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是中國酒文化最活躍的時段,飲“春酒”就是其中一大習俗。《詩經》中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后人便多以“春”字為酒名。晉陶淵明的《和劉柴桑》詩云“谷風轉凄薄,春醪解饑劬”,其中的“春醪”指的就是當時生產的一種名酒。
早自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由此掀開過年飲酒的先河。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jié)日固定下來,春節(jié)飲酒已形成風氣。
北周詩人庾信有詩云:“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贝嗽婞c出了飲春酒除了歡慶佳節(jié)外,還有驅除惡穢、保佑長壽的作用。
古時過春節(jié),人們都要喝一些用中藥浸泡的酒。椒柏酒是其中之一,用柏葉、花椒浸泡,是春節(jié)的特定習俗;飲酒前,還要致新年祝辭,稱之為“椒花頌”。
古代除夕之夜還有飲“分歲酒”之說。晉代《風土記》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彼稳岁惿啤逗贾葜尽芬苍唬骸肮庞惺貧q之宴,言為達曙飲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謂之分歲?!泵魅松蛐小兜麘倩āこΑ吩娫疲骸胺謿q酒闌扶醉起,闔門一夜齊歡喜。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笨梢婏嫛胺謿q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頭戲。子夜一過,新正降臨,處處張燈結彩爆竹齊鳴,“恭賀新禧”的大年初一到了。
唐朝盧照鄰《元日述杯》詩云“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徑,風光動風鄰。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將人歌、花舞、歲酒和欣欣向榮的新春草色寫得酣暢淋漓。
到了元宵節(jié),古人改飲椒花浸泡而成的椒花酒。每逢正月十五,兒孫們須以椒花酒向長輩祝壽。喝完祝壽酒,晚輩們就要離家各自謀生去也。待再次相聚賀壽,要等到來年春節(jié)了。
酒的傳承演變到了現代,詩還在,“春酒文化”卻不斷在變更,人們對白酒品類的喜好多種多樣。不過,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習俗在變,辭舊迎新、祈求幸福的意味卻一直延續(x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