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村隸屬臨桂區(qū)四塘鎮(zhèn)巖口村,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秀峰環(huán)抱、碧水繞村流、家家戶戶黃皮果飄香的傳統(tǒng)村落。
現(xiàn)在的田心村有周、許、駱、鄭四個姓氏,共150多戶600多人。周家進從小就幫村民放牛,村民都叫他“放牛娃”。如今,他家占地110平方米的一層新房就建在村尾。
在2015年貧困戶精準識別時,周家進離異,收入低,有個在讀初中的女兒,住的泥磚瓦房是危房,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周家進在黨和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收入提高了,于2019年7月建起了新房,并且主動要求脫貧。2020年初,離異多年的妻子重返家庭,一家人過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
周家進,今年41歲,有兄弟姐妹6個,上有3個哥哥和1個姐姐,下有1個弟弟。
周家進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一家人住在一座兩進三開間的泥磚瓦房里。因為兄弟多,房間不夠住,7歲時周家進就睡在養(yǎng)牲畜的低矮小閣樓,后來個子長高的他只能彎腰進、彎腰出。晚上睡覺聽豬牛叫,聞豬牛糞的臭味。
20世紀80年代,周家進家里雖然還是很窮,日子過得清苦,但一家人傳承了田心村自古以來良好的村風——爺奶疼孫、父母憐子、兄姐惜弟,倒也過得和睦幸福。
周家進9歲那年,疼愛兒孫的奶奶溘然長逝。奶奶過世后不久,周家進的母親踩著木樓梯取掛在后廳閣樓上用來喂豬的干芋苗時,從樓梯上摔了下來,傷勢過重,不幸離世。兄弟姐妹中除了老大剛成年,其他的都未成年,最小的僅6歲。短短的3個月里,先失去母親、繼而失去愛妻的周家進的父親強忍悲痛,處理完妻子的后事,便投入到繁忙的農(nóng)事和家務事中。周家一下子失去了2個勞動力,這無疑讓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為家貧,周家進只念到初一就輟學了。離開學校后的周家進每天跟著父親和哥姐做農(nóng)活,有時幫村里人看牛,酬勞為稻谷,以此來補充一家人的口糧。盡管如此,一家人還是吃不飽飯。家中的收入基本靠種稻谷,父親挑幾擔到市場上賣,換回些油鹽及生活用品。青黃不接時,父親只能借谷子來維持生活。在穿衣上,兄妹6人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周家進母親去世后的第二年,善良的姑娘李亮嬌嫁進了貧寒的周家,成為周家進的大嫂。為了幫父親照顧弟妹。大哥在附近打零工貼補家用,大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山打柴、喂豬,做地里的農(nóng)活。后來,姐姐嫁在本村,常常抽空回娘家,幫做些農(nóng)活,幫兄弟們縫補衣服。由于吃不飽,14歲的周家進長得骨瘦如柴,身高近一米七,體重只有90斤,柔弱得就像田心村旁那株獨立生長的秀竹。
為了生活,14歲的周家進曾外出打工。由于沒有文化和手藝,周家進只能找一些體力活來干。但他身體瘦弱,力氣不大,被老板辭退了。走投無路的他又回到田心村。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家種田,每戶人家都養(yǎng)牛,于是周家進當起了放牛娃。他每天帶上水和干糧,早上10點鐘把40頭黃牛趕到離村兩里地的土嶺上,下午5點鐘再把牛趕回來,一天天周而復始。
19歲那年,周家進去到桂林,在磚廠找了份搬運磚頭的工作,半年后,通過勞務中介在一家洗衣店暫時安定下來。每天周家進早早地起床,踩著一部三輪車趕往酒店取客房的被子、床單、浴巾等,然后返回洗衣店,把它們洗干凈、曬干、熨平,再送往酒店。周而復始,干了兩年。后來,洗衣店里來了一位陽朔縣葡萄鎮(zhèn)葡萄村的姑娘,名叫黃進榮,比周家進小3歲。黃姑娘有著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膚、燦爛的笑臉。周家進像大哥一樣照顧這個性格活潑的姑娘。帥氣、勤勞、善良、體貼的周家進博得了黃姑娘的芳心。一年后,兩人喜結(jié)連理,婚后他倆繼續(xù)在洗衣店工作。2003年女兒出生,夫妻倆感情更加深厚了。再后來夫妻倆把那家洗衣店承包下來,自主經(jīng)營,生意還不錯。由于種種原因,不久他們又轉(zhuǎn)行做餐飲,在麗君路開了一家小炒店,生意不大好,只開了2年。周家進在做了半年水電工后,又到南寧叔叔的米粉店打工,妻子則帶著女兒在桂林生活。3年后他又回到桂林,在桂林鐵西一家飯店里當廚師。盡管周家進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但收入?yún)s不高。“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倆經(jīng)常為了一些瑣事斗嘴,而兩人性格都比較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久而久之便產(chǎn)生了很多矛盾。
不愉快的相處,讓兩人都覺得生活很乏味,以前如漆似膠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2012年的一個晚上,田心村安靜得能聽見淙淙的流水聲。夫妻倆小聲地聊了很久,最后決定好聚好散。
離異后,女兒隨周家進生活。周家進仍在鐵西當廚師,女兒在四塘讀書。為了供女兒讀書,他還在田心村種了4畝水稻。
2015年底,周家進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傳文是來自臨桂區(qū)農(nóng)業(yè)局的駐村隊員,是周家進的“一對一”幫扶人。李傳文經(jīng)常到周家進家走訪慰問,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及惠民政策,鼓勵周家進多找些路子脫貧致富。周家進除了會炒菜,不懂別的技術(shù)。有沒有不用辭掉廚師的工作,又可以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呢?最后他想到了養(yǎng)殖。他從小養(yǎng)牛,而多年的廚師經(jīng)驗告訴他綠頭鴨的銷路好。于是,他和父親商量后決定養(yǎng)殖牛和綠頭鴨。在國家的扶貧政策支持和駐村幫扶隊員的幫扶下,2016年他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養(yǎng)了4頭牛和2批鴨子,每批兩三百只。
第二年,周家進把牛了賣了,賺了1萬多元,鴨子賺了五六千元,廚師收入每個月3000元,加上種的4畝水稻和產(chǎn)業(yè)獎補等,生活逐漸有了起色。在這一年里,周家進在桂林鐵西、四塘田心村兩頭跑,但想到美好的未來,他有使不完的勁??紤]到父親年紀大了,照應不過來,2017年周家進不再養(yǎng)牛,只養(yǎng)綠頭鴨,繼續(xù)種水稻。日積月累,周家進手頭逐漸有了一點積蓄。
2018年的一天,下著大雨,李傳文和四塘鎮(zhèn)政府的駐村干部羅津云上周家來了。他倆圍著周家進的泥磚瓦房轉(zhuǎn)了一圈。李傳文說:“周哥呀,你這房子是危房了,你這幾年有些積蓄了吧,可以考慮新建房子了,政府補貼25000元?!庇谑牵缇陀薪ㄐ路磕铑^的周家進向親友借了一些錢,加上家里的積蓄,開始動土建新房。
2019年7月22日,田心村的上空瓦藍瓦藍的,云朵像飄逸的白紗巾。在陣陣鞭炮聲中,在親朋好友的聲聲祝福中,曾經(jīng)窮苦的放牛娃周家進住進了新房。歷盡滄桑的周家進父親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拔覍δ銒尳K于有了交待。”他如釋重負地說,“沒有政府的幫扶,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你放牛娃的今天??!”父親語重心長,字字敲在周家進的心坎上。
人逢喜事精神爽,住進新居的周家進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如沐春風。安定的生活,更加勾起了他對前妻的思念。前妻勤勞、善良、漂亮,當初不嫌棄他是個窮小子,與他結(jié)為夫妻,婚后任勞任怨,是個難得的賢妻良母。勞燕分飛后,周家進與前妻為了女兒的事經(jīng)常有電話聯(lián)系,偶爾也見面,但曾經(jīng)完整的家庭已不復存在了。周家進空閑下來的時候,不斷自我反省。他想:現(xiàn)在只有好好干,前妻才能回心轉(zhuǎn)意,重新回到我身邊。
2019年,周家進主動提出脫貧申請。他說:“黨的好政策以及幫扶干部的精準幫扶,讓我走出了困境,我知足了。致富不能等、靠、要!我要靠自己的雙腳踏出康莊大道來?!?019年底,在政府的幫扶和周家進的影響下,田心村22戶貧困戶已脫貧19戶。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边^上好日子的周家進沒有一天忘記過前妻。2020年4月的一個晚上,周家進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滿腦子都是前妻。他想:當年我不能給她好的生活,脾氣又犟,讓她受盡了委屈。現(xiàn)在日子雖然還不十分富裕,但收入比以前強多了,又有了新房,我不能再讓她在外面受委屈了,況且女兒一天天吵著要媽媽回來,我必須把前妻找回來。
他鼓足勇氣,在電話里和前妻說了復婚的想法。前妻在電話那頭哭了:“你個沒良心的,怎么現(xiàn)在才想起接我回家呀!”周家進心領神會,連夜趕往桂林把前妻接了回來。田心村的那個晚上,破鏡重圓的美麗故事在上演,和他倆離婚前的那晚一樣寧靜,也聽得見淙淙的流水聲。
周家進前妻回來的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周家進的父親、哥哥嫂嫂、弟弟弟媳、姐姐姐夫都趕來了,鄰居也來了,大家歡聚一堂,好不熱鬧!
周家進是個熱心腸。有人請他幫忙,只要他辦得到的,他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如村民建新房、收割稻谷、曬谷子等,他都會主動幫忙。在他的幫助下,村里有幾戶貧困戶也養(yǎng)起了綠頭鴨,他無償向貧困戶傳授養(yǎng)綠頭鴨的技術(shù),幫助他們找銷路。他還幫村里的一些貧困戶在附近找零工。
田心村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極富文化魅力的傳統(tǒng)村落,文化古跡非常豐富。如今的田心村,還保存有古寨門、古石寨墻、古牌坊、石廟遺址、進士魚鱗紋踏步石以及石制草紙作坊、摩崖石刻、禁約碑、古石板路等,又有美麗的田園風光。近年來,田心村接待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周家進被村民選為村主任,為村民創(chuàng)收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帶領村民修路、修水渠、打掃村口巷道、美化鄉(xiāng)村,號召大家自覺地保護田心村的文化古跡。他還向四塘鎮(zhèn)政府申請了油菜花種子,油菜花開的時候,金燦燦的一片,游人絡繹不絕。
2020年5月,湖南衛(wèi)視《誰知盤中餐》欄目組到田心村挖掘鄉(xiāng)村故事,周家進因向6對萌娃傳授榨煮桂林米粉技術(shù)而成為“網(wǎng)紅”。2020年7月19日,桂林電視臺《身邊》欄目播放了《周家進: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逆襲》,滿滿的正能量,激勵著一個又一個貧困戶奮力脫貧致富。
2016年國家精準扶貧這趟列車開進田心村的4年來,四塘鎮(zhèn)政府領導和田心村幫扶干部無論白天黑夜、天晴下雨都盡心盡力地工作。村口巷道、田間地頭以及田心村的每個角落,都有他們戴草帽、披雨衣的身影。
善水走過,留下生機;愛心走過,留下感動。扶貧隊員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貧困戶服務、為田心村服務。他們讓田心村的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得到了改善,讓貧苦戶實現(xiàn)脫貧。他們的一舉一動感動了田心村村民,也感動了“放牛娃”周家進。
“出水才見兩腿泥”,扶貧干部們工作扎實,不搞花拳繡腿,不擺花架子,是真心實意地關(guān)心貧困戶,扶真貧,真扶貧,讓老百姓真脫貧。
“窺一斑而知全豹”,國家精準扶貧工作覆蓋全國,不知有多少像周家進這樣的“放牛娃”乘上了精準扶貧這趟列車,奔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鄧麗瓊,女,瑤族,廣西桂林市臨桂區(qū)人。有散文、現(xiàn)代詩、古詩詞及楹聯(lián)作品發(fā)表于雜志及網(wǎng)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