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梅
對于名人詩詞、散文、傳記等作品的閱讀,如若只是浮光掠影的看,淺層次挖掘,在腦海中留存的記憶是零散而瑣碎的,沒有形成閱讀體系,不能構建自己的作文素材庫,更不能精彩地運用。以大家熟悉的蘇東坡為例,即使我們學習了他的很多優(yōu)秀的詩歌,但腦海中的形象依然不是那樣的深刻,或許更多的只是一些人物簡介式的介紹。
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名人素材進行專題化積累,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并且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可以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體會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在閱讀的時候應當注意閱讀的廣度,書籍的閱讀、網(wǎng)絡資源的利用、實際的考察接觸。比如了解蘇東坡,我們可以閱讀蘇東坡不同時期的兩千余首詩詞作品,了解他從性情深處傾瀉出的真情感??梢蚤喿x人物傳記及評論,比如:林語堂《蘇東坡傳》、余秋雨《蘇東坡突圍》、方方《喜歡蘇東坡》,了解東坡歷經(jīng)坎坷的一生,達則金馬玉堂為帝王師,窮則食芋飲水為南荒逐客;了解其人、其性格: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也可以了解到當時別人對蘇東坡的評價: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處的具體時代。中央電視臺電視紀錄片《蘇東坡》全篇共分為:《雪泥鴻爪》《一蓑煙雨》《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千古遺愛》《南渡北歸》等六集。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維度,解讀了蘇東坡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和藝術升華的過程,同時,輔之以當今最新的蘇東坡研究成果,再現(xiàn)了一個最豐富、最接近本真的蘇東坡形象。
經(jīng)過這樣廣泛的名人專題素材閱讀之后,我們在進行積累的時候一定要認識到在平時素材積累中的幾個誤區(qū):①大雜燴式的,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素材是混亂的摘錄。②人物簡介式的素材,沒有典型而精準的細節(jié),人物是空洞的。③沒有精神內核的素材是膚淺的,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我們所積累的材料進行二次加工、梳理,可以讓我們從最初的感性體悟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讓我們素材運用的效能有很大的提升。那么在名人素材導圖的繪制中我們應該掌握哪一些重要的信息呢?下面這些思考的角度都可以成為積累名人素材導圖的分支:①波瀾跌宕的人生曲線圖:家庭生活、求學生涯、政治生涯、創(chuàng)作生涯。②對歷史背景的認識:時代背景、家庭背景、自然環(huán)境。③人生成就含創(chuàng)作作品,如最具有代表性的詩、詞、散文作品。可以了解作品中精彩語段、風格及地位、思想內涵。④了解人物形象:個性性格特征、生活理念、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人格及精神魅力、心態(tài)的力量,進而試著深挖其性格或風格形成的原因及影響。⑤了解與他關聯(lián)的人或事物:與同時代的人交往情況;與同僚故人進行對比;了解別人評價中反對及質疑的聲音,肯定喝彩的論斷等等,這些角度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思維導圖在制作的時候應當體現(xiàn)其中心主題的聚焦性,各層級的條理性,關鍵詞準確而精彩,同時注意思維的發(fā)散性。還是以我們熟悉的蘇軾素材為例,我們可以選擇蘇軾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提取這個事件背后的精神實質,對過往人生的超越。核心關鍵詞我們可以擬定為蘇東坡的精神突圍,這個關鍵詞不是寬泛的,而是有明確的思想指向的。接著我們要做的是圍繞我們提取的核心關鍵詞,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發(fā)散思維,讓這些角度形成對自己的核心關鍵詞的支撐。比如:①提取關注體現(xiàn)人物思想情感的事件細節(jié)關鍵詞:如被貶黃州,開荒東坡,途中遇雨,吟嘯徐行,兩次夜游赤壁等。②能夠體現(xiàn)蘇軾此時心里的作品含詩句名言: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等。③關注蘇軾的復雜情感變化:不得志的孤獨與抑郁,拋卻浮名的自省,超越現(xiàn)實的淡然與曠達等。④注意人物命運及作品風格轉折的關鍵性因素,官場的誣陷、同僚的排斥、自身人格的剛正不阿,豁達灑脫等。多角度深入思考,由表層的了解延伸到感性的體悟,理性的思考。
運用導圖對名人素材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編排。需要圍繞提取的名人素材核心關鍵詞,不斷追問素材本身各層級各角度的關系如其人、其時代、其經(jīng)歷情感、其著作之間的關聯(lián)。當然我們也應當思考這個名人素材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思維導圖是一種有助于梳理素材工具,在繪制時候應當注意:①要有體現(xiàn)精神內核核心關鍵詞,對整幅圖起到統(tǒng)攝作用。②圍繞中心選材,各角度清晰,使素材的整理,更有條理。③各分支關鍵詞信息重點突出,有典型而精準的細節(jié)。蘇軾的高考優(yōu)秀作文片段,說“安”中是這樣運用蘇軾素材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币皇住恫匪阕印罚鎸嵉赜涗浟藮|坡對于人生痛苦的反思。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他無情地剝除了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即便這些成分曾為他帶來過利益或聲名。在對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漸漸回歸于澄明、空靈、淡泊與安然。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圍繞蘇軾內心的安然,運用了詩詞《卜算子》詞作,并還原了蘇軾被貶時候的心理變化,痛苦、自省、反思、超越、安然。
在運用思維導圖對名人素材進行了充分的積累,掌握了典型事例,捕捉關鍵性細節(jié)之后,應當學會剖析事件的邏輯性,融入自己的思考與體悟,思考素材對象在重大轉折點上具有特定狀態(tài)的原因,縱觀、橫比、深究,深入挖掘。注重理性思維,邏輯論證:進行深度的挖掘,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由結果推究內因、外因;推究其結果形成的偶然及必然的聯(lián)系;學會辯證分析,能夠看到看似矛盾的對象背后的統(tǒng)一性;能夠勾連現(xiàn)實,注重與社會時事的聯(lián)系,讓自己的素材更有廣度和深度及現(xiàn)實針對性。比如在積累漫畫家豐子愷這個名人素材的時候,我提取的關鍵詞是“世事無常,內心淡然”。支撐的典型事件其一選取了他在抗戰(zhàn)時期寫作《藝術的逃難》的經(jīng)歷,經(jīng)歷家仇國難、生靈涂炭,豐子愷用溫暖的筆觸畫了許多溫暖人心的抗戰(zhàn)畫。其二選擇了在文革時期,他因自己創(chuàng)作的漫畫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關牛棚,受盡折磨,但他每日利用凌晨偷偷作畫,完成《緣緣堂續(xù)筆》等。典型作品上選擇了他的漫畫《大樹被砍伐,生機并不息》及最后一部文革中偷偷完成的護生畫集。典型名人名言選擇了他的如“我十年流浪,一片冰心,仍是個藝術和宗教的忠實信徒”,“不亂于心, 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等。深入挖掘,追本溯源探尋這種思想緣起,有出生地詩情畫意江南水鄉(xiāng)的潤澤;有溫柔敦厚的老師弘一法師的教導等。在勾連現(xiàn)實的角度,聯(lián)系了現(xiàn)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快節(jié)奏,物欲名利的誘惑需要化解自身的戾氣,保持生命的本色,以睿智的心洞悉世界,保持恬淡的心靈,悅納自身。當運用思維導圖對自己積累的名人素材進行梳理之后,會深刻地體會到思維導圖的精彩之處,比如此處不僅有典型環(huán)境文革和戰(zhàn)爭年代的關鍵詞勾勒,還深入思考了這種思想對現(xiàn)實生活的啟發(fā)。思維導圖各層次清晰,關鍵詞簡潔典型,聯(lián)想豐富,能體現(xiàn)較高的提煉深化信息的能力。我們可以體會到思維導圖不是簡單的資料搜集,而是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名人素材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這些名人都是鮮活可感的,精彩的生命、靈魂。我們的資料收集可以注重理性的邏輯思考,也可以進行融合“形、事、情、理”的寫作,這樣會更能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①烘托法;在關鍵點上渲染、烘托。將人物放于特定的自然情境中,通過典型細節(jié)或者與其它地方景致的對比展現(xiàn)景的風格、特色,寫出這個地方獨特的韻致??梢栽谔囟ㄊ录年P鍵處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描寫對象的外貌、神態(tài)表情、心理反映人物的個性思想,讓他用自己的吶喊表達出喜怒哀樂,要有情感交流。②對比法可以通過認識的對比寫出一種認知變化,最初的認識與深刻的認識,放于時空中了解歷史、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最膚淺的認識與最深刻的了解,也可借助別人的評價與自己的了解。比如根據(jù)上面繪制的豐子愷“世事無常,內心淡然”的導圖繪制,我們的同學寫作的片段:淡然的面對生活中所有的艱辛,在喧囂與繁雜中尋得一片心靈的凈土,是一種心靈的修行。文革非理性的狂躁的年代,豐子愷被加以莫須有的罪行,他所熱愛的畫冊變成了攻擊他的利劍,他受盡痛苦的折磨,身體上的,精神上的,這個七十幾歲的老人被游街示眾批斗,當時很多的文藝大師不堪其辱選擇了死亡,或許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下,生意味著比死更大的勇氣。豐子愷熱愛著生活,他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護生畫集以及夏目漱石的翻譯中去,“無法遷出的世界必須得有更好的超脫”,他在給子女的信中寫到“地當床,天當被,還有一河浜的洗臉水,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他的溫和、敦厚此時讓他散發(fā)出萬道光芒,融化了彌漫在周圍的陰霾,凝結在周圍的冰凌,愛的力量讓他溫柔敦厚,超然淡然。
導圖繪制的最終目的是為寫作服務,深刻有力的論點,用豐富深廣的素材進行支撐,注重素材各部分的邏輯關系,能夠鮮明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單個素材可精研深思,寫出情感溫度和思想厚度;縱橫勾連可拓展延伸,展現(xiàn)視野廣度和思維深度。積累名人素材,不只是考試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需要。當我們被崇高偉大的人物與事件所感動,我們的人生可以得到健全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