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杰
青海省英得爾種羊有限公司,青海都蘭816100
結核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該病在我國也時有發(fā)生,影響?zhàn)B牛業(yè)發(fā)展。牛結核病受到世界各國養(yǎng)殖企業(yè)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預防本病發(fā)生,積極有效防治牛結核病是眾多養(yǎng)殖企業(yè)基層工作者的主要任務。
該病的病原為結核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該病原隸屬于分枝桿菌科分枝桿菌屬,為革蘭氏陽性小桿菌,抗酸染色試驗結果呈陽性。結核分支桿菌可在患病牛的組織和糞便中被檢查到,常成團存在,不易被分離出來。其菌落形態(tài)呈無色透明的半球形,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可見菌落顏色變暗,呈現出乳頭樣外觀。結核分支桿菌對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具有很強的抵抗性,正常條件下結核分支桿菌可在環(huán)境中存活1年左右,對結核分支桿菌最佳的培養(yǎng)溫度為38~40 ℃,63 ℃中可存活0.5 h,結核分支桿菌對3%的甲醛消毒液敏感。
自然感染條件下,牛對結核桿菌最為易感。在牛群中,結核桿菌的感染呈年齡差異性,其中6月齡的犢牛對結核桿菌的易感性最高。此外,很多種動物(羊、鹿、野生動物)均可感染結核桿菌。牛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感染后的發(fā)病牛只和帶菌牛只,傳染源的糞便中夾雜著大量的結核分支桿菌,在外界環(huán)境中病原體可存活數月之久,給病原體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此外,病原體也可進入動物的血液內,隨著乳汁和尿液排出體外,從而感染健康動物。牛結核病的病程較長,發(fā)病率不高,但是其病死率相當高。該病往往在牛群中不易被發(fā)現,一旦出現患病牛只,看似是散發(fā)病例,實則是本地的大流行。往往因為病例暴發(fā)、治療不及時而死亡[1]。
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的患病牛,結核分支桿菌進入牛的體內后最易感的部位是回腸,結核分支桿菌進入牛的回腸,隨后被巨噬細胞吞噬,從而使患病牛的抵抗機能受損,病牛迅速表現出腹瀉癥狀。
牛結核病的潛伏期較長(可到數月,甚至2年)。在臨床中主要以表現頑固性腹瀉為特征,病牛的基本指標并不會出現異常,僅可見患病牛因腹瀉造成漸進性的消瘦。病初患病牛排便次數增多,并且排出的糞便呈稀軟外觀,隨著病情逐漸嚴重,感染了分枝桿菌的患病牛在排便時會呈現出噴射狀。
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的患病牛主要病理變化集中在胃腸道及腸道中的腸系膜淋巴結處。在對因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而死亡的病死牛進行剖檢時可見回腸的腸壁增厚至正常時的幾十倍,腸道中的內容物不多,并且充滿含有氣泡的液體。腸道的黏膜呈灰黃色,有充血現象,并且有渾濁的黏液。腸道漿膜下的淋巴結發(fā)生腫大,外翻且多汁[2]。
對于牛結核病的診斷可以結合流行病學特點、臨床中的特征性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可以采集病牛的糞便樣本送實驗室進行檢測。如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牛結核桿菌進行抗酸染色時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紅色的短桿狀菌體,則可判定為結核分枝桿菌陽性。
目前,臨床中尚未有針對結核分支桿菌的特效藥物,往往是僅可暫時對該疾病進行短暫的控制,一旦停藥,病牛仍可進行排菌。若要使患病牛不排菌,則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不可間歇性給藥。綜上所述,在發(fā)現有陽性牛存在時,首先應該采取的措施是淘汰,如果不進行淘汰處理,該病的凈化是難上加難[3]。
對飼養(yǎng)場的牛群定期進行結核桿菌的檢測(一般1年應檢查4 次),3 次及4 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牛才能視為陰性牛。對于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牛,應立即進行隔離,同時進行長期的給藥治療,并進行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說明治療效果好,可以混群飼養(yǎng),如果檢測結果依然為陽性,則應進行淘汰處理,防止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金錢,也防止該病造成更大范圍的傳播。
牛結核病的預防主要在于飼養(yǎng)管理,加強對飼養(yǎng)場中牛只結核分枝桿菌的檢測,淘汰陽性牛。對健康牛和患病牛進行分群飼養(yǎng),防止造成大群發(fā)病。總而言之,發(fā)病時盡早治療都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牛養(yǎng)殖過程要積極預防此病,降低此病的發(fā)生,促進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