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比較法指的是在閱讀的時候先將文本潛在的隱性認識挖掘出來,將未經(jīng)藝術加工的原生事物找出來,然后通過比較的方法找到兩者的差異點。學者孫紹振提出了還原比較法的若干個層次,通過想象獲得藝術感覺的還原,通過探究的方法展開不同形式的比較,通過審美展開情感邏輯的還原,通過解析還原作品的風格。這種還原比較的方法十分適合用于抒情散文的閱讀和探究。由于抒情散文強調(diào)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情感,所以,教師在分析的時候若能采用還原比較的方法則能更高效地展開解析,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在運用還原比較法分析抒情散文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是人腦對存儲在自己頭腦中的客觀材料進行加工,產(chǎn)生新形象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更深入地認知文本,延伸對于文本內(nèi)涵的感悟,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在學習必修一《想北平》時,教師可以首先鼓勵學生思考:“在這篇文章中描寫了北平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你能在自己的頭腦中將所有的場景都組合起來,還原出作者看到的場景嗎?”在展開想象后,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啊,為何作者所選擇的似乎都是平民化的事物呢?為何不更好地展現(xiàn)北京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呢?”此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調(diào)動自身經(jīng)驗:“若你回想自己的家鄉(xiāng),首先想起的是身邊尋??梢姷氖挛?,還是所謂的高層次的東西呢?”通過這樣一對比,學生的思路發(fā)散了開來,認識到:“作者將故鄉(xiāng)當成自己的母親,是如同家人一樣的,所以想到的事物也是親切的事物,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母親’的愛,給人一種質(zhì)樸的感覺?!?/p>
在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然后將自己帶入到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這樣就能完成藝術感覺的還原,能理解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心境和精神面貌,從而理解得更深刻。
抒情散文的鑒賞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不斷主動探索文學價值和隱性內(nèi)涵的過程。由于抒情散文往往是作者基于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感悟,然后創(chuàng)作而成的,所以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也要嘗試還原實際生活,然后展開對比,看看作者怎樣將自己的人生體悟表現(xiàn)在作品中。
在指導學生學習必修二《荷塘月色》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進行分析,嘗試還原作者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并思考作者當時的內(nèi)心活動是怎樣的。通過還原,學生認識到:“作者當時生活并不如意,而且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讓作者感到十分壓抑?!痹谶€原作者情感后再讓學生分析:“作者為何看到荷塘的美景,最后還會回到不寧靜的感受呢?”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認識到作者在欣賞荷塘美景的過程中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是回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又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所以,他就重新產(chǎn)生了不平靜的心理。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思考,還原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當年欣賞美景的時候是什么感受?若你的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情,此時你再欣賞美景,又會是什么感受?”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為何從“不平靜”到“平靜”,最后回到“不平靜”,對作品的探究更為深入。
教師要適當給學生提供一些作者的生活狀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在這個基礎上加以還原,進而感受到作者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此外,學生還可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比較自己的感受和作者有什么不同。學生會意識到閱讀抒情散文要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感受藝術和現(xiàn)實的矛盾,這樣才能獲得對作品的獨特感受。
抒情散文具有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點,學生在還原比較閱讀中還要嘗試圍繞這幾個方面展開審美,嘗試獲得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此時要抓住關鍵詞語,嘗試找出和情感有關的部分,還原情感點。還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用其他的詞語替代掉文中的詞語,然后比較怎樣使用會更好,進而突出作者的情感。
在閱讀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分析文章中的語言,嘗試從關鍵詞句中找出作者情感凝聚的點。以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為例子,鼓勵學生展開探究:“作者是怎樣形容‘白雨’的?”“作者說它細得好像粉一樣?!薄坝隇楹螘穹勰兀窟@給人怎樣的感覺?”學生認為:“用‘粉’來形容雨的話,讓人覺得增添了細膩的感覺,這讓人體會到溫柔又纏綿的感覺,展現(xiàn)出作者對這種雨有親近的感覺?!贝藭r可以再追問:“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為何會給人一種悠閑的感覺呢?”學生認為:“這讓人感到自己仿佛在一幅潑墨山水畫中,自然有一種悠閑的感覺?!贝送?,教師還可讓學生嘗試用其他詞語替代文章中的“灑”等詞語,說說給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作者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學生在運用比較還原法閱讀抒情散文的時候要嘗試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會作品,借助朗誦等方法感受作者的情味。這樣能將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喚醒,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抒情散文中的韻味。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寫作風格,教師運用還原比較法展開閱讀的時候還要鼓勵學生著眼作品的形式,展開比較,還原作者的寫作風格。在解析的時候可以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嘗試找到共同點,分析出作者的獨特寫作風格。此外,還可將不同作者的同一類作品放在一起展開比較,這樣能體會到每一個作者獨特的審美取向、精神追求,體會到情感的差異性。
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想北平》都描寫了某地的景物,而且都寫出了作者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將這兩篇主題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讓學生說說這兩者有什么不同之處,作者的寫作風格是否有差別。通過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兩者在寫作風格上確實有點不同?!督系亩啊方o人一種細膩的感覺,文章運用了不少古詩詞,而且給人的感覺也仿佛是文人在悠閑地欣賞一般。相比之下,《想北平》則給人平易近人的感覺,所寫的也都是平民化的事物,讓人覺得很親切。在分析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位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有明顯的不同,因此,文章給讀者的感覺也有一定的差異。
在解析作品風格的時候,通過還原比較的方法能更好地展開微觀分析,探究作品和作品之間風格的細微差異點,這樣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品的獨特風格,領略作者語言藝術的魅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還原比較法展開閱讀,有助于學生透過文字的表層深入下去,探究作品的情感,讓學生直面文本,回歸文本中心,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還原能找出藝術形象的原生狀態(tài),通過比較能感受矛盾的差異性,兩者結(jié)合就能讓學生有效提升閱讀抒情散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