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濤
一
陸游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為四川宣撫使王炎所召,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式兼檢法官。他由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起身,赴南鄭(今陜西漢中)王炎幕府。不久,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散了。陸游被重新安置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這一年的年底,陸游到了成都。
乾道九年(1173年),陸游暫代蜀州(今崇州)通判(副職),不久即還成都;夏天,又代理嘉州(今樂山)事;次年,返回蜀州任職;冬天,又代理榮州(今榮縣)事。十二月,范成大到成都作四川制置使,陸游也回成都任上述職務,次年初回成都。
陸游與范共過事,還是文字之交,算是朋友。于是兩人公務之余,常詩酒往來,結果被人譏彈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陸游干脆自號“放翁”。淳熙三年(1176年)夏天,陸游被免官,不再代理州事,只是別領祠祿。這個“祠祿”一直領到其東歸。次年六月,范成大離職還朝。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念其久外”,惦念他長久待在外地,叫他返回臨安任職。陸游春暮出蜀東歸。
如將夔州算上,陸游在蜀生活前后九年(1170-1178年),在成都生活五年多(1173-1178年)。陸游不是蜀人而來到成都,來時48歲。其間,因為調任而赴蜀中別的地方做官居留。
陸游本來是不愿意“調回四川”赴成都任的。邱明皋認為,成都是當時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陸游從南鄭前線轉來成都,遠離戰(zhàn)火紛飛的前線,而進入“習尚奢靡”的環(huán)境,很不習慣;特別是,詩人恢復中原實現(xiàn)抱負的希望,可能就此破滅,故而十分痛苦。事實上,無論將陸游調到哪里,只要不是抗金前線,他都會“心情痛苦”,而不僅僅是成都。
有趣的是,陸游雖然是被迫來到成都,來的時候心情并不愉快;不過,后來卻到底愛上了四川和成都。
陸游在蜀,寫了一些思念故鄉(xiāng)的詩,及至將歸,反倒依依戀蜀,不忍歸去。如《張園觀海棠》:“結束吾方歸,此別知幾歲?黃昏廉纖雨,千點澠紅淚?!庇秩纭都聪罚骸叭ト詹涣舸簼u老,歸舟已具客將行。倦游短發(fā)無多綠,生怕尊前唱《渭城》?!边@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陸游在四川待的時間久了,對四川、對成都的認識和看法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他初至夔州或“細雨騎驢入劍門”的時候,人未至而思先歸,恨不得馬上返回故鄉(xiāng);后來,卻漸漸熟悉了四川、成都的風物人情,深知四川風俗淳厚,風景優(yōu)美,出產豐富……他于是對成都這個西南大都會產生了感情,甚至愛上了這座城市。
二
那么,陸游在蜀中尤其在成都都寫了什么呢?我們從其作品里能夠看到當時的四川、成都的面貌,看到詩人的關注點。
陸游一生的創(chuàng)作分三個時期。其中中期入蜀時期是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轉折點。蜀中雄奇壯麗的山水風光,文翁、司馬相如、揚雄、諸葛亮、杜甫、蘇軾等前賢的遺跡和故事,為詩人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個新天地。特別是南鄭前線那段火熱的軍旅生活,更開拓了他的眼界和心胸:“詩家三昧復見前”(《九月一日也讀詩稿有感》)。他悟出了“功夫在詩外”(《示子通》)的真諦,從而產生了創(chuàng)作上的飛躍。他在蜀前后九年中創(chuàng)作的2400多首詩,“言恢復者十之五六”(清代趙翼語),是陸游全部詩作中的精華。他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保ā妒咀油ā罚榧o念這段生活,他把全部詩作命名為《劍南詩稿》。劍南,這里主要指四川。
陸游是宋代偉大的愛國詩人,詩歌內容極為豐富,其中最重要的是愛國主題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詠。筆者沒有找到以下統(tǒng)計:陸游在四川、成都,所有詩作有多少篇是愛國和憂時傷世的內容主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類作品不少!蔡義江說:“他在這一時期,寫下了大量憂世傷時的愛國詩篇”,“我們仍能看出詩人的憂國之思和昂藏之氣并未稍減?!?/p>
淳熙三年(1176年)入夏時,陸游被免了官;后又被人譏彈生活頹放,不拘禮法。九月,他本來要去“攝嘉州”的,結果也因此給取消了。在這樣的境遇下,詩人還用《關山月》《出塞曲》《戰(zhàn)城南》等樂府舊題,寫出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詩篇。陸游雖然因為所處的環(huán)境有了較大的變化,自身的條件也與前不同,但是其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收復中原的堅定信念絲毫沒有改變!
陸游出身于一個詩書仕宦的愛國家庭,小時候由于金人入侵而隨家人逃難。父親陸宰及其友人的愛國言行在幼小的陸游心靈里影響深刻,再加上對投降派秦檜之流的痛恨,因而“其感激悲憤忠君愛國之誠,一寓于詩”(《唐宋詩醇》卷四十二)。他直到寓居成都時,此心也未嘗稍有改變。
三
天府之國自然氣候條件優(yōu)越,自古就多有植物花卉。
陸游愛花,他說“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边@是他在成都做的《花時遍游諸家園十首》中的話。他大量寫到了成都的花,如《牡丹》二首。牡丹本非成都土生土長(是彭州即天彭運來的),又非“絕佳”,故其詠牡丹詩少;但他的確很愛牡丹,后來還專門著了一部《天彭牡丹譜》。
陸游也愛梅花,其梅花詩很多。筆者經查詢,得知有63首。他一到成都就寫了一首《梅花》。其問幾乎不斷地寫,直到離開四川時還寫了《梅花絕句十首》,其四:“濯錦江邊憶舊游,纏頭百萬醉青樓。如今莫索梅花笑,古驛燈前各自愁?!贝懹?8歲時,已離開四川20多年,且已退居家鄉(xiāng)山陰,卻還能真切、熟悉地回憶起成都的梅花而再作《梅花絕句》:“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奔词宫F(xiàn)在讀來,仍然感到親切。陸游還有一組梅花詩,就是《江上散步尋梅偶得三絕句》,寫出成都到處是梅花,可見當時成都愛梅花者之多,生活情趣高雅。他另有一首梅花詩:《故蜀別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兩大樹,夭矯若龍,相傳謂之梅龍。予初至蜀,嘗為作詩,至此歲常訪之》。其近50字的長題目直接介紹了“龍梅”的雄姿。
陸游詩有好多寫到了海棠,如《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成都二月海棠開,錦繡裹城迷巷陌”;《成都行》:“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張園海棠》:“西來始見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宮”……可見成都海棠在宋代的繁盛,陸游在別處都沒見過有如此眾多美妙的海棠!成都海棠太美,以致陸游在暮年時還不時想起。他有《海棠歌》云:“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詩人在南充看到了海棠,已使他感覺“目未睹”;哪曉得成都碧雞坊的海棠更盛!這“天下絕”的海棠,讓84歲的陸游至晚還記憶猶新,贊嘆不已!
陸游也寫到成都的其他普通花。他有《初春懷成都》詩云:“我昔薄游西適秦,歸到錦州逢早春。五門收燈藥市近,小桃妖妍狂殺人。”“小桃”就是小桃紅、小桃花。當時成都的小桃花也是很多很艷麗很迷人的。
陸游詩還涉及過芙蓉花。芙蓉花現(xiàn)今是成都市花,來源于五代十國時的故事:定都成都的后蜀皇帝孟昶(或日其妃子花蕊夫人)特別喜愛芙蓉花(就是木芙蓉),就叫人在成都城墻上栽滿木芙蓉。每當秋天花開的時節(jié),成都“四十里為錦繡”,一片光艷燦爛,美麗異常。所以成都又稱“蓉城”。只是,創(chuàng)作豐厚,在成都寫詩很多又酷愛鮮花的陸游筆下的芙蓉花畢竟太少,筆者僅查得他的一首《幽興晚居》,其中有“錦江秋雨芙蓉老,笠澤春風杜若芳”兩句寫到芙蓉,還不美。這個情況不知何故。
四
成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許多風物掌故?!袄涔贌o一事,日日得閑游”(陸游《登塔》)的陸游,得以盡情游覽欣賞成都的名勝風物。
杜甫就有這類游覽詩,但不多,而陸游就多得多了。對此,魏炯若認為“這大概和二人f生格不同有關,也可能和宋代優(yōu)容文官有關?!?/p>
名勝古跡,成都很多。陸游寫有《嚴君平卜臺》,從詩可知“卜臺”本是在大街上。不過,到陸游寫這首詩時,已經沒有了。
陸游還寫了祠廟,如《拜張忠定公祠》寫北宋治蜀名臣張詠張定公之祠。這個祠也早沒有了。他也寫了劉備、諸葛亮的祠廟,有《先主廟次唐貞元中張儼詩韻》;還有《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祠宇》稱贊兩人“劉葛固雄杰”。
他又寫到了成都的塔,《登塔》:“壯哉千尺塔”“仰視去天咫”,可見塔之高峻;因為在塔上可以“俯仰隘九州”。魏炯若說這個塔可能是說的是九眼橋旁的“白塔”。
摩訶池是成都的一處人工池,始建于隋朝,曾是一個游覽圣地。陸游寫摩訶池的詩大約有三首:一為《摩訶池》,說春天池水還有點,但美景已是蕩然無存了。二是《夏日過摩訶池》,說“烏帽翩翩白苧輕,摩訶池上試閑行。淙潺野水鳴空苑,寂歷斜陽下廢城”,可見摩訶池乃空寂的廢棄池園。三為《夜宴即席作》:“宣華輦路牧牛羊,摩訶龍池草茫茫。宮殿犁盡余繚墻,南風遠吹禾黍香?!背嘏缘摹皩m殿”已經“犁盡”,昔日的名勝竟然聞到了“禾黍香”,更是破敗不堪了。
杜甫有《石筍行》,對“海眼”之說表示懷疑:“此事恍惚難明論”。而陸游《老學庵筆記》卻說“所謂海眼亦非妄”,可惜語焉不詳。不過大致也可窺見,陸游對成都掌故傳說是有了解的且頗信之。他對成都懷有特殊感情。
據(jù)《華陽國志》記載,石鏡原是蜀王妃墓的表記,在城內武擔山(其實是個人工大土堆)上。關于五擔山,陸游有《武擔東臺晚望》等幾首詩寫到??上麤]有寫出山上有好多美景,可見山上景致并不佳。只是陸游卻一再提及,并流露出喜愛之情,這正和上面所言道理相同:陸游愛成都,也愛成都的一景一物。
陸游亦有《江瀆池納涼》等兩首詩。江瀆池是成都又一處游覽地,但似乎也景色不佳。
陸游除了在成都市區(qū)住過幾年以外,還到過今天大成都的許多區(qū)市縣。詩人對這些區(qū)市縣,幾乎都對其山水、人事、典故、傳說進行書寫,從而為后人保留下許多珍貴的成都記憶,實在是不可多得。
除了前已述及的蜀州之外,陸游還到過郫縣、新都、新繁、金堂、雙流、青城山、灌縣、新津、邛崍等地。
陸游游覽金堂云頂山,有《自小云頂上云頂寺》詩:“躍馬上云頂,欲呼飛仙人”,寫出云頂寺的高峻。可見,在云頂山成為“川中八柱”抗擊蒙元的名城之前,就早已是川西美景。陸游為云頂山增色不少。
陸游游邛崍,有《文君井》。詩人寫出了自己“落魄”時節(jié),無拘無束穿著“青鞋”,“幾度”赴邛崍喝文君酒的境況。本詩固然有詩人的自嘲,但也讓我們了解到,宋代文君酒仍是蜀中美酒;文君井和卓文君司馬相如彈琴的古琴臺名氣還不小,一再引起詩人游覽的興趣。
陸游有《郫縣道中故思》,寫在郫縣卻想故鄉(xiāng):“客魂迷劍外,歸思滿天南”,詩人如此喜愛蜀中喜愛成都,但還是開始了對故鄉(xiāng)的“歸思”。是孝宗皇帝在喊他回去,使詩人不得不離開他喜愛的蜀地。
五
成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不少著名歷史人物,如文翁、司馬相如、揚雄、諸葛亮、蘇軾。陸游對這些先賢有情有義,非常敬仰,多有歌詠。如《嚴君平卜臺》表達了對這位先賢(嚴君平是成都郫縣人)的敬重,也透露出到成都來真是“不虛”此行。《先王廟》寫劉備廟;還有《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祠宇》,寫出了劉備墓即惠陵的破敗,表示惋惜之情。
陸游對杜甫也是有著深深的崇敬,曾到草堂拜謁杜甫,有《草堂拜少陵遺像》,說杜甫的詩太好了:“人皆欲拾取,志大才苦短?!笨上Р皇且话闳四軐W的。陸游在別的地方也有詩歌寫到杜甫和杜甫行跡,都表達了對和自己心心相印的詩圣的崇敬和贊美。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四川總督、布政使司將陸游配祀于草堂的工部祠中,讓兩位大詩人共享后人的紀念和崇拜。
陸游崇敬的人,還有前述《拜張忠定公祠》所寫的張詠。張是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人,謚號忠定,是北宋名臣,其治蜀功業(yè)著稱天下。陸游詩中說:“張公世外人,與蜀偶有緣。天將靖蜀亂,生公在人間”,歌頌張詠及其治蜀功績;還通過贊許張詠作為一個“世外人”(非蜀人)卻能為蜀人做善事,暗示了自己也將和他一樣,去為蜀地人民做好事謀福利。
比較起來,陸游最敬重的蜀中歷史名人還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山東沂南縣人,古屬徐州,今屬山東,但是其主要的功業(yè)和作為卻是在四川完成的)。陸游從小就深為諸葛亮的北伐興復大業(yè)所感動,對諸葛亮極為崇敬,如《宿魚梁驛五鼓起行有感》。陸游還自許與諸葛亮有相同的奇才:“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非常仰慕諸葛亮。陸游到四川后,拜謁武侯祠,感慨也深沉厚重了:“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凄涼漢陵廟,衰草臥翁仲?!保ā吨]漢昭烈帝惠陵及諸葛公祠廟》)。他又有“壯氣河潼外,雄名管樂間”(《感舊》)句,認為孔明是管仲樂毅一樣的人物。陸游后來寫有《游諸葛武侯書臺》:“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世上俗錦寧力、此,高臺當日讀何書?”指出其《出師表》的千年罕有;管仲樂毅這些人,比起諸葛亮來,遠遠不如。陸游對諸葛亮的道德風范,更是感佩有加:“千秋有管葛,看鏡汗吾顏”(《晝臥》),“凜凜隆中相,臨戎遂不還?!坏翘冒葸z像,千載隗吾顏?!保ā陡信f》)對自己不如孔明而深感羞愧。當然最有名的還是《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問?!敝皇沁@首詩是在山陰作的。
陸游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貞執(zhí)著“恢復漢室”的諸葛亮有著特殊感情,無論在蜀不在蜀,都有不少作品寫到,因為兩人的心是千載相通的!從諸葛亮身上,我們可以直接窺見陸游的思想境界,其品德修養(yǎng)可以說是高大完善;其“位卑未敢忘憂國”(《病起書懷》,陸游成都詩作之名句)的愛國癡情亦感人至深!
六
陸游還喜歡四川的美食,喜愛川酒和川菜。
四川自古就出好酒。陸游對蜀中四川各地美酒都作了很多書寫和贊美。如成都的碧琳腴酒、郫縣的郫筒酒、邛州的臨邛酒、廣漢的鵝黃酒等等,都能在陸游的詩中找到蹤跡。
四川由于自然條件好,出產豐富,蜀人勤勞智慧,自古以來就“尚滋味,好辛香”,美食名聞天下。這一點,陸游多有描述,大有贊美。《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貴珍詎敢雜常饌,桂炊薏米圓比珠。還吳此味那復有,日飯脫粟焚枯魚。”詩人為了突出川菜的“奇絕”美好,甚至不惜貶低故鄉(xiāng)的“味”。《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楫脯美勝肉……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标懹坞x川后多年還對川菜念念不忘。陸游平生所居,除家鄉(xiāng)山陰之外,就數(shù)在蜀時間最長,誠如他所言:“久住西州是宿緣”(《江瀆池醉歸馬上作》),“自計前身定蜀人”(《夢蜀》)。他在后來的詩中屢屢提到四川,常常親切地稱作“吾蜀”。陸游之所以戀戀于蜀,是出于對蜀的一段感情,一段十分美好以致令詩人終身難忘的深情!他在《遣興》中說:“老子從來薄宦情,不辭落魄錦官城?!标懹芜@樣表述和書寫對成都的偏愛,恐怕千年以來也難以找出“出其右”者!陸游出蜀之后,還不時懷念蜀中山水、風土人情和佳肴美酒:“風雨春殘杜鵑笑,夜夜寒食夢還蜀”!他儼然將四川當成了第二故鄉(xiāng)。
陸游還差一點在成都定居下來,其《成都書事》:
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
煙柳不遮樓角斷,風花時傍馬頭飛。
筆羹筍似稽山關,斫膾魚如笠澤肥。
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
是詩飽含真情,先說四川大地一片“清暉”,美不勝收;再說錦江兩岸之美,“天下”罕見;又進一步寫成都暮春的景致,蔥郁繁茂的美景掩映下的林立樓閣,飛花隨風紛紛飄落;還寫成都的物產豐美可人。詩人將家鄉(xiāng)的菜肴和成都美食相提并論,說成都的筍像會稽山的筍一樣鮮嫩,魚也像松江里的魚那么肥美,最后水到渠成地蹦出兩句話:“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p>
甚至,陸游對四川話也是那么喜愛。他有《病中忽有眉山士人史君見過,欣然接之,口占絕句》寫道:多年后,回到故鄉(xiāng)山陰的詩人,一天見到了從四川來的“史君”,聽到史君說“蜀語”,竟然“喜復驚”,感覺“依然如有故鄉(xiāng)情”!聽見四川話就像回到了“故鄉(xiāng)”一樣。
陸游是唐宋時期甚至整個古代入蜀文人中對四川、對成都最有感情的,最愛四川、最愛成都的人!
陸游喜愛四川,喜愛成都,大約有以下原因。第一,四川自漢代起,就取代關中成為“天府之國”,自然條件好,出產豐富。第二,成都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多有歷史人物。第三,川菜、川酒、川茶品質好、工藝佳,正適合他這樣的“美食家”的口味。第四,陸游妻王氏、妾楊氏均為蜀人,而且夫妻情感深厚,全家和睦。第五,宋代人的家鄉(xiāng)家族觀念較之前代有所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