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鋅嘉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小題。(6分)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粚W(xué)《詩》,無以言。鯉退而學(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曰:‘未也?!粚W(xué)禮,無以立。鯉退而學(xué)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p>
(選自《論語·季氏》)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選自《論語·子路》)
21. 材料一中“遠其子”意思是
,材料一孔子對兒子的教育可以體現(xiàn)孔子最偉大的教育理念,即□□□□。(2分)
22. 根據(jù)材料,概括孔子重視學(xué)《詩》的原因以及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4分)
參考答案
21. 對自己的兒子無所偏愛(1分);有教無類(1分)
22. 原因:①學(xué)《詩》有助于提升個人的說話水平。②學(xué)《詩》有助于為政。③學(xué)《詩》有助于外交出使。(每點1分)
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不是為了誦《詩》而學(xué)《詩》,而是為了把《詩》的思想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即學(xué)以致用。(1分)
解 析
此題考查的兩則材料,第一則選自課文《誨人不倦》,第二則是課外材料。
第一則材料體現(xiàn)了孔子堅持教育公平的理念,也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于學(xué)《詩》、學(xué)禮的重視及其原因。第二則材料體現(xiàn)了孔子關(guān)于學(xué)《詩》致用的見解。
錯解分析
21題
失分示例1
疏遠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
失分示例2
不偏袒自己的孩子;同等看待
這兩個答案的錯誤原因在于對字義的理解不準確,答題用詞不專業(yè)。
第一問,“遠其子”中“遠”的意思是“保持距離”,即孔子對自己的兒子無所偏愛。他對學(xué)生一視同仁,體現(xiàn)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而“疏遠”的意思是關(guān)系、感情上不親近,“偏袒”則是袒護其中一方,含有無原則的意味。孔子不是疏遠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不偏袒自己的孩子,而是不偏愛自己的孩子。因此示例1和示例2的答案均不能得分。
第二問,題目限定了字數(shù),這意味著須以固定用語來作答?!坝薪虩o類”是《論語》中的原詞,是用來表達孔子教育理念的“專業(yè)用詞”,雖然“一視同仁”和“同等看待”在表意上是正確的,但不能得分。
22題
失分示例3
原因:①學(xué)《詩》可以維護統(tǒng)治,促使國家安穩(wěn),四方歸順。②人心歸依,沒有叛變之心。③可以達人,提升修養(yǎng),說話有道理。
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①要自己體悟,不能以政治強加于身。②學(xué)《詩》不在多,要精讀每一首詩,使之內(nèi)化于心。
這位同學(xué)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讀懂材料且沒有結(jié)合材料作答。
答案所寫的重視學(xué)《詩》的原因中,①②兩點在材料中沒有對應(yīng)依據(jù),屬于自己憑空想出來的,第③點雖然點到了學(xué)《詩》可以提升說話水平,但表達欠到位,勉強得到1分。
其實,材料一說得很明白,“不學(xué)《詩》,無以言”,抓住這句就可以得出第一個原因:學(xué)《詩》可以提高人的說話水平。材料二,孔子說:“熟讀《詩》三百篇,交給他政事,卻辦不通;派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應(yīng)對。即使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在孔子看來,學(xué)《詩》不是為了誦讀它,而須運用于為政和外交等社會實踐活動。由此,可以得出其余兩個原因:學(xué)《詩》對人在為政和外交出使方面有幫助。
在對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的理解上,這位同學(xué)很顯然沒有讀懂材料二,導(dǎo)致失分。在孔子看來,學(xué)了《詩》就要會用,用《詩》是學(xué)《詩》的終極目標,否則,不如不學(xué)。所以,學(xué)以致用,把《詩》的思想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
失分示例4
原因:“不學(xué)《詩》,無以言”以及“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斌w現(xiàn)了學(xué)《詩》是言行的根本,是政治以及各類學(xué)科的根本,故孔子重視學(xué)《詩》。
學(xué)《詩》之道:孔子認為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以禮為基礎(chǔ),應(yīng)專注于學(xué)《詩》而不是廣泛涉獵,不能專對。
這位同學(xué)知道要結(jié)合材料答題,但只是照抄材料,沒有在理解材料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把材料的意思翻譯出來。
材料原文是“不學(xué)《詩》,無以言”,扣的是“言”,但這位同學(xué)在回答孔子重視學(xué)《詩》的原因時,說的是“《詩》是言行的根本”,扣的是“言行”,這是不準確的。究其原因,是沒有仔細嚴謹?shù)亻喿x材料,對關(guān)鍵字詞把握不準。
在對真正的學(xué)《詩》之道的理解上,這個答案完全偏離了材料的本意,文中并沒有“以禮為基礎(chǔ)”這樣的闡述,屬于憑空捏造。
這個答案不得分。
失分示例5
原因:不學(xué)《詩》,言行無所根據(jù),與人交往時難以在社會立足,也無法維護禮。
學(xué)《詩》之道:①要精鉆《詩》,不以求誦讀而單單地學(xué),而應(yīng)深刻領(lǐng)悟。②要以《詩》為指導(dǎo),也要重視實踐,以其指導(dǎo)實踐。
這位同學(xué)在答題時,沒有將兩則材料聯(lián)系起來整體把握,沒有準確理解材料、把握內(nèi)在邏輯,只選取看到的部分信息草率作答。
首先,在分析孔子重視學(xué)《詩》的原因時,這位同學(xué)也和示例4一樣,把“言行”等同于“言”,理解上產(chǎn)生了偏差。其次,“與人交往時難以在社會立足”,這一觀點對應(yīng)的是材料一中“不學(xué)禮,無以立”一句,說的是“禮”的作用和重要性,而不是學(xué)《詩》的重要性。而且在回答第一小問時,這位同學(xué)完全忽略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學(xué)《詩》有助于“為政”和“外交出使”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錯過了得分點。
分析學(xué)《詩》之道時,這個答案答出了“重視實踐,以其指導(dǎo)實踐”,即“學(xué)以致用”,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