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秉毅
(云南省圖書館,云南 昆明 653100)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自古為不同民族聚居地,文化也形成多元構成的局面。明代大量漢族移民進入云南,改變了云南夷多漢少的民族構成局面,漢民族開始成為云南的主體民族,漢語漢文成為各民族交流的共通語言文字,漢文化確立了云南社會主導文化的地位。漢文典籍作為漢文化精粹與代表,在明代云南有飛躍性發(fā)展。這時期滇人著述的漢文古籍在數(shù)量、種類、水平、分布范圍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增長擴張(1)錢秉毅.明代云南漢文化發(fā)展態(tài)勢與地理格局研究——以滇人漢文著述為對象的考察[J].云南社會科學,2015(1).。
明代云南漢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吸引著少數(shù)民族向其靠攏,向其學習,少數(shù)民族的文人學士開始用漢文進行記載與創(chuàng)作,形成了明代云南少數(shù)民族漢文古籍。少數(shù)民族作者用漢文撰著的古籍,是明代滇人漢文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古籍,是明代云南漢文化在其所屬民族群體中傳播的證明,代表了這個民族學習漢文化的水平,更是其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交融的典型例證。通過對明清兩朝和民國時期云南省志及府州縣志的梳理,結合云南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著作,本文整理出明代云南少數(shù)民族漢文古籍的數(shù)目,詳列如下:
1 《讀易》,楊禹錫撰。楊禹錫,大理太和(今云南大理市)白族。洪武年間任太和縣教諭(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68.。
2 《詩義》,楊禹錫撰(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1.。
3 《孝經注》,楊黼撰(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3.。楊黼,大理太和白族。約生于洪武三年(1370),卒于景泰元年(1450),自幼好學,讀五經皆百遍,書工篆籀,兼好釋典,入雞足,登峨眉。躬耕田畝,娛親著書,日事吟詠,訓導鄉(xiāng)里子弟(5)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58.。
4 《篆籀宗源》,楊黼撰(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7.。
5 《碧莎鳴蛙集》,趙子禧撰。趙子禧,大理鶴慶白族。成化丁酉(1477)舉人,任臨安訓導,南陽府(今河南南陽市)同知(7)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5.。
6 《裨鄉(xiāng)集》,楊南金撰(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5.。楊南金,大理鄧川白族。成化丙午(1486)舉人,弘治己未(1499)進士,任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知縣,升任御史,正德年間不愿屈從宦官劉謹,棄官還鄉(xiāng),卒于嘉靖年間(9)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66.。
7 《鄧川州志》,楊南金撰(10)古永繼.明代滇黔桂地區(qū)方志書目考[M]//西南古籍研究(二00一年).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177.。
8 《啾鳴集》,張云鵬撰(1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5.。張云鵬,大理太和白族。弘治壬戌(1502)進士,任四川按察司僉事(12)歷代白族作家叢書:綜合卷[M].周錦國,張建雄,選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58.。
9 《律呂解》,楊士云撰(1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2.。楊士云,大理太和白族。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弘治辛酉(1501)舉人,正德丁丑(1517)進士。任工科、兵科、戶科給事中,后還鄉(xiāng),隱居著述(14)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68.。
10 《黑水集證》,楊士云撰(1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7.。
11 《郡大記》,楊士云撰(1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8.。
12 《宏山語錄》,楊士云撰(17)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94.。
13 《皇極解》,楊士云撰(1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02.。
14 《楊宏山先生存稿》,楊士云撰(1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7.。
15 《大理府志》,楊士云、李元陽同修(2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4.。
16 《樂天集》,吳堯獻撰。吳堯獻,大理太和白族。正德丙子(1516)舉人,官通山縣(今湖北通山)知縣(2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8.。
17 《云南通志》,李元陽修(2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4.。李元陽,大理太和白族。生于弘治十年(1497),卒于萬歷十七年(1589)。嘉靖壬午(1522)舉人,丙戌(1526)進士。官至荊州知府(23)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74.。
18 《心性圖說》,李元陽撰(24)(明)劉文征,撰.滇志:人物志[M].古永繼,點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472.。
19 《李中谿全集》,李元陽撰(2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7.。
20 《艷雪臺詩》,李元陽撰(26)(明)劉文征,撰.滇志:人物志[M].古永繼,點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472.。
21 《古音余奇字韻》,董難撰(27)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7.。董難,大理太和白族。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師從楊慎學詩及音韻學(28)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79.。
22 《韻譜鳳喈集》,董難撰(29)參見:(清)阮元、伊里布等修纂的道光《云南通志稿》,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云南省圖書館藏。。
23 《餉余枕蓑吟稿》。董難撰(3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24 《雪堂詞》,董難撰(3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25 《彩芷碧樂府》,董難撰(3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26 《明雋》,董難撰(3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八[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86.。
27 《葉榆檀林志》,吳懋撰(3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9.。吳懋,大理太和白族。嘉靖庚子(1540)舉人,官至順慶府(今四川南充)通判(35)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79.。
28 《乘槎集》,吳懋撰(3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8.。
29 《南霞集》,吳懋撰(37)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8.。
30 《行劍子》,吳懋撰(38)李元陽,修.(萬歷)云南通志:鄉(xiāng)人著述[M]//楊世鈺,趙寅松,主編.大理叢書:方志篇:卷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68.。
31 《沙坪草堂集》,樊相撰。樊相,大理鄧川白族。嘉靖間貢生,官至教諭(3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32 《灌園子》,張時宜撰。張時宜,大理劍川白族,生于弘治年間,卒于萬歷五年(1577)。嘉靖十一年(1532)入太學,部試、廷試列上等。官四川崇慶州(今四川崇州市)學正,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教授(4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列傳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15.。
33 《東山語錄》,張時宜撰(4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列傳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15.。
34 《東山詩草》,張時宜撰(4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列傳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15.。
35 《詩教》,張時宜撰(4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列傳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15.。
36 《雅言集》,楊應科撰。楊應科,大理劍川白族。萬歷癸酉(1573)舉人,官湘潭(今湖南)知縣(4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37 《立言文集》,楊應科撰(4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38 《詩文》,查偉撰(46)(明)劉文征,撰.滇志:人物志[M].古永繼,點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504.。查偉,云南鶴慶白族。萬歷甲戌(1574)進士,官戶部郎中,真定保寧府知府(47)歷代白族作家叢書:綜合卷[M].施立卓,選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9.。
39 《世紀錄》,何邦漸撰。何邦漸,大理浪穹(今大理洱源)白族。隆慶二年(1568)選貢生。官下邳州(今江蘇省徐州市)知州(4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3.。
40 《初知稿》,何邦漸撰(4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41 《百詠梅詩》,何邦漸撰(5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42 《法象論》,何邦漸撰(51)歷代白族作家叢書:綜合卷[M].施立卓,選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2.。
43 《浪穹縣志》,何邦漸撰(5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4.。
44 《浪穹志》,何邦漸撰(53)古永繼.明代滇黔桂地區(qū)方志書目考[M]//西南古籍研究(二00一年).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177.。
45 《嵩嶚集》。何鳴鳳撰。何鳴鳳,大理浪穹(今大理洱源)白族,何邦漸之子。萬歷乙卯(1591)舉人。官六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市)知州(5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2.。
46 《半留亭稿》,何鳴鳳撰(5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2.。
47 《素書明解》,何星文撰。何星文,大理浪穹(今大理洱源)白族,何鳴鳳之子。崇禎貢生(5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00.。
48 《何氏琴譜》,何星文撰(57)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03.。
49 《道德經贊頌》,何星文撰(5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3.。
50 《年譜詩話》,何蔚文撰。何蔚文,大理浪穹(今大理洱源)白族,何鳴鳳之子。生于天啟五年(1625),卒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永歷丁酉(1657)舉人(5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1.。
51 《浪楂稿》,何蔚文撰(6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52 《緬瓦十四片》,何蔚文撰(6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八[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92.。
53 《畸庵草》,高桂枝撰(6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3.。高桂枝,大理鄧川白族,明季滇南遺民,隱居不問世事,吟詠自適(63)歷代白族作家叢書:綜合卷[M].施立卓,選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1.。
54 《蓼懷文集》,張啟賢撰。張啟賢,大理鶴慶白族。曾任昆陽州(今屬云南晉寧)守,后辭官隱居不出(6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3.。
55 《柏齋遺草》,王元英撰。王元英,大理劍川白族。天啟間恩貢生,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6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3.。
56 《天臺集》,高昂撰。高昂,大理太和白族(66)李元陽,修.(萬歷)云南通志:鄉(xiāng)人著述[M]//楊世鈺,趙寅松,主編.大理叢書:方志篇:卷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68.。
57 《鶴慶府志》,張宗載撰(67)古永繼.明代滇黔桂地區(qū)方志書目考[M]//西南古籍研究(二00一年).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177.。張宗撰,大理鶴慶白族。萬歷癸酉(1573)舉人,癸未(1583)進士,官至御史(68)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81.。
58 《說石山房集》,孫桐撰。孫桐,大理鶴慶白族。明末諸生,入清后隱居雞足山講學授徒(6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59 《碧磊集》,孫桐撰(7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60 《驢背集》,孫桐撰(7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61 《太和縣志》,張相度撰(7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二[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85.。張相度,大理太和(今云南大理市)白族。生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卒于康熙十八年(1679),天啟間優(yōu)貢生,精研理學。明亡,不愿仕清,開館授徒,頗孚眾望(73)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85.。
62 《示儆書》,張相度撰(7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96.。
63 《錫福書》,張相度撰(7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96.。
64 《楸園雜識》,趙炳龍撰(7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06.。趙炳龍,大理劍川白族。生于萬歷三十六年(1608),卒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崇禎癸酉(1633)舉人,后任永歷戶部員外郎。清軍入滇后,隱居不入城市(77)張文勛,主編.張福三,傅光宇,助編.白族文學史:修訂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83.。
65 《居易軒詩文鈔》,明趙炳龍撰(7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4.。
66 《寶巖居詞》,趙炳龍撰(7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八[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91.。
67 《云心澹謨詩草》,趙以相撰。趙以相,云南鶴慶白族,弘光乙酉(1645)舉人。官任寧遠縣知縣、和曲州知州。入清后隱居不仕(8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隱逸傳[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78.。
68 《滄海遺珠》,沐昂輯(8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八[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85.。沐昂為黔寧王沐英子,永樂初,輔佐其兄沐晟鎮(zhèn)守云南,任左、右軍都督等職。正統(tǒng)間任云南總兵官,續(xù)鎮(zhèn)云南。卒于正統(tǒng)十年(1445),追贈定邊伯(82)朱昌平,吳建偉,主編.中國回族文學史[M].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2012:167.。
69 《素軒集》,沐昂撰(83)張福三,主編.云南地方文學史:古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295.。
70 《敬軒集》,沐僖撰。沐僖,沐昂子,官錦衣衛(wèi)副千戶,死后榮贈榮祿大夫,右府都督同知(84)張福三,主編.云南地方文學史:古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296.。
71 《繼軒集》,沐璘撰。沐璘,沐昂長孫,沐僖子。景泰間以右軍都督同知充總兵官鎮(zhèn)守云南。卒于天順元年(1457)(85)張福三,主編.云南地方文學史:古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296.。
72 《破碗集》,孫繼魯撰(8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8.。孫繼魯,云南昆明回族。嘉靖二年(1523)進士,歷任澧州(今湖南澧縣)知州,國子監(jiān)助教,戶部郎中,衛(wèi)輝(今河南新鄉(xiāng))、淮安(今河南南陽)二府知府,黎平(今貴州黎平)知府,湖廣提學副使,山西道參政,陜西右布政使等職,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因與上官政見不一而下獄,在獄中無筆墨,用破碗將詩作刻于墻壁之上,因名《破碗集》(87)朱昌平,吳建偉,主編.中國回族文學史[M].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2012:207.。
73 《松山文集》,孫繼魯撰(88)朱昌平,吳建偉,主編.中國回族文學史[M].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2012:209.。
74 《梅樵集》,馬繼龍撰。馬繼龍,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回族。嘉靖丙午(1546)舉人,官至南京兵部車駕司員外郎(8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75 《羽岑園秋興》,閃繼迪撰。閃繼迪,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回族。萬歷乙酉舉人,官吏部司務(9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76 《吳越吟草》,閃繼迪撰(9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1.。
77 《鶴鳴集》,閃仲桐撰。閃仲桐,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回族,閃繼迪之子。天啟丁卯(1627)舉人,隨其父閃繼迪漫游吳越(9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3.。
78 《異野文集》,馬明陽撰(9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7.。馬明陽,云南新興(今云南玉溪)回族。官順寧府(今屬云南臨滄)教授(94)納文匯,馬興東.回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198.。
79 《拾芥軒集》,馬上捷撰。馬上捷,云南尋甸白族(95)納文匯,馬興東.回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198.。
80 《雪山始音》,木公撰(9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木公,云南麗江納西族,生于弘治七年(1494),卒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承襲麗江土知府,授中憲大夫(97)張福三,主編.云南地方文學史:古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317.。
81 《隱園春興》,木公撰(9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2 《雪山庚子稿》,木公撰(9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3 《萬松吟》,木公撰(10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4 《玉湖游錄》,木公撰(10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5 《仙樓瓊華》,木公撰(10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6 《雪山詩選》,木公撰(10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19.。
87 《木氏宦譜》,木公始編(104)云南省圖書館藏抄本。。
88 《玉水清音》,木青撰。木青,木公曾孫。生于隆慶二年(1568),卒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萬歷二十四年(1596)承襲麗江土知府(105)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89 《云薖淡墨》,木增撰(106)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三[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05.。木增,木青子。生于萬歷十五年(1587),卒于順治三年(1646),萬歷二十六年(1598)承襲麗江土知府,天啟四年(1624)致仕(107)和鐘華,楊世光,主編.納西族文學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509.。
90 《嘯月函詩集》,木增撰(108)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91 《芝山集》,木增撰(109)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92 《光碧樓選草》,木增撰(110)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0.。
93 《山中逸趣集》,木增撰(111)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94 《空翠居集》,木增撰(112)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
95 《景竹齋躬耕集》,祿厚撰。祿厚,云南寧州(今云南華寧)彝族,世襲寧州土知府(113)多洛肯,朱明霞.明清彝族文學家族谫論[J].民族文學研究,2016(1).。
96 《北征集》,祿洪撰(11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四[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25.。祿洪,祿厚之子,襲其位。崇禎三年(1630)率所部勤王北京,繼受命移防密云墻子嶺口。后以滇省不靖,奏請還師(115)白興發(fā).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254.。
97 《龍溪小窗集》,高守藩撰(116)多洛肯,朱明霞.明清彝族文學家族谫論[J].民族文學研究,2016(1).。高守藩,天啟年間襲姚安府土知府職(117)由云龍,纂.民國姚安縣志:人物志[M]//楊成彪,主編.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姚安卷.芮增瑞,校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26.。
98 《悼內十詠》,高守藩撰(118)多多洛肯,朱明霞.明清彝族文學家族谫論[J].民族文學研究,2016(1).。
99 《別韻》,高守藩撰(119)多洛肯,朱明霞.明清彝族文學家族谫論[J].民族文學研究,2016(1).。
100 《順寧府志》,猛寅撰(120)古永繼.明代滇黔桂地區(qū)方志書目考[M]//西南古籍研究(二00一年).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177.。猛寅,嘉靖年間順寧府(今臨滄鳳慶)土知府(121)猛寅即猛廷瑞。參見:龔蔭.中國土司制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549.。
明代是漢文化在云南傳播,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之交融的關鍵時代。白、納西、回、彝、布朗這幾個不同民族中的學者,熟稔漢語文字,以精深的漢文造詣為基礎,用之來進行經學闡釋、史學記載、文學創(chuàng)作,由其所撰著的漢文古籍,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明代云南少數(shù)民族作者撰著的漢文古籍,代表了這個民族學習漢文化的最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些古籍具體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就明代云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文化認同,以及這種交流與認同因時空民族差異而呈現(xiàn)出的不同狀態(tài)與進程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進一步揭示在云南這個多民族的世居家園,在明代這個云南文化發(fā)展的關鍵歷史時期,伴隨文化認同而漸漸發(fā)展的國家認同觀念在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發(fā)展的思想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