劃分、人物分析等答案相對固定的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見解與教師預設的答案不一致,或者過于獨辟蹊徑,讓人一時難以理解,教師應首先指出其思維的閃光點,給予其表揚和鼓勵,然后再對其觀點中不合適的地方進行糾正,這樣既激勵了學生,又發(fā)揮了引導作用。對于開放性問題,因為其答案本就不唯一,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所以教師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不要評判學生觀點的對與錯,只要在價值觀等大方向上進行引導即可。這樣,學生開展批判性閱讀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其批判性思維才會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
總之,批判性思維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思維狀態(tài),以開放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事物,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豐富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