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萍
【群文議題】寓言中的對比
【教學選文】《群文閱讀1+X》第五冊第五單元文本:《龜兔賽跑》《寒號鳥》《馱鹽的驢》《葉公好龍》
【文本價值】感知寓言中對比的精妙,知道對比分“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和“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的對比”,明辨是非,學習語用。
【教學理念】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借助求同思維,互文印證,在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全面開放的基礎上,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相互滲透,有機整合。
【教學目標】1. 能大致說出寓言故事的梗概,感知寓言中對比的精妙。2.知道對比是把明顯不同甚至完全矛盾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比較。3.感悟寓言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對理解寓意的幫助,明好壞、辨是非。4.感受閱讀寓言故事的樂趣,嘗試運用對比仿編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感悟寓言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對理解寓意的幫助,并借助對比仿編寓言故事。
【教學流程】
閱讀活動一:觀看動畫知“對比”(4 分鐘)
1.人家都說:小孩子是泡在故事里長大的。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好玩的寓言故事吧。
2.播放《龜兔賽跑》動畫視頻。
3.師生交流,揭示對比。
師:故事里都有誰呀?
生1:兔子和烏龜。
師: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抽2-3 生說)
師:(小結)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跑得快,烏龜爬得慢,可結果烏龜贏了,兔子輸了。(板貼:快——慢 輸——贏)像這樣,把明顯不同甚至完全矛盾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比較,就叫對比。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走進一群寓言,去探尋寓言中對比的精妙。(貼課題:寓言中的對比)
閱讀活動二:品讀《寒號鳥》明對比(14 分鐘)
(一)出示圖片,初識寒號鳥(1 分鐘)
師:瞧,我們故事的第一位主人公來了?。ǔ鍪尽昂桒B”)猜猜寒號鳥會長什么樣?
生:它渾身長滿五彩的羽毛,會飛。
師:讓我們叫叫它的名字,把它請出來一睹尊容吧。(出示“寒號鳥”圖片)
(二)自主閱讀,初知文意(3 分鐘)
在寒號鳥的身上,發(fā)生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讀讀吧。
1. 出示自讀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朗讀《寒號鳥》。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你喜歡誰?為什么?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集體匯報,初知文意。
師:課文主要寫了誰?(寒號鳥和喜鵲)
師:你喜歡誰?為什么?
生1:我喜歡喜鵲,因為她很勤勞;我不喜歡寒號鳥,因為他太懶了。
生2:我喜歡喜鵲,因為她很關心她的鄰居,經常勸寒號鳥壘巢。
4.你在文中發(fā)現對比了嗎?(喜鵲和寒號鳥對比)
(三)走進文本,感悟對比(10 分鐘)
1.喜鵲勸了寒號鳥幾次,是怎么勸的?寒號鳥是什么態(tài)度?請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喜鵲說的話,用波浪線劃出寒號鳥說的話?
2.品味文字,感悟對比
師:喜鵲勸了寒號鳥幾次,是怎么勸的?
第一次勸告:
“寒號鳥,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p>
“傻喜鵲,不要吵,太陽暖和,正好睡覺。”
(1)我就是那只寒號鳥,哪只喜鵲來勸勸我?
生1:(這只喜鵲,你來勸勸我)“寒號鳥,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
師:(皺皺眉頭,慢慢地說)“傻喜鵲,不要吵,太陽暖和,正好睡覺?!?/p>
生2:(這只喜鵲,你來勸勸我)“寒號鳥,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p>
師:(揮揮手,急促地說)“傻喜鵲,不要吵,太陽暖和,正好睡覺?!?/p>
女孩子的聲音好聽,女孩子來勸勸我。
(2)喜鵲為什么要勸寒號鳥壘巢呢?
生3:因為冬天快要到了,他還住在石崖的崖縫里,非常寒冷。
生4:因為冬天快要到了,喜鵲一早就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枝,忙著壘巢,準備過冬了。
師:就在冬天快要來到的時候,就在喜鵲一早就飛出去銜枯枝的時候,寒號鳥在干什么?(整天飛出去玩,累了就回來睡覺)
師:看到寒號鳥如此的懶惰,喜鵲著急地勸道——(生讀:寒號鳥……)
師:寒號鳥卻躺在崖縫里,懶洋洋地說——(生讀:傻喜鵲……)
(3)結果呢?
師:喜鵲傻嗎?(不傻)結果怎樣?
生:凍得直打哆嗦,悲哀地說:“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次勸告:
(1)寒號鳥真如他說的那樣,壘窩了嗎?(沒有)
(2)我請兩個孩子來讀一讀第二次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師讀敘述部分)
師:第二天清早,風停了,太陽暖烘烘的。喜鵲勸寒號鳥說——
生1:“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
師: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伸伸懶腰,回答說——
生2:“傻喜鵲,真啰唆,太陽暖和,得過且過?!睅煟菏裁词堑眠^且過?
生3:就這樣過下去,過一天是一天。
(3)看到得過且過的寒號鳥,喜鵲會是什么心情,會怎么勸它呢?
生4:我會苦口婆心地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p>
生5:我會嚴肅地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p>
生6:我會語重心長地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
(4)面對喜鵲的勸告,寒號鳥又是怎樣的表現呢?引讀。
師:喜鵲苦口婆心地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p>
師:寒號鳥不耐煩地說——“傻喜鵲,真啰唆,太陽暖和,得過且過。”
師:喜鵲嚴肅地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p>
師:寒號鳥生氣地說——“傻喜鵲,真啰唆,太陽暖和,得過且過?!?/p>
(5)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山風狂吼,喜鵲在溫暖的窩里。崖縫里冷得像冰窖,寒號鳥發(fā)出了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寒風猛烈地刮過崖縫,寒號鳥渾身冰冷,把身子縮得更緊了,它的聲音也越來越小了——“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p>
風雪中,寒號鳥凍得奄奄一息,它發(fā)出了最后的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p>
3.最后,可憐的寒號鳥在半夜里被凍死了,你想對寒號鳥說點什么?
生1:寒號鳥,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
生2:寒號鳥,做事要勤勞,懶惰散漫什么也得不到。
生3:寒號鳥,不想將來的鼠目寸光的人,以僥幸心理對待生活的人,在災難來臨時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生4:寒號鳥,你要是聽了鄰居喜鵲的勸告,就不會有如此悲慘的下場了。
4.小結揭示“對比”。《寒號鳥》這篇文章,(板貼:勤勞——懶惰)用勤勞的喜鵲和懶惰的寒號鳥進行對比,讓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好壞和是非,這就是對比的妙處!
閱讀活動三:閱讀偵探找對比(13 分鐘)
1.自主閱讀,尋找對比。(1 分鐘)
其實,好多寓言故事里都藏著對比,我們就來當一回閱讀偵探去探尋寓言中的對比,快速閱讀《馱鹽的驢》《葉公好龍》,找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對比,注上記號。
2.自讀勾畫,批注感受。(4 分鐘)
3.同桌交流,同伴互助。(2 分鐘)
請把你找到的對比和同桌交流交流。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看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4.全班匯報,集體分享。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對比,跟大家分享分享。(6 分鐘)
《馱鹽的驢》
(1)發(fā)現對比
生1:第一次馱鹽遇水變輕,第二次馱海綿遇水變重。
師:這是條件上的對比。 板貼:輕——重
生2:第一次是不小心滑倒,第二次是故意滑倒。
師:這是態(tài)度上的對比。
生3:第一次輕松回到家,第二次卻被淹死了。
師:這是結果上的對比。
(2)改變條件
師:這個故事因對比顯得有意思了。如果,我改變一個條件,把第二次驢馱的海綿換成馱白糖。故事的結局又會怎樣呢?
生:白糖遇水融化,驢也會像第一次一樣輕松回家。
師:你覺得故事是改編的好,還是原來的好?
生:原來的好,因為產生的對比,讓人受到教育。
師:改編后的故事,兩次的結果一樣,就沒有了諷刺和勸誡別人的意味了,就不成其為寓言故事了。形成對比,是這類寓言最精妙的地方。
(3)提煉寓意
師:你從這則寓言中知道了什么呢?
生:要善于觀察,不要生搬硬套。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分析,不要亂用老經驗。
生:做人要厚道,不要偷奸耍滑。(品質)
師:抓住了對比,潛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就躍然紙上,映入眼簾了。
《葉公好龍》
(1)發(fā)現對比:葉公表面上喜歡龍,實際上害怕龍。(板貼:喜歡——害怕)請女孩子來讀葉公喜歡龍的句子,男孩子讀葉公害怕龍的句子。
(2)提煉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是那些看起來像龍、實際上又不是龍的東西。告訴我們做人要實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閱讀活動四:語用實踐用對比(7 分鐘)
1.對比求同,發(fā)現對比的奧秘。(3 分鐘)
師:這四篇寓言故事,有的把兩個完全不同的雙方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有的把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進行對比。找到了對比,潛藏在其中的寓意就躍然紙上了。對比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清好壞、明辨是非。(板貼:分清好壞 明辨是非)這就是對比的精妙!
2.語用實踐,仿編寓言。(太陽和北風)(1 分鐘)
師:我們也當當小作家,用上對比的方法仿編一個寓言故事。
故事的開頭:一天,太陽和風在爭論誰的力量更大。風說:“當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著外套的老人,我打賭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脫下來?!?/p>
說著,風便……
師:接下來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說給自己聽。
3.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同桌聽。(1 分鐘)
4.抽生上臺講故事。(2 分鐘)
評價:他用上對比了嗎?(北風和太陽對比;用力地吹和發(fā)出溫暖的光對比)
閱讀活動五:拓展延學讀寓言(2 分鐘)
1.總結談話,交流收獲。(1 分鐘)
師:孩子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進了寓言,感受了寓言中的對比的精妙。寓言是人類智慧的常青樹,雖飽經滄桑,但歷久彌新。一個個寓言故事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時間的長河里熠熠生輝。生活中很多想不明白的問題,我們都能從寓言中找到答案。
2.推薦篇目,拓展延學(1 分鐘)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推薦一套書——《林海音奶奶講寓言》,有興趣的孩子課后去讀一讀吧。
板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