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倩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插圖信息,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插圖內容展開細致觀察,可以獲得更為直觀的閱讀信息,讓學生結合文本文字內容展開融合性思考,可以促使學生閱讀思維的自然升級。教師科學利用插圖展開教學調度,讓學生自然進入插圖觀察學習之中,讓學生閱讀思維順利完成蛻變。
語文教學啟動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對文本中的插圖內容展開細致觀察,找到文本解讀的切入點。教材大多配設豐富的插圖內容,教師需要有科學利用意識,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為學生提供觀察方法,讓學生在信息整合中建立閱讀感知。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外的圖片信息,對學生視覺形成沖擊,為學生閱讀思維啟動形成助力支持。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信息時,要讓學生有預習的準備,這樣才能給出更為精準的引導。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然后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仔細觀察插圖,看這個插圖中都有哪些影像?學生快速展開觀察,紛紛給出自己的觀察見解:一條林蔭道,一個孩子走在路當中,地面上布滿金色的梧桐樹葉,遠處透過一些亮光。為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直觀體驗,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組圖片:這是從網(wǎng)絡上搜集到的課件插圖,觀察圖片時,你又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學生開始觀察圖片,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漸濃。
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觀察插圖,并且為學生準備了更多課外的插圖信息,給學生帶來更多直觀的信息沖擊。小學生對這些有形信息有特殊敏感性,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教學引導和設計,成功啟動學生觀察思維,促使學生順利進入閱讀情境中,并在觀察思考之中建立閱讀認知。
文本插圖包含豐富信息,教師需要為學生做出必要的引導,讓學生找到觀察的切入點,以提升觀察效率。文本插圖是對文字內容的補充,肯定要包含一些細節(jié)內容,學生對此常常會忽視,教師要給學生提出更為細致的觀察要求,讓學生在觀察時學會提煉信息,以成功激活學生閱讀思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外圖片信息,學生感覺更為新鮮,也有濃郁的觀察興趣,如果教師不給出一些提示,學生往往找不到準確的信息提煉角度。
讓學生深入觀察插圖內容,提煉出有用信息,教師需要給出更多的指導。在觀察《金色的草地》課文插圖時,教師展開教學設計:這幅插圖中,有兄弟二人在嬉戲玩耍,你能夠看出他們的表情嗎?結合地面上的花朵顏色,以及遠處的背景,說說這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學生觀察插圖,對插圖細節(jié)展開研究,綜合考慮插圖信息內容,給出精細化解讀:插圖中有兩個男孩形象,他們正在興高采烈地玩耍,其動作充滿靈動感,哥哥吹著蒲公英,弟弟追逐了這些“降落傘”,他們圍著金色的草地在奔跑游戲,遠處有青山,遍地充滿綠色和金黃色,給人的感覺是特別溫馨的。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觀察任務,讓學生對觀察內容進行歸結,提取插圖中的核心信息,對插圖進行深度解析,都給學生提供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生對這樣的動態(tài)插圖有更多敏感性,自然能夠快速地進入到插圖之中,對插圖信息進行歸結提煉,在展示過程中完成認知內化。
圖文融合是閱讀學習的基本操作形式和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內容時,需要讓學生結合文本文字內容展開對應觀察和思考,這樣才能形成有形閱讀認知。文本插圖和文本內容關系密切,需要高度統(tǒng)一,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學習時,要給出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讓學生順利進入圖文觀察閱讀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磮D說話、看圖講故事、看圖復述課文等,都屬于圖文學習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實際作出選擇。
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對課文中的兩幅照片插圖展開細致觀察,結合文本內容閱讀,說說西沙群島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在課后搭配了一些照片插圖,也屬于觀察范圍。學生拿到這個觀察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更多的西沙群島的圖片信息,給學生感官帶來更多刺激。為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觀察認知,教師為學生設定了具體操作任務:任選一張圖片,寫幾句話,對西沙群島進行詳細介紹。學生開始了對應操作。有學生這樣展示:我喜歡海底珊瑚這張圖片,看到這些炫麗的珊瑚,給人帶來的是神奇的感覺,這里好像是另一個世界了。這種美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也有學生說:我看西沙群島海面上飛翔的一群群海鷗很壯觀,這些海鷗在低空盤旋,如同一架架小飛機,這里好像是“航展”。
教師讓學生選擇圖片展開書面解讀,給學生提供信息整合內化機會。學生對圖片有特殊觀察意愿,讓其變成文字,對學生形成的歷練作用會更突出。學生需要精選經(jīng)典語言展開描繪,圖文融合需要多種思維的集中介入。
圖文應用方式眾多,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圖文閱讀學習和訓練有更多實踐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歷練的機會。根據(jù)圖文觀察展開仿寫、觀察插圖寫故事、依據(jù)插圖寫觀后感、為課文繪制連環(huán)畫等,都屬于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訓練形式,教師需要做好篩選,為學生提供適合度更高訓練形式,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訓練環(huán)節(jié),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完成思維的升級。
課文中的插圖有不同取點,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需要給出針對性引導,讓學生學會抓關鍵因素。如《大自然的聲音》,插圖中畫出一些五線譜,這些信息學生容易忽視,教師給出提示:畫面中有豐富聲音元素,找到發(fā)聲源,說說這些樂音具有什么特點呢?不妨當眾模擬一下。學生開始觀察圖片,很快就找到了發(fā)聲源:有一只青蛙在河水石頭上高聲歌唱,這種聲音應該是“哇、哇”。也有學生有了發(fā)現(xiàn):雨點落下的聲音、風聲,都匯集到一起,那場面是很壯觀的,“沙沙沙”“嘩嘩嘩”多種聲音同時響起,無疑組成一首交響樂。教師針對學生解讀給出評價: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聲音的存在,而且將聲音模擬出來,說明你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力。如果能夠利用這些聲音寫幾句話,可能會給更多人帶來心理觸動的。學生根據(jù)教師布設展開相關操作,課堂學習進入另外一種境界。教師跟進展開具體指導,讓學生在觀察書寫之中建立學習認知。
教師為學生設計觀察任務,要求學生找發(fā)聲源,并模擬發(fā)聲,將學生學習興趣點燃,課堂內多種聲音匯集,學生學習思維呈現(xiàn)高度活躍性。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活動豐富信息,通過模擬和書寫方式進行直觀展示,其學習認知呈現(xiàn)多元性特征。
小學生年齡較小,閱讀思維呈現(xiàn)直觀性特征,教師合理運用插圖內容展開教學設計,整合圖文資源、提煉圖文信息、融合圖文內容、啟動圖文應用,都能夠給學生帶來鮮活學習體驗,讓學生閱讀思維從2D走向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