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勇
【摘?要】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新的教育理念中都十分重要,但這兩者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從小就有意識地加強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仍然十分活躍,所以在此期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知識;課堂實踐;引導思考;改變方式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可能是教師的能力所限制,一方面則可能是學生的不配合,這使很多教師束手無策。在本篇文章中,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拓展課外知識豐富課堂內容、進行課堂實踐探究原理、引導學生思考增強思維能力、改變課堂教學方式這四個角度來闡述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希望這些內容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一、向外拓展知識,豐富課堂內容
課本中所蘊含的知識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能夠恰當地向外進行拓展,學生能夠在這節(jié)課中獲得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學生連基礎知識的學習都無法很好地掌握,那就更不用談什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是建立扎實的學習基礎之上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夯實學生的基礎,教師可以適當地拓展一些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
例如,在進行講解《海上日出》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會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課文中所描述的日出美景,首先作者寫了日出之前的天空是藍色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天上出現了道紅霞,這也意味著太陽的出現,接下來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太陽升起的過程。其中還運用了非常恰當的修辭手法,比如“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步,慢慢地努力上升”這句話便把太陽擬人化,生動形 象地寫出了太陽上升速度緩慢這個事實。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我相信學生對日出有了自己的認知,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個記錄日出的視頻,并希望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一瑰麗的景象,當然我也會向外拓展講解些經典的日出描寫以供學生參考,學生思考寫作的過程其實便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途徑。
二、進行課堂實踐,探究背后真理
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切身實踐中不斷提高,很多教師喜歡布置一些實踐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卻忽略了學生是否有能力獨自完成實踐任務。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初期,教師可以將實踐任務作為課堂訓練的一部分來進行,這樣可以手把手地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實踐操作,當時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提高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相應的任務,這樣子可以更有效率地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講解《坐井觀天》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會讓學生思考青蛙與小鳥為什么會持有不同意見,并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坐井觀天這個故事其實并不復雜,學生可以輕易讀懂這個故事的表面含義,但是想要理解其內在含義則需要進一步地理解《坐井觀天》這篇課文。課文中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則說天無邊無際,非常廣闊,我們可以知道青蛙的意見是錯誤的,我會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影響了青蛙的判斷,我會讓學生做個小實驗,用手將眼睛遮住,眼前一片漆 黑,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手非常大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青蛙在井中只能從井口仰望天空,他以為天空只有這么一點,其實它只要能夠跳出這個束縛,便能發(fā)現世界的龐大與壯觀,在這節(jié)課中我通過一個小實驗帶領學生探究課文中的奧秘,不僅增強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還增強了聯想等能力。
三、引導學生發(fā)言,增強思維能力
很多教師在授課時有個不好的習慣,那便是直接將一些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不留給學生的思考的空間,這其實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長久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會有所降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 案,而是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犯些錯誤,但是教師可以立刻進行糾正,并且平時的這些錯誤反而能夠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增強自己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進行講解《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會先讓學生閱讀文章,有的學生會在閱讀后進行提問:“為什么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是大部分寫的是圓明園曾經美麗的景色?”我會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因為他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認真地進行了思考。但是我并不會直接的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會先問學生:“文章中描述的如此美麗的圓明園被毀滅是不是會感到非??上??”學生會回答“是的?!蔽視又M行提問,“那如果是一個非常破舊的院子被毀滅了,大家還會感到可惜嗎?”有一部分學生就會恍然大悟的明白,描寫圓明園美麗的景色是為了更加突出他被毀滅后的慘淡,從而讓人感慨無比,我這樣通過一個用走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其實就是鍛煉增強學生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
四、改變課堂教學,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在應試教育下,很多教師教學的初衷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高分,而不是想要真正地教導學生一些學習技能,這種教學方式無疑是不好的,因為它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這種教學方式是要堅決抵制的。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教師才能在后續(xù)教學中有效地增強學生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講解《我變成了一棵樹》這一節(jié)內容時,因為這篇課文充滿著奇幻的想象,我會適當地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方式,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輕松,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想象能力。其實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主人公也說了,這是她自己做的一個夢,通過這個夢做的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荒誕而又充滿童趣的故事,我在課堂上會讓學生思考自己想要變成什么,并以這個為話題暢所欲言。一開始大家還會有些放不開,所說的東西都是一些常規(guī)的事物,但是隨著課堂氛圍的變化,大家都開始暢所欲言,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這節(jié)課一開始我就沒有為學生的回答固定一個正確標準,而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予贊揚,這樣就很好地激勵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大膽地暢所欲言。
總而言之,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改要求下的一個人重點內容,這也是很多教師所頭疼的地方,因為這并不是簡單動動嘴便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師不斷更改教學計劃,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細微地調整,才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映潔.對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2]謝玉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探究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建設,2013(30)
(作者單位:四川省蓬安縣羅家鎮(zhèn)中華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