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直是語文實際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因為我們現(xiàn)在不使用這種書面文體,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就顯得有些困難。文言文中的一些詞語和現(xiàn)在白話有不同的意思,所謂‘同字不同義’;高考文言文人物分析題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學生對這種題型的理解程度不高,其實,大部分的文言文人物題的文體是固定的,所以,解題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考生只要摸清楚了這些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的形式,知道怎樣去理解題意,實際解答時就會游刃有余。
1.題型舉例分析
對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猶蒙矜育 矜:憐憫
B.不矜名節(jié) 矜:夸耀
C.聽臣微志 聽:聽見
D.日薄西山 ?。浩冉?/p>
這是在高考文言文理解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一個題型,這種題型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實詞、虛詞的掌握,解題時學生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結(jié)合學習過的詞語進行解題,結(jié)合上下文的意思去套,看是否通順。選項C中的‘聽’原意應該是聽說的意思,而不是聽見;所以C選項不正確。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廉頗炫耀自己的地位、戰(zhàn)功,羞辱藺相如,表現(xiàn)出他的居功自傲和等級觀念。
B.藺相如“稱病”、“避匿”,表現(xiàn)出他因曾是舍人而自卑,不敢面對廉頗的挑釁。
C.藺相如對門客說的話中表現(xiàn)出他的自身利益相比國家的利益微不足道,愿意為了國家的利益去放棄自己的利益。
D.廉頗“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體現(xiàn)了他知錯能改、以國事為重的可貴品質(zhì)。
這種題型就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大致一看,每句話都好像和原文差不多,但錯誤選項中的意思與原文是比較牽強的,這就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原文,正確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在B選項中,文章的原意是藺相如愿意為了國家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榮譽,而不是不敢去面對廉頗對他所做出的挑釁。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涉的各種能力都不足,在對于領(lǐng)兵打仗方面也不強,軍隊沒有較強的作戰(zhàn)能力,但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秦國迅速被平凡的陳涉滅亡。
B.全文主要從領(lǐng)袖的主導地位,在領(lǐng)兵作戰(zhàn)能力上等與陳涉做出對比,主要突出了陳涉領(lǐng)導的隊伍在各個方面都不及九國之師,但是最終的勝利者卻是陳涉,促人深思。
C.統(tǒng)一六國后的秦國優(yōu)勢依然存在,而且因為占有天下,比過去更為強大,但是卻又因為陳涉的起義導致秦國滅亡,這更讓人警醒。
D.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中心論點:天下的所有形勢都已經(jīng)在開始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但是秦國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方式,繼續(xù)殘暴的治國,這是覆滅的根源所在。
這種題型一般都是以較大的文字量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閱讀理解的時候不注意就會跑偏。出現(xiàn)這么多的文字就是要考驗學生是否清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在這種題型中,大部分的文字和原文所描述的是相反的,不正確的一項應該是A,A項表達的是陳涉迅速將秦國滅亡,這和原文意思是不同的,原文表達的是在全國各地的起義人士揭竿而起,這才是導致秦國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2.技巧說明
在高考的文言文閱讀理解中,學生主要是不能清晰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正確意思,這就造成了在考試中自己模糊不清,感覺看什么答案都像是正確的。因此,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時,應該第一時間仔細地讀文章,把不懂的字標記出來,結(jié)合前后句去猜測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在審題時一定要讀懂題的要求,一些是選擇不正確的一項,有的是選擇正確的一項。一般在做這樣的選擇題時,就是學生錯誤率最高的時候。一般的文言文閱讀題型就是詞語的解釋,這類詞語都是一詞多義的,學生在解題時就應該先去想學過的意思,再去聯(lián)系上下文去檢驗,看通不通順,通順則是正確的答案。
內(nèi)容理解這類的題型一般是文中的一小段,需要去理解意思是否正確,或者是看表達了一個什么中心思想,學生解題時要仔細閱讀原文。要學會去尋找文中的關(guān)鍵詞,通過關(guān)鍵詞進行回答。對于文言文的閱讀,第一步主要就是明白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在明白了中心思想之后,再去看試題要求,帶著問題去文中找答案,就可以增強理解的能力。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對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壯:強壯
B.是寡人之過也 過:過程
C.鄭既知亡矣 亡:死亡
D.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朝:早上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將其寫在括號里。
A.何厭之有? 厭( )
B.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乏( )
C.又欲肆其西封 封( )
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遠( )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在人教版的高考文言文閱讀中,考查的題目多數(shù)都是實詞與虛詞的理解、對于文章中的主要思想是否清晰。在這些固定的題型中,只要摸清楚了這些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的形式,知道怎樣清晰地去理解題意,學會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就會容易多了。對于文言文理解來說,只要把一些生僻的字、詞結(jié)合文章的前言后語去‘套’,一般來說通順了都是正確的。學會怎樣去閱讀文言文,是理解的一個前提,學會了閱讀,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