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倩
高考英語改革始終是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無論對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有著重大影響。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英語學科考試更加趨于社會化,每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將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換言之,考試政策與形式有所創(chuàng)新與變革,比較注重英語語言的實用性。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需順勢而為,根據(jù)新高考改革方案科學調(diào)整教學對策,不斷提升個人的業(yè)務水平與綜合素質(zhì),幫助學生學好英語。
近年來,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持續(xù)推進對教學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其一,高考英語采用一年多考的方式意味著學生擁有多次機會,如果在高一英語考了滿分,高考前就不用考英語了,就可以將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用于學習其他科目,這可能導致教師數(shù)量相對過剩。其二,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普遍存在,學生往往只會做題和考試,難以進行正常的口語表達和交際。新高考英語中增加了聽力,著重考查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與應用能力,所以教師需要提升教學水平,擺脫翻譯式、說教式與“填鴨式”教學,積極學習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學習與反思,提升個人綜合教學能力,應對高考改革(曹翠蓮2020)。
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始終是學生,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態(tài)度與方式均要作出適當改變。英語是高考中的一門主科,所占分值比重較大,以往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主要將時間與精力放在單詞、短語、語法和句型等方面,希望在高考中獲得理想的成績,考上心儀的學校。在新高考背景下,對于依靠英語單科成績提高高考總分的學生來說,優(yōu)勢不再明顯(侯樹珍2019)。新高考改革實行“選科學習”,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等選科,再確定學習目標。學校也會根據(jù)學生的具體選擇安排教學計劃。學生選科以后會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用于學習所選科目,可能會在通過英語考試后就完全放棄英語學習,導致整體英語水平下降。也就是說,實際水平與前期努力學習獲得的優(yōu)異成績可能存在錯位,使高校很難根據(jù)學生真實的英語水平進行人才選拔和錄取,這也會導致學生最終難以順利過渡到大學英語學習。
新高考改革不僅對教師與學生有一定的影響,還關系到家長對待孩子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英語是一門全球通用語言,重要性不容置疑。在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下,英語水平成為衡量人才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家長十分重視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為了幫助子女盡快完成高考英語考核,家長甚至會“拔苗助長”,通過請家教、報培訓班等方式,把大量精力、時間與金錢等投入在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上。家長往往錯誤解讀新高考英語改革方案,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英語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平衡英語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怎樣讓孩子按照自身個性化的特點成長與發(fā)展。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明確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并非表示英語學科的地位有所下降,反而是在教育國際化與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有所提升。教師應把握好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及時革新教育觀念,緊跟時代步伐,突破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聽、說、讀、寫等視角出發(fā),為其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指導他們?nèi)鎸W習和運用英語語言。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 Reading 部分的課文School life in the UK 選自雜志,主要介紹一名中國交換生在英國校園的學習與生活經(jīng)歷。在教學時,教師首先以談 話 導 入:“We’ve learned a little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hools in China and in the UK.If you were an exchange student in a UK school,what would you enjoy most?”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自由交流,說出喜歡英國校園生活的哪些方面。然后,教師說:“Today we’ll read an article from a school magazine,written by Wei Hua,who studied in the UK for one year. Let’s find out what she finds enjoyable.”由上一課時涉及的中英校園生活差異談起,調(diào)動學生開口表達和主動學習的欲望。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先采用略讀的方式抓住文章要點,使其通過瀏覽文章標題、主題句、插圖或圖表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再利用跳讀快速尋找關鍵信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How does Wei Hua feel about her life in the UK? What topics are mentioned in the Wei Hua’sletter?”鍛煉他們閱讀信息、篩選和理解文本的能力,使其綜合回顧文章。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換位思考,嘗試從英國交換生的視角描述中國的校園生活,相互交流和介紹中國校園生活,并整理成一篇短文,訓練其口語表達技巧與書面寫作能力。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英語科目的考查范圍有所擴大,有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教學重點也由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學習轉(zhuǎn)為實際應用,主要體現(xiàn)為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明確教學重點,不斷豐富教學和考查內(nèi)容,突出國際化、生活化、知識化,提升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時代性與趣味性,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認知,引導他們在具體語境中展開口語交流和書面寫作,使其學會準確應用英語語言(沈美芳2019)。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語》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 Reading 部分的課文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采用的是一個關于環(huán)境問題的電視辯論的開頭,一位環(huán)保人士與一位經(jīng)濟學專家分別表達對環(huán)保與經(jīng)濟之間關系的不同態(tài)度,而環(huán)保與經(jīng)濟均屬于社會熱點。在教學時,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一組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破壞的圖片,組織學生結(jié)合個人認知討論環(huán)境日益惡化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的危害,揭示本堂課的辯論主題——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接著,教師簡單介紹辯論常識,幫助學生理清辯論環(huán)節(jié):One side:present their points first;The other side:follow and present their points;Have a discussion,具體到文本是Lin Shuiqing presents his points →Qian Liwei presents his points→Opendiscussion,指導他們分析文中的兩個觀點,鍛煉其閱讀理解能力。之后,教師講述:After reading two opinions on two sides,what’s your opinion? 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讓學生圍繞課文關于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的關系開展辯論會,運用英語表達各自對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關系的看法,提出一些保護環(huán)境的舉措,更全面地理解課文,且能夠活學活用。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課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學生終身學習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張國輝2019)。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意識到英語是一門集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綜合考慮學生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以及他們能夠運用英語做的事情,使其形成一定的必備品格與關鍵技能。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8 Unit 1 The written word 的單元話題是談論中西方國家的古典文學著作,在教學時,首先,教師以談話導入話題:“In our life,there are a lot of ways to entertain ourselves.How do you entertain yourself?”學生可能會說出多種方式,如We surf the Internet,where guys could chat;I watch TV,where I can meet my favorite superstars;I like reading science books which can bring me sense of success 等,從而自然引出“讀書”這一話題。接著,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教材第1 頁中的4 幅圖片并討論以下問題:“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classic literature? What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 literature have you read? Who is Charles Dickens?What books did he write?”分享知道的中外古典名著,交流有關狄更斯(Dickens)及其作品,如David Copperfield,Oliver Twist,Great Expectations,A Tale of Two Cities 等。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Reading 部分的課文,培養(yǎng)速讀、細讀等閱讀技巧。在教學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著重分析中西方文學作品的異同,強化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與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僅僅依靠高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需求,教學內(nèi)容不僅要與社會接軌,還要不斷補充新知識,適當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使其對英語語言的認知更深入(陸婧2019)。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借助網(wǎng)絡資源、多媒體技術(shù)等,營造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為其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增強他們的英語認知。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時,首先,教師可提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不同類型廣告的視頻,包括推廣學習軟件的商業(yè)廣告、航空服務廣告和洗發(fā)水廣告,以及希望工程、地球日和禁毒運動等公益廣告,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觀看并討論,初步了解廣告類型及目的,以及公益廣告和盈利性廣告的差異,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技巧。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廣告,并相互詢問:“Where do you find these ads?”預設答案:“On billboards,TV,the radio in magazines,newspapers,leaflets given out in the streets”等。教師追問:“What are ads used for?”學生可能會這樣說:“To promote a product or services,to believe in an idea.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health,safety or any other issue which affects public welfare.”之后,教師帶領學生著重賞析希望工程的廣告,并提問:“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 child in the big eye?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for the child after seeing this ad? What do you think the purpose of Project Hope is?”使其在思考與討論中認識希望工程的重要性。最后,運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其他廣告,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使其進一步認識各種類型的廣告,通過大量的學習活動增強對英語語言的認知。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高中英語教師需與時俱進,認真研讀新高考政策,及時革新教育觀念、優(yōu)化教學思路,科學引入時代氣息濃厚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堅持核心素養(yǎng)導向,并充分借助網(wǎng)絡優(yōu)勢適當拓展教學空間,全力打造開放式、新穎性、多樣化的英語課堂,帶領學生全方位地學習英語語言,促使他們充滿自信地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