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真 張永花
摘 要:文章以甘肅省合作市第二幼兒園為例,主要通過觀察法、案例分析法、訪談法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現(xiàn)狀進行
調查與研究,觀察和記錄幼兒教師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當前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指導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美術作品;評價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5-01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166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幼兒園教育“藝術”領域的重要內容,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發(fā)掘他們的內心世界,科學地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一、幼兒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
現(xiàn)以一次美術活動進行的時間為單位,記錄從美術活動開始到結束教師評價的詳細情況,對評價的典型案例進行記錄,并依據(jù)訪談提綱對幼兒園的九位教師進行訪談。通過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現(xiàn)狀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一)評價目的落空,評價對象以幼兒個體為主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新《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钡覀冋{查期間發(fā)現(xiàn)一部分教師并未正確理解和運用“教育評價”,他們的評價與科學、合理的評價存在很大差異。
(二)評價以籠統(tǒng)的肯定性評價為主
例如:大班美術教育活動《自畫像》中,教師要求幼兒在20分鐘內畫出自己的樣子,在此之前,也沒有借助鏡子或其他事物讓幼兒觀察認識自己的模樣,所以很多幼兒拿起畫筆不知道該怎么畫,大部分幼兒畫出的畫與自己沒有聯(lián)系,雖然教師在評價時多以肯定性評價為主,但評價語言過于籠統(tǒng)、乏味,如用“像不像”“哪里像(不像)”“再接再厲”“很好”“好漂亮”等簡單的語言就草草結束了評價。
(三)評價模式以幼兒間的橫向比較為主
例如中班幼兒在畫“向日葵”時,一個小朋友把向日葵涂成了紫色,教師說:“你仔細看看向日葵是什么顏色的?連黃色都不認識,重新涂?!钡诙嗡滞砍闪舜蠹t色,教師很生氣地說了句“笨死了”后轉過身不再管他了。后來經了解得知,那個幼兒對顏色不敏感,很多顏色都會混淆。
(四)評價功能不全面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功能只體現(xiàn)出前者,且在評價中還出現(xiàn)了“只抓兩頭”的現(xiàn)象,教師只關注在美術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和表現(xiàn)差的幼兒,忽視了中間大部分幼兒的作品,甚至有些幼兒的作品一學期都得不到教師的評價。
二、影響幼兒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因素
(一)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如今很多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就報各種美術輔導班,參加各種繪畫比賽。家長讓孩子學習繪畫、手工等活動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現(xiàn)代社會多種原因的影響導致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很多家長互相攀比,借助各種形式讓孩子參加比賽,忽視了美術教育真正的意義所在。
(二)教師專業(yè)化程度的限制
大部分教師沒有參加過幼兒美術教育或培訓,經驗也不充分,專業(yè)水平低,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認識不全面,對評價的理解不科學,因此在評價時不能站在幼兒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情感,只是按成人的眼光去評判。
(三)教師的性格和喜好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時,不僅僅是從客觀方面評價,很多時候也帶著自身的主觀情感。幼兒的作品不是如出一轍的,在繪畫方面,有的幼兒屬于沖動型,其作品可能會有些亂,畫面也表現(xiàn)得無拘無束,但是幼兒的繪畫能力強。
三、對幼兒教師的建議
(一)明確評價目的,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調查發(fā)現(xiàn),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主體多為教師,對象多為幼兒個體,這樣的模式既單一又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建議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幼兒自評、幼兒間互評等,改變以往教師為唯一“裁判”的形式,讓幼兒主動參與到評價環(huán)節(jié)中。
(二)評價應以客觀、具體、激勵的正面評價為主
教師要努力發(fā)現(xiàn)幼兒美術作品的閃光點,給予其更多的肯定,保護幼兒創(chuàng)作的激情,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在鼓勵性評價過程中還要注意用語的具體、生動,教師要把一些抽象的語言用符合幼兒年齡和身心特點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每個幼兒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幼兒的不同。
(三)評價模式要以縱向評價為主
幼兒教師要為每位幼兒建立美術作品檔案袋,把幼兒入園以來的美術作品保存下來存檔,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把當前的作品與幼兒以前的作品相比較,看幼兒有無進步,進步在哪里,這樣才能對幼兒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
綜上所述,促進幼兒美術作品的科學評價,并不全是幼兒教師的責任,需要幼兒家長乃至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應該全面普及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意義和作用,利用多種渠道拓寬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功能,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精神,根據(jù)《綱要》的指示,科學、客觀地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玉硯.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柳真(1991.3— ),女,漢族,甘肅天祝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藝術領域。
張永花(1968.11— ),女,漢族,甘肅天祝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藝術(美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